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经管类专业管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0-12-17贾琳刘冬蕾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1期
关键词:管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贾琳 刘冬蕾(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引言

管理学课程主要讲授适用于各种类型组织的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与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优秀的管理者,恰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可以使组织运行或者个人工作更加有效率和效果。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管理学课程作为通识课,在全校范围开设。管理学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案例教学法得到普遍应用,重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虽然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不断被改革和发展,但是针对非经济管理类学生教学模式的研究相对不足。由于面向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开设对象涉及多个专业和年级,学生基础各不相同,学习动机差异大,一般为大班授课,学生人数众多,学时一般较经管类专业少。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打开进入管理学世界的大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能够从管理的视角思考和解决实践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理念。传统教学由教师为主导,课堂的组织高度依赖教师,学生参与度低。而体验式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参与和体验来学习,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团队任务等方式来进行,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在特定管理场景中应用所学管理理论的能力。国外有研究表明,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建设、决策制定、计划、领导等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日后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体验式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不是结果;是在辩证对立方式中解决冲突的过程;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陈亮(2008)认为体验式教学思想具有内生性、整体性和多元性的特性。

综合以上观点,概括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为:第一,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仅仅是坐在教室中的“听众”,而是个体对知识持续反思、应用的“参与者”。第二,体验式教学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实施,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团队作业、角色扮演等。第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的目标

1.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以教师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处于被动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非经管类专业管理学课程选课学生众多,难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更多交流与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处于教师“要我学”的被动状态。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是进行教学内容编排设计,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探索以什么样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探索学生的主导地位如何体现,如何让学生保持足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支持者、学习工具和方法的提供者,促使学生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实现“掌握知识”向“具备能力”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熟记知识,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学生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考试结果为依据。这种仅仅凭借知识背诵、储存、复述的方式,不再能够适应管理实践环境的客观要求。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自主性,是建立在实践中基础上的、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使学生更多接触实践,用所学的理论解决身边的实践问题,通过体验,引发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缩短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的时间,填补两者之间的沟壑,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向“具备能力”的转变。

■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管理学学习现状

(一)研究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河北农业大学非经管类专业管理学选课学生为调研对象,河北农业大学面向全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管理学课程,每学期至少开设1-2个课头,每个课头选课学生约200人。调研采用问卷星方式进行,共回收调研问卷295份。学生专业涉及全校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级分布情况为:男生130名,女生165名,学生来自全校14个学院,其中大一3名,占比1.0%;大二11名,占比3.7%;大三71名,占比24.1%;大四210名,占比71.2%。

(二)结果分析

1.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课的动机是为了获取学分

心理学的理论揭示,个体的动机决定个体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动机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在选修管理学课程之前缺乏对该门课程的了解,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河北农业大学要求学生必须获得素质拓展类课程的学分,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可供选择的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素质拓展课。107名学生认为学校有要求必须选择素质拓展类课程,为了获取学分,占比36.3%;87名学生想要拓展本专业以外的知识面,占比29.5%;认为学习管理学有助于管理自己生活的有26人,占比8.8%;为以后工作储备相关管理知识的有75人,占比25.4%。

2.对课程组多位教师联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较高

目前,河北农业大学非经管类专业管理学课程采用课程组联合授课方式,每个老师讲授课程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内容。教师统一备课,所有教学材料均为统一制定。学生对课程组联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满意的人数为219人,占比74.24%;不满意的人数为30人,占比10.17%;对授课方式无所谓的学生46人,占比15.59%。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该种授课方式满意的原因,认为每位老师讲授自己擅长的内容,对学生有利,且认为适度更换教师,可使学习保持新鲜感。而对授课方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教师的讲课风格和侧重点不同,不能很好适应。

3.课下学习投入时间不足

对学生每周愿意且能够投入管理学课程学习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29人选择1-2个小时,占比77.7%,48人选择3-4小时,占比16.2%;愿意投入4小时以上学习时间的学生仅有18人,占比6.1%。可见,学生课下投入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同时,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结果显示出勤率较高。有248人几乎不缺勤,占比84.1%;45人偶尔缺勤,占比15.3%;2人经常缺勤,占比0.7%。学生缺勤的原因,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课程难懂、枯燥、不知道学习管理学的用途,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大四年级,考研学习的时间与课程冲突。

4.学习效果有待提升

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管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使学生能从管理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研结果显示,认为学习的收获非常大,逐步培养和形成管理思维,初步具备了分析管理现象和管理问题的能力,引发了对管理类课程学习的极大兴趣的学生有35人,占比11.9%;认为收获比较大,了解了管理的框架体系、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生有60人,占比20.3%;认为有一定收获,对管理有了基本的认识的学生有176人,占比59.7%;认为没有什么收获的学生有24人,占比8.1%。可见,对管理有了基本认识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距离教学目的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有待提升。

■非经管类专业管理学体验式教学构建策略

(一)搭建体验的基本框架

1.平台+模块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合理设计、编写、组织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模块化的方式呈现。根据非经济管理类学生特点,且主要为大学高年级学生选课,侧重知识的应用,讲授内容沿用管理职能为主线,分为总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五个模块。适应泛在学习的情境,结合管理实践案例录制讲授视频,将每个模块的重要知识点以颗粒化的形式来呈现。精心设计教学模块的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各个模块设置基本知识、管理实践、总结反思、自我测试、资源拓展五个部分。

2.理论+实践

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建立线上自学资源,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自学内容,教师通过在线作业、讨论、答疑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实践部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模拟管理实践,例如案例教学、管理游戏、情景模拟、团队创业项目等。充分利用各级别大学生创业项目竞赛的机会,指导学生组建团队,更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从中体会对管理理论的需求。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走入企业,对企业领导者进行一次访谈。聘请企业管理者走进课堂,讲授管理实践。

3.线上+线下

线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知识的面的扩展,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线下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点和线,强调重点,理清整体脉络。线上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图片、文字、视频、游戏、讨论、互动答疑、测验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线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注意与线上内容的有效衔接,讲授不求面面俱到,重在重点突出。

4.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即教师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在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之外进行的,与课堂所学理论相联系,主要依据学生兴趣建立的多元化实践形式。根据管理学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引导学生成立创新创业训练小组、课程兴趣小组、技能竞赛队等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结合大学生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从管理的视角,为学生选题、制定项目计划、人员分工、项目书撰写等提供全程模拟和指导。

(二)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

首先,教师需要精心安排课堂讲授内容。通过设计学生普遍熟悉的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其次,增加课程组授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统一各种教学文件。通过定期教学研讨会,研究沟通教学中的问题,使得教师之间的衔接更为顺畅,充分发挥课程组多名教师联合授课的优势。最后,设置合理的激励目标。将抽象复杂的管理理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授和呈现,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及时进行反馈,使得学生在实现目标之后,获得成就感,激励其获得并保持足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组建探究性学习团队

个体的学习行为受到团体学习氛围的影响,组建学习团队,发挥自主性较强学生的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学习效果。考虑学生的学院和专业,将学生组建为团队,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基础,教师进行协调。每10名左右同学建立一个学习团队,学生推荐或者由教师指定学习团队负责人,并协调好团队成员的角色和任务。课外实践部分的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的建立,均可以按照学习团队来进行组织。团队分数,将作为平时成绩分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建立多元化成绩评价体系

改变期末笔试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评价形式上,包括平时阶段性测评和期末综合测评,平时阶段性测评在每一模块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进行,期末综合测评在学生学完课程之后进行,总评成绩为阶段性测评和综合测评成绩的加权平均数,提高平时阶段性测评成绩所占的比重。评价项目上,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团队任务完成情况等,均可作为平时阶段测评计分项目,教师在学习任务布置时,要标示出计入成绩的项目,规定完成的期限。评价手段上,尝试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团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力图公正客观。

猜你喜欢

管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带你体验“小组体验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