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水平评价到生态评价:浙江省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探索

2020-12-17季诚钧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县域浙江省现代化

□季诚钧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成为指导教育评价改革的总纲领。近年来,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遵循规律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在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方面下功夫,在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现代教育评价体系。

一、构建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体系,确立发展观

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上先行一步、快走一步,切实提高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可行性、有效性。

自2017 年起,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现代化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编制《浙江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细则》,通过对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社会认可五大方面全面系统的监测评价,判断教育普及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等反映教育现代化特性的实现程度,衡量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与满意度。监测结果及时发布,同时将监测结果和报告分别反馈给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人和教育行政部门。这是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教育评价顽瘴痼疾,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浙江省开展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是浙江省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新的思路、机制和方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落实好地方政府教育治理责任,有利于明晰政府职能,督促县级政府变管控思维为治理思维,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更多地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财政、信息服务等方式或杠杆治理教育,不断提高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评估,鼓励社会参与评价、进行监督,形成各级政府为民履职担责的倒逼机制。

(二)进一步明晰了教育现代化的长处短板

通过监测,对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判断,明确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相对比较方位,有利于全省上下明确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优势、不足及发展方向,在全省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教育氛围。通过监测发现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为确定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有利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监测指标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针,把习近平“教育大计论”“优先发展论”“人民中心论”“教师基础论”“改革创新论”等重要论述转化成评价指标,引导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教育现代化监测结果促使地方教育部门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教育评价,有效保障教育发展更公平更有质量地惠及浙江百姓。

浙江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结果发布之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得到有关媒体的广泛报道,监测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扩大了浙江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教育监测的发布和应用,对社会各界了解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与广泛影响。

二、构建县域教育生态监测评价发布制度,树立生态观

教育发展不仅关乎水平,更涉及生态。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治理问题。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全社会缺乏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对教育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县域教育生态建设对教育发展乃至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对老百姓关注的减负问题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为此,浙江省提出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生态监测发布制度。通过县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一方面,可以检验和评价全省及县域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和减负成效;另一方面,可以比较系统全面衡量各县域教育内外部环境与结构,有效监测全省县域教育生态的整体状况,客观描述县域教育生态类型,诊断总结浙江省县域教育生态失衡问题及对策,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教育政策最好,发展环境最优”目标。为此,监测旨在弘扬正确的教育评价观,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营造基础教育良好生态。

县域教育生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育生态监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体系。我们把教育生态分成了外部生态、内部生态与个体发展生态三部分。

(一)教育生态的外部生态

教育活动是在一定外部环境中展开的,因此,将“教育外部生态”作为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个子系统,包含了教育政策环境、就学就业环境、舆论引导环境、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等4 个二级指标。监测点紧抓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全面涉及外部多层次生态现象,对影响县域教育发展的外部生态进行评价。通过网络爬虫与违规举报,监督政府是否存在着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或升学率情况,是否存在着下达升学率指标及把升学率与评优评奖挂钩现象;通过问卷了解教师幸福感、效能感、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了解家长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教育焦虑、家长参与、教育资本等情况,通过统计数据比较分析社会公共教育服务资源拥有量。“教育外部生态”反映教育生态的外部影响,按监测结果分为环境生态友好型、环境生态有序型、环境生态粗放型、环境生态劣质型四个等级类型。

(二)教育生态的内部生态

教育系统内部结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改善整个教育生态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将“教育内部生态”作为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二个子系统,包含了公民办教育协调度、城乡校际均衡度、普职教育协调度、考试评价适切度、教育机会均等度、教育体系活力度、办学行为规范度等7 个二级指标。“教育系统生态”反映教育生态的内部结构协调平衡及管理规范、活力等,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的办学行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监测结果分为系统生态和谐型、系统生态平衡型、系统生态失衡型、系统生态紊乱型四个等级类型。

(三)教育生态的个体发展生态

教育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学生既是教育生态健康与否的出发点,亦是落脚点,因此,将“个体发展生态”作为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三个子系统。包含了学习体验、学习负担、身体发展、异常情况4 个二级指标。考虑到监测的可操作性与可比性,指标中强调体育评价,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监测评价的重要内容;把学校感受、师生关系、作业情况、睡眠情况、补习情况作为监测内容,扭转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错误倾向。“个体发展生态”反映教育生态的关键结果,按监测结果分为发展生态优秀型、发展生态良好型、发展生态片面型、发展生态恶化型四个等级类型。

浙江省县域教育生态监测评价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必将对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营建良好的县域教育生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县域浙江省现代化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