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传神的白描手法
2020-12-16
【课内选段】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课外选段】
1.团圆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除夕夜,村人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
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群孩子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是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
(节选自冰客《怀念乡村春节》)
2.夏天会使人变得年轻。一到夏天,你不得不卸下厚实的外衣,连同收起那古板肃穆的面孔。让肌肤与太阳天天亲近,心胸受熏风夜夜爱抚。大汗淋漓之际,去洗一个热水浴,再捧出一盆冰西瓜,仰脸躺在瓜棚小院内,此时最不拘小节,最自由自在。夏天是打牌、聊天、讲故事的好时光。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拱猪”,一起钻桌子,一起数天上有几颗星星;或眺望黝黑的苍穹,诉说牛郎织女的爱慕思恋,于是,儿时的童趣与青年时代的豪兴,便一齐凑到眼前,在追溯和幻想中年轻10岁。
夏天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翠绿的大自然在热浪中渐显幽深和成熟。茉莉如雪,紫薇带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街上走过一群少男少女,仿佛飘过一朵七彩的云霓。大都市令人炫目的夏装琳琅满目,叫你说不出哪种颜色最美丽。夏天从来就不甘寂寞,淡雅和浓艳都可以成为夏的象征。
夏天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因為闷热,便滋生出许多烦躁。意志薄弱的人,爽快地把夏天让位给无聊、懒散、游荡和倦怠;意志坚强的人,却分外珍惜夏天,珍惜夏天的光阴,也就延长了你的生命。在酷暑炎热中驾起充实的生命之舟,在磨炼中赢得时间老人的恩赐,让生命的每一刻不为之虚度。
夏天是最浪漫的季节。夏日的山水毫无羞涩地敞开自己的胸怀,让游人从容地欣赏它的雄奇,它的妖娆。夏天最有趣的节目是看海,去沙滩听潮声,嬉浪不夜天,或去唱卡拉OK,或去看通宵电影,在无风的夏夜默默期待东方第一缕曙光升起。夏天有许多缠绵的话可说,不说也可品味夏日情调的温馨。
(节选自曹政《夏日风情》)
3.再有,留在我记忆的胎记里的,就是我少年街道上的那些马车,那些驴车,那些骡子、羊和慢腾腾的老牛。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每天都能看到几辆马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驴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牛车从街道上走过。马路上、街道里时时会有冒着热气的马粪或牛粪,时常能听见牲畜的叫声:熟悉的牛儿“哞哞”声,羊儿“咩咩”声,驴儿“昂昂”声……此时又回荡在我的脑海里。
(节选自安庆《一条少年的街道》)
读写对接
白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类似于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征是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的特征,以突出其神韵。
而文学创作中的白描则指不用华丽的词汇和繁复的修辞手法,也不精雕细琢、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与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了活生生的形象,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简而言之,就是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语言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录下来,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鲁迅曾将白描手法定义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在他看来,白描就是简练自然,无须刻意雕琢,用极为简练的笔法来写。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冬日捕鸟这一段,就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集中笔力写雪天捕鸟,怎样张设机关,鸟雀如何入陷阱……虽然着墨不多,却相当传神,是一幅充满了儿童乐趣的画面。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欢蹦乱跳的情景,听到了欢声笑语。而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和萧红简单的对话,向读者生动地展示出了他们之间的友好,体现出了萧红对鲁迅先生去世的惋惜之情。
再如《怀念乡村春节》中也运用了白描手法,写出了乡村春节的欢乐场面,体现了淳朴的民风,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而在《夏日风情》一文中,作者从四个方面再现了夏日风情,不管是细节化的工笔,还是特写式的白描,都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将读者带入夏日的真实生活中。
在《一条少年的街道》一文中,作者选取了少年时街道的典型生活场景,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运用白描的手法,运用拟声词,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特色,语言简明质朴。
综上所述,相信同学们对白描的三个特点已有所了解——
1.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陪衬,但须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大师们常用三言两语,就把一个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
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他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写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上,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画龙点睛地揭示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不尚华丽,只求朴实。白描手法一般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既省俭又传神。那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感情愈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此外,同学们还应区分白描和具体叙述这两种概念:白描是描写中的一种具体手法,它和记叙中的具体叙述非常接近。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写得简练而传神,并收到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