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2020-12-16
想要得到多少收获,就要付出多少努力。越努力越幸运。我们只有不断地挑战,人生才会有新的高度。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奋斗的人生才是充实的、幸福的……
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一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当时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一般的纪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从钢琴搬进家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都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符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每次的重大考试和比赛前,我练琴的时间还会尽可能地延长。
“找个好的钢琴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
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小时,道路坑坑洼洼,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时,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口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我们这对从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北方的夏天也不轻松,闷得很,我们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种“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得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撕过琴谱,打红过手板,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我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我的手太小,手指不够长,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想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妈妈,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我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无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已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感谢您,是您讓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