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山县隘口镇搭上电商致富“快车”

2020-12-16李霜

电脑迷 2020年11期
关键词:银花秀山快车

本刊记者 李霜

村民在田间地头现场播报,网友分秒必争“云上”下单,快递小哥快马加鞭线下送达……借助电商平台,秀山县隘口镇的农特产品走出深山销往全国各地。

隘口镇距离秀山县城25 km,是重庆18 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秀山县隘口镇走“产业基地+农村电商”的路子,“一村一品”蓬勃发展,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6%降至现在的0.29%。

产业实现“一村一品”

在东坪村,田里种植的黄精真正成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在岑龙村,满山遍野的山银花是村民脱贫路上的“富贵花”;在平所村,13 hm2太空莲的盛放让村民迎来美好生活……近年来,隘口镇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银花、茶、油茶等产业。

隘口镇集山区、林区、库区、老区为一体,传统产业先天发展不足。2017年以来,隘口镇围绕1万亩中药材、1万亩茶叶、1万亩核桃的“3+X”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以山银花、黄精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 065 hm2,油茶、秧青米、太空莲等其他特色产业285 hm2。

“田里全是种的黄精,我们村发家致富靠它了。”东坪村贫困户李大伯正陪着农技专家查看地里黄精的生长情况。秀山县科协组织“田秀才”“土专家”进入田间地头,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业技术难题。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也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隘口镇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有3 795户,入股面积达到734 hm2,其中建卡户390户,入股面积104 hm2。

产品“触网”打通销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隘口镇的农特产品如何拓展销路成为了继产业薄弱之后的又一个难题。积极“触网”发展电商,成为了隘口镇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隘口镇打通了“山水隘口”微信公众号、淘宝网、拼多多等电商销售渠道,借力国家“扶贫832平台”、农行App等平台,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把电商的触角延伸到村寨院落,保证农副产品上行渠道畅通无阻,让隘口的“山货土货”走出大山。

“以前农产品没有销售门路,我们只能自己种来自己吃,现在我们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富裕村贫困户杨再栋感叹道。电商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在秀山县隘口镇电商扶贫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对收购来的农产品进行打包。“现在,我们一天能发600 多单,全是隘口镇各个村的土产品。”园区工作人员介绍道。今年,“山水隘口”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人员已与该镇平所、富裕、屯堡等多个村居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土豆、茶叶、金丝皇菊、山银花、油茶等订单农业合同。

科普“扶智”助力脱贫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会直播、会通过电商平台接订单,但我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靠什么脱贫啊。”太阳山村扫盲组的汪国清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在隘口镇像老汪这样对脱贫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众还不少。

如何让贫困户战胜畏难情绪,提升贫困户的技术水平?秀山县科协以科普为抓手,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带领贫困户向脱贫致富迈进。秀山县科协积极组织隘口镇贫困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整村脱贫”培训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贫困学生参加市科协举办的深度贫困乡镇中小学科技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发放科普系列丛书、科普宣传手册等资料,不断激发贫困户不甘贫困奋力脱贫的内生动力。

送科技下乡、建设科普基地、进行科普讲解……秀山县科协精心实施科普计划,动员全社会参与到科普事业中,让科普之风吹遍全镇。

猜你喜欢

银花秀山快车
浪漫之都
不同银花类药材提取的绿原酸含量研究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森和众
幕落时有狗叫,野草呈倒伏状
潮流快车
金花银花
潮流快车
雪花
潮流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