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基层动物防疫的“四难”问题
2020-12-17花群俊
花群俊,董 平,高 峰
(1.武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武定 651600;2.武定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武定 651600)
畜禽疫病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最大威胁,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动物防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赋予的政府强制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动物疫病种类和发病率不断增加,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发展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动物疫病防控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中常态化和关键性工作。特别是高致病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情还未彻底净化,新的动物疫情又不断出现。去年8月以来,我国首次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给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加之当前国内区域性动物疫情和周边地区各类动物疫情不断发生,对畜牧业的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动物疫情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面临“四难”的问题
(一)动物防疫宣传工作难以到位
《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主体,承担着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制定、组织和实施工作。国发〔2001〕14号文件明确指出: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动物防疫工作推行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责任机制。但在具体工作中发现:
一是乡镇认识不足,组织发动不到位。全县11个乡镇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对动物防疫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都以简单的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形式,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安排部署后,基本就是业务部门在开展工作,后续的督促、推进和落实不到位。
二是工作力量投入不足。自2012年以来,国家对动物防疫集中免疫工作推行“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工作模式,要求各地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中要组建由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防疫工作小分队,逐村逐户的高质量开展畜禽集中免疫。在实际工作中,各地都只是由业务部门组织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员组成防疫队在开展工作。
三是基层组织参与度不高。每年的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涉及全县11个乡镇133个行政村,1572个村民小组,67 104户农户,覆盖面大,农户分散,在实际免疫过程中基层村委会以工作繁忙为由,对动物防疫工作参与度不高,宣传发动不够,导致养殖农户不积极主动配合防疫工作。
四是养殖户对动物防疫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免疫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极少数量的免疫反应,甚至出现畜禽因免疫反应严重而导致死亡。虽然国家会有一定的补偿,但补偿的金额远低于实际的价值,造成农户的损失,部分农户因往年出现过此类情况而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向其他村民宣传说不要打防疫针,打了会死,给动物防疫免疫注射工作带来阻碍。
五是动物防疫经费保障不到位。每年县人民政府在春秋防疫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在动物防疫免疫注射工作开展期间,坝区乡镇要保障不低于2万元,山区乡镇要保障不低于1万元的工作经费。对于最关键的防疫经费仅有部分乡镇在工作开展期间拨付到位,有的乡镇仅口头答应落实,有的乡镇对落实防疫经费既不表态也不落实。经费严重不足,无法确保整村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工作开展。
(二)基层防疫队伍力量薄弱
县乡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承担着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等工作,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及产品检验检疫、疫病监测检测、预警预报、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注射、畜牧生产统计和畜牧科技推广等工作的“突击队”和“主力军”,也是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力量。需要有一支与承担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性极强的基层防疫队伍,但目前基层防疫队伍力量薄弱:
一是县级畜牧科技人员队伍老化,空岗突出。县级2个事业站所专业技术人员老化,技术人员长期空岗,得不到及时补充。如县动物疫控中心编制23人,但由于工作需要,人员被借用和抽调后实际在岗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只有8人,且年龄最大的59岁,年龄最小的也已42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10人,实际在岗8人。都存在人员借用和退休后得不到及时补充的现象。
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有编缺人现象严重。目前,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共60人,实际在岗47人,缺编13人。
三是全县133名村级防疫员队伍年龄偏大,待遇偏低,队伍极不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冲锋队”和“主力军”,主要承担着畜牧生产统计、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报告、畜牧技术推广示范和畜禽疾病防治等工作任务。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每月仅有400元的工作补助,村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在村委会的“八大员”中是最低的。繁重的工作任务与微薄的工作待遇极不适应,在影响防疫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村级动物防疫员离职辞职现象频发,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随时面临断档缺位风险。
四是经费保障投入不足。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县财政除保障人员“吃饭”外,工作经费逐年缩减,2016年以来动物防疫经费不再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动物防疫缺乏经费保障。
五是县乡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没能得到落实。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从2016年1月1日起从事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均可享受津贴政策。相邻的县已执行了相关规定,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已享受政策多年。但武定县因财政困难至今未落实此政策,影响了县乡畜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基层防疫员工作任务繁重
一是武定县是楚雄州除楚雄市、禄丰县外的畜牧业生产大县,畜禽存栏基数大,每年春秋两季需要完成畜禽免疫注射任务量大。以2019年春防数据为例,全县需要完成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免疫注射17.73万头/次;羊口蹄疫免疫注射16.39万只/次;牛口蹄疫免疫注射5.04万头/次;禽流感、鸡新城疫免疫注射130.91万只/次;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注射15.1万只/次。按照省、州生猪免疫“321”技术及“双针同注”的技术要求,每头猪每次防疫要打2针3种疫苗,每只羊要打2针2种疫苗,每只鸡每次要打2针2种疫苗,工作任务繁重。
二是乡村两级动物防疫员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除负责每年在春秋两季集中开展畜禽免疫外,还要承担其他如狂犬病和山羊痘等专项免疫,紧急疫情处置和疫情监测采样等工作,承担着本辖区内动物防疫、畜牧科技推广、疫情监测、畜牧生产统计和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任务繁重而艰苦。
三是村级防疫员补助低。2009年防疫收费取消后,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待遇与承担的工作量、防疫责任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不稳定,加之工作中存在受动物抵、咬、踢伤等意外风险和产生免疫反应死亡农户不理解等的思想压力,导致防疫队伍极不稳定。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名防疫员离岗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
(四)防疫监管难以到位
防疫监管作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既要承担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又要承担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更要对违反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打击。监管工作中监管对象多、养殖场分散;监管环节多,涉及养殖、流通、运输、屠宰和加工等各个环节;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和法律意识淡薄等客观因素,加之监管队伍与防疫队伍就是一班人,繁重的监管工作任务与当前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人员力量之间的矛盾突出,监管工作十分薄弱。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
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14号)精神,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按照“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动物防疫工作推行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二)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和贯彻力度
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增强养殖经营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对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的认识,努力营造依法治疫、依法兴牧的社会工作氛围。
(三)加大动物防疫知识技术培训
围绕各类动物疫病危害、防控目的、意义等内容和技术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和知识宣讲,宣传讲解科学的畜禽养殖技术和疫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积极进行技术指导和法律宣讲,让养殖户了解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两防”中农户接受动物免疫的配合度,积极主动配合做好防疫工作。要积极引导散养户对饲养场或畜禽舍进行改造或重新选址建设,科学选址、布局合理、人畜分离,减少疫病发生几率。引导散养户积极推行畜禽规模化和标准化饲养,努力提高标准化养殖的覆盖率,不断增加规模养殖存栏量,减少畜禽散养数量。
(四)健全考核机制,强化工作考核
认真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细化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及班子的管理,将动物防疫列为考核乡镇政府、村委会的指标,严格年度考核。行政、业务两轨逐级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村干部+兽医员”的管理模式,强化行政村两委作用,做好乡村兽医登记管理以及乡村兽医的培训工作。明确责任,狠抓管理的同时要求各村安排一名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和兽医员共同参与防疫,村干部负责宣传及带队入户,村兽医防疫员负责打针,确保畜禽防疫有人组织,有人协调。要制定出台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明确职能,严格考评、奖罚和责任追究,以完善的制度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无缝衔接,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效能。
(五)稳定动物防疫队伍
按照“稳定县级、加强乡级、巩固村级”的要求,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
一是保持县、乡两级畜牧事业站所人员编制稳定,及时足额补充人员。落实好畜牧科技人员的工作待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有效落实。
二是加强县、乡两级畜牧兽医科技队伍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制定轮训计划,对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制定倾斜政策,积极鼓励县级技术骨干和年轻干部充实乡镇畜牧兽医站,夯实基层防疫基础,提高队伍素质。
三是建立和完善村级兽医防疫员的聘用、待遇、管理和考核制度,完成激励竞争机制,提高村防疫员补助,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尽快修订完善《武定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职责、聘用考核及补贴标准等。村级动物防疫员每人每月工作补贴不低于800元(且今后与村干部待遇同步提高),为村级动物防疫员购买“三险”,解除生活后顾之忧,所需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调动防疫员的积极性,保障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稳定。
(六)提供经费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及国家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关政策举措,把动物防疫所需资金纳入年度县级财政预算,为落实畜禽免疫、疫病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应急处置、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行政执法等防控措施提供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