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途径研究

2020-12-16王芳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3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玉米产量

王芳兰

(陇西县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甘肃 陇西 748100)

玉米作为比较常见的农作物,能够适应更多的领域以及复杂的自然环境,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目前我国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应当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率,积极运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1 种植现状

1.1 重视程度提高

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关乎我国粮食的总量,同时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玉米生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有大量的专业人员已经投入玉米新技术开发中,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例如通过卫星获取各地区土地资源情况,并根据数据情况调整种植方式。同时,我国农业部门还对玉米种植进行补贴,以此推动农业户大量种植玉米。

1.2 种植规模大

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对玉米种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地区的玉米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大部分地区都开始集中利用土地,这样的形式能够节省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效率。而且大部分地区都引进机械设备,减少了种植户的劳动力,提高了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1.3 种植技术改善

当前我国玉米种植出现较多新型种植方法,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结合运用,使得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对玉米种子进行改良,减少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使得玉米质量和产量得到提升。另外,玉米种植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种植观念,积极地学习新技术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在玉米种植期间重视绿色肥料的使用。

2 新技术对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

2.1 改良玉米种子

种子自身质量对于玉米种植的效率有一定影响,因此,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对玉米种子做出相应的改善。我国相关部门一直以来都将玉米种子当作重要的研究对象,在相关专家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玉米种子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质量和产量上都有稳定的提升。在对玉米研究的过程中,我国相关专家改良出能够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种子。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我国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需要从先进的国家引进,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对种子进行分析,找到温度和湿度以及环境能够适应的区域,才能保证玉米的种植效益。新技术的融入使得种子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环境及温度,同时在秧苗的成活率上有明显地提升,极大提升了玉米的种植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玉米的质量与产量。

2.2 利用新技术调整种植密度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光照、养分、水分,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为玉米的生长带来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传统种植中,玉米种植密度多为2 200~2 800株/0.067 hm2,相对稀疏,预留空间过多。经过相关专家统计,利用新改良的玉米品种,每0.067 hm2可种植3 500株玉米左右,单产提高75 kg左右。而且根据不同的地区其效果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部分地区已经达到100 kg的差距。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玉米之间的间距更加科学,适量的间距能够保证玉米的水分吸收与光合作用,在以往传统种植过程中虽然能够保证玉米吸收足够的养分和光照,但种植密度小使得过多的土地资源浪费,而且过多的空间给予杂草较好的生长条件,杂草会争夺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这也使得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受到影响。根据不同地区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案,区域的气候、土壤、温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玉米的种植间距应该控制在55 cm×60 cm,坡度在10°~15°时为最佳,具体的种植密度可以根据区域情况进行调整。

2.3 新技术的施肥管理方法

在当前玉米施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根据区域的温度、环境、湿度做出相应的改善,先对土壤的结构做出全面分析,再定制科学的施肥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施肥方式,形成一次性追肥,这样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且还能节省肥料的使用,减少对秧苗的影响。以往传统的施肥方法很容易导致秧苗出现烧种、烧芽等现象,而且过多地使用肥料,会使得肥料被蒸发浪费。一般情况下,科学的施肥需要根据区域情况展开,在苗期应该利用46%尿素5 kg施用于两株玉米之间,并覆盖好土。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将肥料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2.4 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病虫害对于玉米的生长有极大地影响,极大地减少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为此,应该加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以此提升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玉米重大病虫害具体防治技术如下: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与甲维盐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地下害虫及蓟马、蚜虫、灰飞虱等苗期害虫利用噻虫嗪、溴氰虫酰胺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根据苗期害虫的发生情况,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

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 d再喷1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10叶期用药防治。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

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发病初期可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结合喷施井冈霉素A等生物农药,或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 d再喷1次。

蚜虫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叶螨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点片发生时,选用哒螨灵、噻螨酮、克螨特、阿维菌素等喷雾,重点喷洒田块周边玉米中下部叶背及地头杂草。

棉铃虫产卵初期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或卵孵化盛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2.5 利用机械化进行种植

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化种植比较普遍,而且机械设备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同时还节省大量的人力劳动,在种植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和规范。在玉米新技术的运用过程中,机械化种植方式的出现有利于做好玉米的间距,同时还能对玉米进行深耕,对于玉米的根系生长有极大地促进作用。而且利用机械设备耕种能够让土地更加平整,优化玉米的管理效果。当前玉米机械设备的使用大都体现在机械种植、机械施肥、机械收获等几个方面,对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有极大帮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种植大国,农业经济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各地区都有广泛地种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能够极大提升玉米的产量与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玉米产量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玉米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