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体化时代下我国高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探析
2020-12-17肖丹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肖丹(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翻译人才需求量剧增,翻译产业方兴未艾。根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高校是培养当代翻译人才的摇篮,也决定着高校学生接触翻译领域的层次与水平。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当下高校实际英语翻译课程中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当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大三学年开设英语翻译课程,每周两学时。可见,在高校教学体系当中,英语翻译课程是占有一定分量的。然而当下的教学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十分细微而视而不见。比如:部分翻译课程中体现的教学方式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翻译教材是高校英语翻译课程的载体,其中的部分句词的字面意思早已被吃透,学生学习起来似乎也十分轻松。然而,由于缺少对词语背后的挖掘,尤其对是“信、达、雅”层面的追求,许多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仅仅停留在语句通顺、文意一致的水平。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很强,但是存在机械理解的问题,对于脱离文意的语句缺少关联想象与理解的能力,导致学生碰到陌生的表述往往会一头雾水。
同时,翻译教材尚未形成体系,对英语翻译的学习相对零散。由于高校英语翻译教材当中的文章通常是独立成篇的,每篇文章之间缺少联系与巩固,学习起来仿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尚未形成对翻译技能的体系化学习,难以获得深层次的学术沉淀。另外,部分课堂中存在封闭性、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当下大部分的高校英语翻译课堂当中,仍然是采用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进行,导致翻译教学与翻译市场需求相脱轨。“苟日新,日日新”,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快速更迭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CAT受到翻译行业的青睐,熟练使用CAT已成为大部分翻译公司的招聘准则之一。然而在高校英语翻译课堂中,却鲜有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参与,导致高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精度不够,这也成为了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的拦路虎。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策略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探索升级新路,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应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以往的英语翻译课程更多是以教师为主导,这也导致学生翻译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在学习翻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构建互动共同体,为学生营造自主交流、思考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摒弃过去的传统理念,时刻充当课堂“引导者”的角色,建立“口头交流——下笔翻译——老师评讲——学生优化”的模式。比如,对中国特色小吃“蜜三刀”一词的翻译,应当如何进行意译。教师可以分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探讨之后由每个同学写下自己最钟意的翻译。在学生翻译中,教师可以提出标准:既要能够体现这种小吃味道之“蜜”,又要能够具备简短、形象的特点。教师对学生译文进行点评,了解学生翻译时的立场与想法,在学生与老师之间不断斟酌与优化的过程中,感受“信、达、雅”的实质内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持人”,应当引导小组之间“辩论”,到底哪一种表述更好,甚至可以现场运用翻译工具来达成学习,如此才能够提升学生对翻译细节的把握。
其次,建立结构完备的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材体系。在教材体系中,可以按照主题单元进行学习,在每单元中放入主题一致的不同文章,提高高校英语翻译学习的人文性与深刻性。教师也可以在教材当中选择课外读本进行拓展,进而推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一体化。在编写教材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参与教材的编撰,把好教材质量关。同时,还可以在教材中对中英文的表述特点进行纵向比较,让学生充分理解中英文的语境区别与语言差异,避免学生带着中文思维学习英语翻译,形成负面效果。比如:中文句子意思前轻后重,重点放在后面说,前面交代事件背景,英文相反。但是翻译的时候,要按照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而不能单纯地依葫芦画瓢;英文强调词语的多样性,喜欢用替换词。在一段英文或者一个长句中,同一件事物,要用不同的单词来表达。翻译成中文时要注意统一,否则就容易产生语义混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分清主次,做到授课层次分明,比如课堂当中的前半部分在于探讨基础翻译知识、翻译技巧,课堂后半部分介绍人文环境、知识背景等。
最后,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翻译市场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是Trados,其次是Wordfast。翻译工具具备专业术语词库,支持翻译功能与术语管理,与手动翻译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授课与结合市场需求相融合,比如:教师可将这些翻译工具作为教学辅助,在课堂当中演示、介绍翻译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翻译工具对翻译作品进行加工,更能够为学生进入翻译行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经过充分的自主思考之后,再结合翻译工具,进而提高翻译准确性与地道程度,可谓水到渠成。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实践
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我们投入实践,正所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更需要教师用心“改革”。除了在课堂当中采用创新方式授课,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作业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提前一周在班级群中发布翻译素材,安排各小组通过检索、讨论的方式完成电子版译文,提交到教师邮箱当中,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衡量标准之一,倒逼学生不断练习、感知英语翻译的魅力。当然,试图依靠高校英语教师的力量,去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翻译大神”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来优化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果。比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听翻译大家的学术讲座,通过了解专业人士的翻译技巧,为英语翻译的学习指明方向,锦上添花。另外,教师在授课之余,也可以推荐学生选读中英文对照译本的经典著作片段。通过分析翻译家的行文思路与翻译技巧,领悟翻译的“再创作”。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便捷的在线翻译工具,比如有道词典,bing词典等。强调特别关注词语表达的英文解释,要求学生在领会了英文解释后再从中文中寻找相应表述。在学期结束之际,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心得作为教学任务之一,请学生们提交个人心得,总结英语翻译课堂中的收获,并集中收集大家对英语翻译课堂的相关建议,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字面含义的翻译尚且容易做到,但要真正做到地道、有学术深度的英语翻译教学,对高校英语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给予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更多支持,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具备知识视野与国际视野。学校还可以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考察。比如邀请翻译专业人士为高校英语教师做讲座、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开展英语翻译学术交流会、轮流听课“取经”等方式,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翻译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比赛,评优争先,形成示范效应。比如定期举办校园英语翻译大赛,通过翻译经典文章,由专业老师打分评比,选拔优秀的“翻译小能手”,公开进行表彰与奖励,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知识的积极性。
■结束语
如今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息息相关,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高校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需要着重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当中,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意味着我们享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机遇。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从业者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把握机会,迎难而上,让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课堂成为开启学生未来、民族未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