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

2020-12-17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学王伟星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目标素养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学 王伟星

国家的发展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从国家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教育特点与要点,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核心素养教育思想,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在课堂中虽然面对不同班级与层次的学生,但是依然采取了统一的教学方法,甚至还出现了相同的教学案例反复使用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长期处于枯燥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难以产生出学习积极性,甚至还表现出了对数学的抵触心理,也正是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最终也就影响到了教学效率。

2.教学目标单一

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并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造成了教学方向不准确等问题。由于教师不断重复教学,使得教学氛围十分枯燥。在调查中可以看出,一些教师认为设计教学目标能够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一些教师则认为设计教学目标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正是受到教师对目标界定不准确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实现核心素养提升目标。

3.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开始使用多媒体设备,并进行了教学创新。但是另一些教师由于将重点放在了课件准备与画面设计等方面,并没有从课件内容来进行设计,造成了教学方向偏离,最终也就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另外,由于一些学生对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兴趣不高,所以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措施

1.落实科学教育思想

在初中教育改革发展中就要从数学教学特点出发,做好教学目标转化工作,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做好教育创新工作,以先进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使用教材的能力。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同时也是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技巧与方法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就要避免让学生单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做好数学与生活知识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使用,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则要从挖掘学生潜能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保证教育的个性化

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就要从具体教学过程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做好方案设计,保证教学层次的合理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挖掘学生潜能,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才能保持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从数学特点出发,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保证教学的个性化,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出不同的教育目标,能够让学生在适合自己层次中学习数学知识点,实现个性化思维的发展,解决存在的不足。

3.引入生活素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从发挥生活材料优势出发,激发出学生的问题意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点。通过从日常教学目标与内容入手,在保证教学活动安排合理性的同时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知识时,就可以从小球运动轨迹出发,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找出生活中相似的内容。通过从教学过程入手,在做好材料设计的基础上保证时间划分合理性,落实课堂教学内容,引入生活中的材料,在做好知识传递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使用趣味化语言来吸引学生,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

4.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很容易遇到多样化问题,如果教师直接进行说教,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从提问设计入手,启发学生的质疑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在学习“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时,就可以从教学过程出发,借助例题来引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通过独立计算等方式来掌握知识,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到最终的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要清楚认识到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好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结合工作,挖掘数学内容,结合教学重点与要点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转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目标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