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名辣椒种植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2020-12-17黄金花邱传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6期
关键词:病斑病菌粉剂

黄金花,邱传明

(1.茂名市乡村振兴发展指导中心,广东 茂名 525000;2.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广东 茂名 525000)

1 辣椒炭疽病

1.1 发病症状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叶片和果梗,多发生在生长的中、后期,染病后会导致大量落叶和烂果。叶片发病,初期呈褪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成褐色,中间淡灰色,病斑上发生小黑点。果柄染病,产生不规则的褐色凹陷病斑,干燥时会破裂。果实被害时,初呈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或不规则状斑,表面有突起的同心轮纹,并产生很多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表面有红色粘稠物。果实上的病斑易干缩呈膜状,有的出现破裂。

1.2 发病原因及规律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辣椒炭疽病菌和辣椒丛刺盘孢菌侵染引起。病菌常以菌核在田间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雨水的飞溅或气流传播到寄主植物,从寄主的伤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继续在病斑上长出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最适宜条件为温度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种植密度过大、地势低洼、排水不好、施肥不当、氮肥过量、高温多湿、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重;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加重。

1.3 防治措施

进行种子处理,用55℃的温水浸30 min。加强田间管理,适当疏植,采用配方施肥,注意田间排水,及时清除病叶、病果、病残体,与非茄果类蔬菜进行2~3年轮作。适时用药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每隔7~8 d喷药1次,连用药2~3次。药剂可选用质量分数为25%嘧菌酯悬浮剂1 300~1 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 200倍液,或40%氟硅唑4 000~5 000倍液。

2 辣椒疫病

2.1 发病症状

辣椒疫病是一种重要土传病害,具有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的特点;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茎基部最易发病。叶片染病,产生暗绿色病斑,叶片软腐脱落;茎染病也产生暗绿色的病斑,引起软腐或茎枝折断,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霉状物;花蕾被害后迅速变褐脱落;果实发病,一般自果蒂部先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的不规则形病斑,很快会扩展到全果实,呈灰绿色,果肉变软腐,病果常失水干缩挂在枝上,成为暗褐色僵果。

2.2 发病原因及规律

辣椒疫病的病原是辣椒疫霉菌,属鞭毛菌的卵菌,病原菌的卵孢子存活时间较长,常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在适合的温度及湿度的条件下,卵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游动的孢子,侵入辣椒的根部、茎基部和叶部。辣椒生长期间,感病株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主要随灌溉水和雨水进行传播,并发生多次再侵染。病原菌还可通过农事操作而传染,引起叶、枝、果发病。田块初只有少数植株发病,形成发病中心,后很快向四周扩散。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快;连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种植密度大、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3 防治措施

用55℃温水浸种30 min,或用质量分数为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50~500倍液浸种。重视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深翻改良土壤,增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控制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性,提高保肥保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结合药剂防治,可用52.5%恶铜·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 000~1 200倍液,或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800~1 2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400~1 600倍液防治。

3 辣椒根腐病

3.1 发病症状

根腐病是辣椒常见害,多发生于幼苗期,主要为害辣椒茎基部及维管束,初期病株部分枝和叶片变黄萎蔫,后全部叶片萎蔫,茎内维管束褐变,湿度大时或生长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呈腐烂状,很容易剥离,并且露出木质部。潮湿状况下,在病部上长出白色至粉红色的霉层。

3.2 发病原因及规律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腐皮镰孢霉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茎部或根部伤口侵入,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和蔓延。在辣椒的成株期易感病,地势较低、田间积水、排水不良、茄果类蔬菜连作、植株根系受伤的田块易发病,雨天多的季节发病严重。

3.3 防治措施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15 min,然后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 min,洗净进行催芽。农业防治,实行与豆科和禾本科作物2~3年轮作;高畦覆盖地膜栽培,不能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可采用喷滴灌技术,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发病初期,可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悬浮剂300~4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灌根,或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400~1 600倍液喷雾。

4 辣椒猝倒病

4.1 发病症状

辣椒猝倒病又称绵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黄褐色,并收缩变成线状,导致幼苗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病株附近表土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该病情发展较急,病苗迅速成片倒伏,故称为猝倒。

4.2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属,病菌以卵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病菌可借助灌溉水或雨水溅射进行传播,也可借助堆肥或农事活动传播。苗期间连续低温高湿、光照较弱、播种过密徒长时,易诱发本病;育苗地连作,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发病较重。

4.3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20 min,不要选择连作地作育苗床,浇水量不宜过多,阴天下午不萎蔫时可不浇水,注意通风透气。要早分苗和间苗,培育健壮苗,提高幼苗抗病力。药剂防治:初发病时可喷洒质量分数为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700~800倍液,或30%精甲恶霉灵水剂1 000~1 200倍液。

5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5.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呈黄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小斑,后扩大为红褐色斑,斑面有云纹状,病斑膜质及大小不等,病斑表面无粗糙感。病斑部位较脆,有的穿孔。植株发病后,造成大量落叶,严重的死亡。

5.2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细菌在种子及病残体上存活,主要借助风雨及灌溉水传播,其次借助昆虫活动或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致病。多雨多雾露,尤其是暴风雨频繁的季节利于发病;高温高湿下,加速病害蔓延。连作地、低洼潮湿地、偏施氮肥易引发病害。

5.3 防治措施

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量0.3%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与非茄果类蔬菜轮作,深沟高畦栽培,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深耕翻土,放水泡田(约20 d);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不要大水漫灌。适时用药防治,发病初期喷洒质量分数为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7.6%氢氧化铜干粒剂600~700倍液。

6 辣椒软腐病

6.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被害果实果面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由于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呈膜状皱缩下陷,皮色亦由青绿色转为淡褐色。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果肉大部分或全部腐烂,散发恶臭味,最后整个果失水干缩变为灰白色或白色。

6.2 发病原因及规律

本病由胡萝卜欧氏杆状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侵染所致,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越冬,并可营腐生生活。病菌主要借助灌溉水及雨水飞溅传播,也可由蛀果虫(如烟青虫)为害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致病。连作、低洼潮湿、阴雨天、害虫为害等,均能诱发此病。

6.3 防治措施

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及时清理田间病果,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以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注意防治钻蛀性虫害,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雨后及时喷施50%代森铵水剂600~8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为500~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500~600倍液。

猜你喜欢

病斑病菌粉剂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