牟定县芦笋产业发展方向思考
2020-12-17李金涛
李金涛
(牟定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云南牟定 675500)
为大力发展牟定高原特色农业,发挥优势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按照县委、县政府“稳粮、强畜、促特、兴果、融合”的工作思路,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则,突出特色,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培植“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目标, 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芦笋,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发展芦笋种植面积666.67 hm2以上,总产量1万t以上,预计实现总产值1.5亿元,带动种植区农户增收4800万元以上,把芦笋产业发展成为牟定县促农增收的又一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一、发展现状
芦笋又名石刁柏,居世界十大名菜之首,是高档保健蔬菜,具有“一减二抗三降一壮”的功效,是蔬菜品种中唯一药食同源的产品。牟定县2018年5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楚雄方氏种植有限公司到散花村委会种植芦笋33.34 hm2,平均亩产鲜芦笋2.5 t,平均亩产值3.75万元,总产值达1125万元。公司入驻后,又引荐浙商到牟定发展芦笋种植,短短一年半的时间牟定县已发展芦笋种植规模达66.67 hm2,带动农户210户,带动农民增收53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公司带动的不仅仅是牟定县的芦笋产业发展,还有云南文山、保山、曲靖、泸西等地区的芦笋产业发展,公司自主研发出先进的品种,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广阔的销售渠道,牟定县的芦笋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当地就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优势
(一)有稳定的销售市场
县内有专门从事芦笋种植的楚雄方氏种植有限公司,该公司是2017年1月4日在牟定县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自营特色农业种植企业,是牟定县通过招商引入的企业,公司有着专业的技术团队、营销团队和管理团队,该公司从事芦笋产业20余年,在全国省会级城市的批发市场均设有直销网点并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国际与国内最优秀的多个品种授权楚雄方氏种植有限公司在云南区域推广发展,目前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带动了全县芦笋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增产增收。
(二)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1.气候条件。牟定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7℃,全年日照时数2501.4 h,日照百分率为57%,年无霜期264~309 d,年均降雨量849.4 mm。立体气候明显,西北部为冷凉气候型,东部和东北部、南部为温暖气候型,非常适宜芦笋生长。
2.土壤条件。境内以紫色土壤为主,兼有棕、红壤土,土壤质地良好,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中等,地势平缓,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种植和生长。
3.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全县有保浇保灌的田地6666.67 hm2,适宜芦笋种植的面积有近一半,适宜大面积种植芦笋。
4.交通便利。县、乡、村、组均通公路,生产出来的芦笋在县内、县外运输都畅通无阻。
三、存在问题
(一)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
一批有能力、有技术、有闯劲、有强烈市场经济意识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高素质劳动力紧缺。
(二)信心不足
发展环境有待继续优化,受以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屡屡受挫的影响,部分干部和群众没有足够的发展信心。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牟定县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另外,农民素质现状、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等方面,也都与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一是龙头企业的机制不健全,加工、营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扶持生产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民;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和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四、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列入芦笋种植规划区域。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合农业、水利、林业、烟草、国土等部门项目和资金,组织实施好五小水利、水毁工程、高稳产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退耕还林、基本烟田建设、耕地开发整理等项目,集中在芦笋种植园区实施,沟、渠、路三配套的333.33 hm2“标准田园化工程”建设,抓紧龙虎中型水库输排水渠体系建设;二是提高农机装备能力,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快对大中小型农机具的购置、推广和使用力度;三是加大乡村公路、村组公路的建设力度,在安排项目时向芦笋种植的重点地区倾斜,改善芦笋生产运输条件。
(二)扩宽营销渠道
发展芦笋产业关键是要在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扩宽营销渠道,解决市场开拓与对接问题。一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对外推销芦笋产品、开拓销售市场的市场主体,建议通过招商引资再引进几家芦笋深加工型或流通型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解决农民卖芦笋难的问题;二是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努力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每年组织2~3批专业合作组织骨干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芦笋种植技术、营销技巧、组织能力、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培训;三是组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的改造、整合和提升,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产品协会,拓宽现代营销网络。
(三)科学规划布局
一是要选准发展重点,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在巩固发展好现有33.33 hm2芦笋种植基地的同时,结合水源条件、土壤结构、气候情况等特点,支持发展“一村一品”项目;二是按照规划适宜区积极探索扩大芦笋种植规模的方式、方法,为规避盲目规模种植的市场风险,也为了增强农民以往产业结构调整失败后被挫伤的发展信心,要稳步推进,推广成功经验及做法,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种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规模连片上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三是可以采取向农民租赁耕地使用权或是农民将土地使用权入股两种主要形式,加大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力度。
(四)提高科技保障
一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对芦笋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在病虫害防治难题上下功夫,围绕芦笋种植品种,在对现有技术进行推广、普及的同时,加大对芦笋种植技术规程的研究,并在当年籽种下地前将技术规程编制成册,印发到适宜种植区的农民手中;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整合各部门教育资源,通过举办科技能人培训班,在电视、广播上开办专题节目,深入基层举办科技讲座,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植芦笋的水平。
(五)扶持龙头企业
1.财政扶持政策。一是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建议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扶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革、扩大再生产的贷款贴息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在方法上,要对扶持企业进行考核,政府与企业签订责任书,对年终完成考核目标的企业次年新增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对未完成考核目标的企业按一定比例予以扣减,若与考核目标相差甚远的则取消贴息政策;二是按上年度带动农民增收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其带动力越强扶持力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三是对协会的扶持,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作为芦笋专业协会发展的工作经费,扶持资金由县财政统一预算到县科协,由科协代为管理,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由县科协依据协会发展的会员数量、带动农民种植芦笋情况以及促农增收情况据实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以奖代补。
2.金融扶持政策。建议把对支持芦笋产业发展的银行贷款作为考核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考核的重点是支持的项目和数额。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充分运用信用证等多种金融工具,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除龙头企业外,金融机构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同时把农民经纪人、芦笋种植大户作为扶持重点对象。
(六)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实行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制定《牟定县百亩以上连片种植芦笋产业发展目标考核责任书》,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实行一年一签订、一年一考核、一年一奖惩。县财政安排一定的考核奖励资金,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二是对发展芦笋产业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根据每年发展芦笋种植的面积给予乡镇一定的工作经费,其中乡镇和村、居委会各50%,经费安排标准三年不变,对完成《责任书》较好的乡镇或村组可适当提高经费补助标准。
(七)营造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受以往产业结构调整中受挫思想的影响,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芦笋产业存在畏难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建议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制作本县发展芦笋产业宣传资料印发到种植农户手中,宣传资料内容包括:一是县委、县政府发展芦笋产业的思路和扶持政策,发展芦笋产业面临的有利形势,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芦笋产业的定位,重点种植的品种以及全县产业发展布局等;二是建议以县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发展芦笋产业动员会,通过动员,使各乡镇、村组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发展芦笋产业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思路上来,切实把芦笋产业和烤烟产业放在同样的高度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