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建构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建构
2020-12-17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刘立忠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 刘立忠
为了能够保障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对认知起点正确把握。认知起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学生自身现有知识技能的积累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也是对其现实情况的准确认知,学者将其称之为现实起点。另一方面,是教师根据目前学习进展情况分析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知识二者之间的联系,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对逻辑起点的了解,又将其称作逻辑起点。认知起点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正确把握。
一、引导学生思维开放,积极思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小学生认知没有完全成型,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其个性化发展,并依据其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学习引导,激发起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数的加减法》一课中,小学生能够熟练运算整数的加减法是其学习基础。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先复习整数的加减运算,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同时,教师要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展开提问,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习题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启发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锻炼其自主探索能力。
二、展开课前调查,正确把握学习起点
开展教学活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认知起点对学生制订相关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从现实起点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其身心发展特点具有不平衡性,对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认知也是有着巨大差异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现实起点较难把握。教师要想对学生的现实起点进行准确把握,可以秉承两个原则:首先,教师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条件,展开课前调查活动,而不是根据教师自身主观意识去判断学生自身水平。同时,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问题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研究,并寻求答案。而作为逻辑起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去进行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相对来说,教师对逻辑起点的把握要比现实起点更加容易。
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哪些?”根据学生的答案,可以准确把握其现实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平行四边形”。首先,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特点与自己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其次,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最后,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开展习题训练。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其知识,并且拓展学生思维。
三、抓住认知本质,完成认知过程
教师开展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不仅顺应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认知规律,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打破小学生原本的认知结构,而且还要构建出完整的认知框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能够自主完成对课堂内容的设计和开展,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我,而且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的学习,了解知识的内在本质,间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感受数学知识乐趣。
在《平行》一课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但是由于教师书面化的讲解,学生对其概念无法做到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相关教具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不断丰富其知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框架,必须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展开课前调查,正确把握学生认知起点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钻研,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