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公共危机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

2020-12-16刘永志

关键词:突发性网络媒体舆论

刘永志,金 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732;2. 燕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与意识形态已成为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风险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53,“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2]325,“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3],“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4]。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民心向背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已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显问题”和“大问题”。

一、 突发性公共危机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

相对于经济基础而言,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意识形态没有办法独立存在,媒介与载体对意识形态的发展同样重要。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借助媒介使国家价值观为大众所接受。[5]而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风靡全球的第四大媒体,在增强不同疆域、文化和制度背景下人们之间联系的广泛度和紧密度的同时,也日渐成为具有先发、主场以及技术优势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其意识形态的新“殖民地”。

在非常态化背景下,网络舆论的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6]等特点和网络意识形态产生与传播的技术性、互动性、符号化与渗透性[7]等特性交织共振,使得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较传统意识形态斗争而言形式更隐蔽,内容更多样,渠道更多元,受众更广泛[8]。例如西方国家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会着力利用其资本与技术优势以信息强权等手段缩短渗透时间[9],并凭借突发性公共危机全球性蔓延与复合性加深等特点,以“人权卫士”“道德法官”的角色积极亮相意识形态舞台,企图借舆论复杂之势唱响西方意识形态的“华美乐章”。由于突发性公共危机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较高的群众关注度以及话题敏感度,导致意识形态问题较常态化相比更具显性化、尖锐化、复杂化和难控化的特点。党和政府应高度警惕,谨防意识形态问题借群众的舆论关注和情绪张力形成“扩音效应”[10],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掉入“塔西陀陷阱”,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 突发性公共危机引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点分析

突发性公共危机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均会造成较大的冲击。而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卫生领域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更是息息相关。因此在这种全民“网络化抗疫”的非常态局面下,意识形态风险也将不断向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者、生产者、使用者、服务平台等领域延伸。

(一) 突发性公共危机中的舆情复杂态势加大政府监管难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政机关作为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者,将提升网络舆情与网络意识形态管控水平作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日常的网络意识形态监管工作中已尽全力弥补由于人才、技术、法制、体制、话语时效等问题造成的被动“缺场”局面。并以技术为支撑,以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改革为方向,辅以构建多元主体、整合话语载体、优化评价体系等手段,营造了积极“在场”的局面。[11]特别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中,我们党和政府做到了“该出手时必出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形势的研判是准确的,工作的安排是及时的,措施是有效的。”[12]5然而,就网络意识形态监管工作而言,由于网络舆情态势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愈发复杂,这无疑加大了政府的监管难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量迅猛增长,加大了政府对网络信息质与量的把控难度。其中不免夹杂一些异质意识形态的声音混淆大众视听。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之后,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就针对此次疫情、对武汉采取的封城措施发表了带有攻击性的评论。这种带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抨击不在少数并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由于互联网舆论主体的多元化与自由化导致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我们并没有绝对优势的话语权先机。政府、舆论大众和国内外敌对势力可以同时发声。由于异质意识形态管理者渗透手段的多样性及迷惑性等特点,加之其抓住了大众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的脆弱心理,因此很容易产生舆论认同效应。相对而言,我们的意识形态话语具有官方性强、书面化强等特点,受众群体较有局限性,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对于舆论的引导和感染力不尽如人意。对于危机所引发的各类问题,不能很好地提前预防。种种复杂态势交织在一起,不仅拉扯着网络舆论的方向,同时更加大了政府对于网络意识形态监管的难度。

(二) 某些网络“意见领袖”的集中发声分散党和政府的话语权威性

在突发性公共危机背景下,网络意见领袖作为网络信息内容的生产者之一,往往会抓住人们的恐惧、焦虑心理,以制造话题、发表言论、传播信息等为互动手段,凭借其某方面的“魅力”或是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吸引大量粉丝,对网民的舆论产生极大的牵引力与推动力。此时他们发挥的舆论影响作用呈现出多重化、高效化、复杂化的特点。一方面某些网络“意见领袖”会起到积极连接政府话语与群众舆论的桥梁作用。这些“意见领袖”是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他们总能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舆论优势传达国家政策、解读敏感问题、开展公益活动以及努力疏导群众心理问题。同时,他们中的主体也是坚决抵制异质意识形态声音污染网络环境的强大力量。他们会为网民指出、辨别、纠正网络上存在的“杂音”,引导群众的舆论话题与方向。但另一方面不同意识形态立场的网络“意见领袖”给舆论的传播和舆情的演变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网络渠道来扶持自己的意识形态代理人,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恶意放大社会负面消息,歪曲事情真相,冒充“社会公知”企图误导舆论、操控民意,妄图借公共危机之时掀起一场网络舆论“颜色革命”。这些“意见领袖”通过迎合部分群众的负面情绪,用煽动性强、隐蔽性强的话术在这场危机面前的意识形态较量之中博得了一席之地,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话语权威性。

(三) 危机背景下网络舆论激增带动社会思潮涌动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到8.54亿,普及率已达61.2%。由于互联网的便捷、高效性等特点使人们在网络场域宣泄情绪、阐明观点、发表言论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特别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网民的参与度呈“爆炸式”增长。以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为例,百度指数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0年2月23日止,对“疫情”这个关键词的网民搜索指数整体日均值达到461 836,同比上涨281 444%,而百度媒体资讯指数高达300 646 466,同比上涨84 232%。这说明无论是媒体还是社会公众都对此次疫情报以非常高的关注。辩证地看,一方面首先体现了群众的社会危机意识普遍提高,并且群众对于公开信息的及时掌握有利于全面了解事件发展动向,提高防范意识。其次,对于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高关注度有利于党和政府的精神、决策以及相关信息能够更快、更广泛地传播。这有助于我们的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后,党和政府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时关注群众的舆论动向,以便知民情、听民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隐患进而主动开展相关工作。可另一方面网民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高度关注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发的、扎堆似的舆论效应。此时不免混入一些不实信息与恶意谣言混淆舆论视听。始作俑者中不乏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他们企图利用群众对于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高关注度和敏感心理铺开了一张大网,以美化过的西方“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思潮和主义为诱饵,凭借其即时性、碎片化、受众性强等特征[13],以突发性公共危机的舆论大潮来网罗被蛊惑的群众,妄想照搬对其他国家采取的“蜂拥而至”的网络战术,在中国进行一场“颜色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2]335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面临着严峻挑战。

(四) 网络媒体多样化诉求影响意识形态生态环境

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网络媒体作为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已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来源的主要手段。各类网络媒体如官媒、民媒以及自媒体等在网络上不断发光发热,为网民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的同时捕获了一大批的“粉丝”。网络媒体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充当着信息传媒的角色,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对于信息的传达、舆论的疏导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网络媒体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高曝光率能够更加及时、透明地向群众发布相关信息,解读相关政策,助力国家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应对与处理。其二,网络媒体在舆论宣传的同时也向外界彰显了国家在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但某些网络媒体在舆论的制造与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首先,价值观的导向决定了除官媒之外的绝大多数网络媒体对于信息的处理都有着明显的商业化、娱乐化倾向。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网络媒体过分关注粉丝数和点击量。或是炒作热点新闻以博取眼球,或是编造、转载、无视虚假信息任其迷惑大众,或是断章取义、肤浅报道以寻求新闻“爆点”来吸引舆关注。这些行为消解了网络媒体在网民心中的社会责任感,污染了网络生态环境。其次,国内外网络媒体中不乏混进了异质意识形态声音的“代理人”,他们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企图将颜色革命惯用的“群狼战术”照搬网络,使我们的舆论导向外有“群狼”围攻,内有“水军”“推手”助势。致使主流舆论备受压制,使网民深受舆论诱导与迷惑,进而达到他们扰乱网络生态平衡,影响社会秩序的目的。

三、 突发性公共危机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治理路径

突发性公共危机对我们党和政府来说是一场大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198。为此,我们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化解风险,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使网络意识形态发展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可管可控。

(一) 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和管控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2]325为赢得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快速反应,主动出击,加快推进网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要完善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与引导机制。将信息收集工作常态化、网络化、系统化,将信息的研判工作高效化、专业化,将信息的引导工作前置化、无声化[14],使党和政府做到对信息的密切追踪与及时分析引导。第二,要完善以大数据为依托的舆情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加以整合,将价值逻辑充分融于算法推荐的技术逻辑之中以预判和引导舆论方向。同时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预警有精准化的处理,相关部门可预先针对不同情况的突发性公共危机进行合理的演练以做到在危机面前迅速反应、有备无患。第三,要完善政府的突发性公共危机应对与处理机制。关键要加强在中央统一指挥下的各部门“线上线下”快速有效的联动机制,避免在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时的话语不统一、权责不明确、处理不及时等现象出现。针对此次新冠疫情,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在“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的前提下,对于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12]6。

(二) 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抓细、抓实、抓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部署新冠肺炎的工作会议中指出“打胜仗首先要有正确战略策略”,提出了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15],力争将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12]5。同理,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意识形态相关工作也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秉持精准施策、持之以恒的信念将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我们要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善于甄别“黑色”“灰色”信息充斥网络的现象,谨防出现由于隐瞒、封锁、删除舆论消息等行为而造成的舆论负面影响。对此,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严查作风问题,及时科学地进行信息的公布与管理则成为应有之策。此外,我们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现存法律法规为依托,积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网络内容发布者、网络平台、网络内容使用者以及相关行业组织的法律监管力度,明确法律责任。对于在网上出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畅通广大网民的利益诉求渠道,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力争将问题抓实、将解决方案抓细、将落实工作抓落地。谨防由于政策的不当落实、放松落实、违法落实而造成多方面的次生灾害。

(三) 有效整合、规范和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

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定质与定向的影响,发挥好桥梁作用。首先,对于网络上的“意见领袖”群体我们要建立起筛选、评价与监督机制,进行对“意见领袖”群体质与量的评估以及话语度上的把握。在网络空间中我们首先要辨别、筛选出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见领袖”,找出异质的声音加以揭发和摒弃,从源头关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扶植自己的“意见领袖”影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大门。同时对于筛选出的“意见领袖”我们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及时地、全面地把握其思想言论动态来掌握整体的舆论环境。其次,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统一“意见领袖”的话语表述规范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地位。对此我们首先要通过宣传与引导使网络“意见领袖”保持较高的政治敏感度以及对突发事件敏感度,只有这样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网络“意见领袖”才能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推宣传国家政策宣传,并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以权威的观点遏制谣言的滋生。同时我们也要通过道德教化与法制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去引导“意见领袖”的行为规范的同时,我们更要以法律为约束底线,保障网络“意见领袖”在合法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舆论引导作用。只有将政府的合理督导、“意见领袖”的自我把控、群众的舆论监督与法治的有效约束相结合,才能规范“意见领袖”在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最后,我们要力争找到商业利益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结合点,这样既可以保证网络“意见领袖”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又可以激发其在网络上的活跃度,做到效益与责任兼顾。

(四) 贯彻网上群众路线,凝聚和动员网络社会力量

在这场公共危机面前,我们能否能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由于群众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守护者。因此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我们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16],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网络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做到人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共同携手打赢这场危机面前的网络意识形态的人民战争。

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稳定民心是首要前提。公共危机的突发性、难控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群众无论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在虚拟网络上或多或少地展现出了不安和焦虑之情,这给我们党和政府在疫情期间的网络舆论宣传工作加大了难度。要想解决网络舆论难题就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网络舆论乱象是标,民生民心问题是本。在此次疫情面我们党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第一考量,为稳定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这给我们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如何稳定民心,解决网络舆论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一方面,我们有强有力的经济为支撑,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 865亿元,较上年增长6.1%,这就是在疫情面前人民群众生活不受影响的强有力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疫情发生之后,只有稳定社会的生产生活基础不受危机影响,才能够从根本上稳民心、聚民力。为此党和政府针对此次疫情及时有效地提出“六稳”政策,从宏观经济到微观民生都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力求民心稳定,力争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双管齐下。另一方面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用精神凝聚人心。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在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危机意识的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使人民群众对面临的暂时性困难放宽心、有耐心、有信心。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了同舟共济、八方支援的同胞精神,展现出了令行禁止、勇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展现出了舍己为人、奉献社会的大局精神,更展现出了不畏艰难、笑对一切的乐观精神。

巩固扩大网络意识形态统一战线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2]328我们只有不断扩张红色地带,争取灰色地带,才能不断巩固扩大网络意识形态的统一战线。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有生力量严防死守、联防联控,才能维护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不受外来敌对势力的侵犯。首先要充分发挥在危机面前党员的网络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国拥有超过9000万的共产党员,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十四分之一。在突发公共危机面前他们就是一支庞大的网络边防军,也是人民的主心骨。如果每位党员都可以在自己的网络社交圈内充分发挥出聚民心暖人心的力量,及时揭发身边的造谣和不当言论,那么他们就可以将剩余的十四分之十三的群众组织起来,共同成为抵制网络异质意识形态声音的有生力量。其次,在网络上党和政府要努力赢得人民的信任。这就要求扩大群众的网络参与空间,提高参与意识与知情权,提升网络空间相对平等、自由、和谐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改革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使之为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所接受。最后还要力争网络国际舆论宣传优势,积极开展抗疫外交。在此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中国的防控举措尽显大国责任,中国以维护世界人民共同的利益为基础,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抗疫外交。在展现中国抗疫精神的同时携手其他国家地区共同抗疫,这一举措就是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力践行。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向世界宣传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这不仅可以争取世界范围内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也可以及时纠正某些国外媒体舆论误导和歧视中国公民的行径,进而对西方国家基于意识形态偏见而产生的舆论压制和政治打压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抵制,以群众之力捍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五) 坚持底线思维,构筑网络意识形态平台安全的“防火墙”

提升网络平台的意识形态安全环境,就是要明确网络媒体平台的根本原则,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以政府、平台、网民为主体,以网络内容、形式、管控体系为对象,树立底线思维,极力发扬网络平台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的政治宣传与动员的积极作用,力争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首先,要培育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的党性原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1党性原则应该成为网络媒体平台包括自媒体平台在内的根本性原则。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为网民树立起正确的旗帜,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强化意识形态斗争的阵地意识,进而为筑起网络媒体平台意识形态斗争的防火墙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各网络媒体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导向,以增强“四个意识”为整体要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引导群众舆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共识,方能从整体上把握住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其次,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旗帜鲜明地抵制网络上的各种主义与思潮。我们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一批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网站和自媒体宣传平台,号召线下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积极开辟线上宣传阵地,有效解决网络平台马克思主义思想“失语”“失声”的各种问题,力争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平易近人的宣传方式切实走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引导人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网络上存在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网络平台上充分发展,共同巩固网络媒体的意识形态斗争“防火墙”。最后,在群众的监督下,网络媒体运营商要有效增强自律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提高网络平台管控能力。要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危机嗅觉,主动搜寻、甄别、抵制威胁我国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平台和相关内容,不给企图借网络空间进行“颜色革命”的西方国家以契机,让他们的网络“颜色革命”在社会主义的互联网世界中“此路不通”。同时,要找到商业利益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契合点,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提高专业人才与技术的投入,对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从内容和形式上双重把关。另外,也要增强对网络媒体治理法治化力度和水平,使其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己任,做好负面信息的“过滤器”,正面信息的“放大镜”,以净化网络环境为最终目标,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突发性网络媒体舆论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商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