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

2020-12-16马玉勇罗志嘉陈佳

湖南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产区隔离区猪只

马玉勇,罗志嘉※,陈佳

(1.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院,湖南衡阳421001;2.湖南省茶陵县马江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湖南株洲412416)

非洲猪瘟自1927年在非洲发生以来,1976年传到欧洲,2018年8月3日传到中国,100年来,该病在非洲、欧洲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爆发,都处在可控范围,尤其在欧洲一些国家已得到完全净化,然而在中国仅一年时间就全面爆发,32个省市无一幸免[1]。究其原因,首先对非洲猪瘟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从宏观上没有及时制定一个全国一盘棋的有效防控方案,导致该病毒人为肆意传播;其次从微观上看,猪场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生物安全防控设施、技术落后。非洲猪瘟对中国养猪业近乎毁灭性打击,但存留下来的猪场也为养殖户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生物课,非洲猪瘟并没有那么可怕,正确全面科学认识它,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控常态化,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2]。也许未来相当长时间,中国生猪养殖仍将会处于“与非共舞”的时期,猪场要生存与持续发展,也必须依靠自身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

1 猪场的合理规划与布局

一个猪场的选址、规划与布局在防护疾病方面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是新建猪场的话,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现代化猪场的合理选址

猪场的建设选址尽量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排废、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场所。无洪水泛滥的问题。因为很多常见疾病容易通过水源传播。要尽可能远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直线距离1000米以上。远离猪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至少3公里。周围有实体围墙或防疫隔离带(绿化带、防疫沟),防止人及其它动物随意进入。建设封闭性猪舍相对较好,可防止鸟、鼠、野猫等进入。

1.2 现代化猪场的合理规划

猪场的合理规划原则是为了便于生产管理。为此,要按功能将猪场分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出于生物安全方面考虑,应根据全年主风向及地势由上而下合理排列顺序: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淘汰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各功能区间距不小于30米,并设有防疫隔离带(墙)。

生活区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隔离宿舍、食堂(生产区人员和生活区人员分开)、活动场所等。生产管理区指值班室、场长室、兽医室、化验室、药房、车库、锅炉房、饲料原料仓库、物品储存室等。生产区包括消毒室(更衣区、洗澡区、消毒区)、消毒池、出猪台、以及各类猪舍,一般分引种隔离区、种猪区、保育区、育肥区,每个区尽量有明显的区分标志或生物安全隔离带。淘汰隔离区包括病死猪处理室、病猪康复饲养舍,隔离区应该远离生产区至少30米以上[3]。粪污处理区包括沉淀池、沼气池、污水净化设备等。

1.3 现代化猪场的合理布局

各类猪舍按地势高低和风向排序,引种隔离舍、后备母猪舍、公猪舍、配种舍、怀孕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淘汰隔离舍的生物安全等级依次降低,猪只和人员单向流动,从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地方到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地方,严禁逆向流动。将引种隔离舍(或场外)、种猪舍、仔猪舍安排在肥猪舍的上风方向,公猪舍安排在母猪舍的上风方向,淘汰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安排在最下风的方向。道路布局分净道和污道,净道为主道,用于走人和运输饲料;污道走粪车、淘汰猪和病猪。两者不能有交叉,更不允许两者混用。生产区进出口设立更衣室、洗澡区、消毒室;每个猪舍门口放置消毒盆和脚踏垫。装猪台尽量靠近育肥猪舍,为了赶猪方便。装猪台要划分清楚净区和脏区,或者分段赶猪。

2 猪场生物安全防护要点

2.1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主要依赖于猪场内、外生物安全工作及操作流程的优化、执行工作,主要包括:

2.1.1 大门口人员消毒通道

大门口人员消毒通道主要是对大门进出人员必须脱掉所有外出所穿衣服、鞋袜等,更换为场内专用的衣服、鞋袜;并经过超声波雾化消毒室消毒1分钟以上,从必须进场人员身上尽量阻隔病原的入侵。

2.1.2 进场车辆消毒通道

车辆消毒通道主要是对必须进到猪场的车辆(如饲料车、物资补给车等)进行洗消,杀灭车辆携带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门口必须配备消毒池、消毒机、清洗设备及喷淋装置等洗消设备,并按本场车辆出入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猪场大门口的车辆消毒通道是进入场区的最后一道关卡,但更严格的生物防疫措施则要求在离本场区3~5公里处再设立1~2个车辆洗消站,如此这样,才尽可能地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

2.1.3 物品收取通道

物品收取通道主要用于药品、疫苗等少量、小件物品的收取和消毒。这一关卡容易被忽略,但它也是确保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关键点之一。

2.1.4 返场人员隔离区

人员隔离区是对必须进入猪场的人员或返场员工进行隔离的区域,一般设置在大门口旁。来访人员或者员工外出休假回场后,必须经过人员消毒通道更换生活区工作服,然后将随身物品放在紫外线消毒房进行消毒24小时以上;手机、打火机、烟盒等物品经紫外线消毒后方可进场使用。隔离人员在隔离区最少隔离48小时后,经采样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进入到生活区[4]。因此,人员隔离区内需设置床铺、被褥、洗澡房、卫生间、洗衣机等生活必需用品和设备。若在重大疫情爆发期间,隔离期可适当延长。

2.1.5 生活物资消毒措施

主要消毒对象是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这类生活必需品消毒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可考虑将猪场的厨房最好能设在大门口旁。新鲜购买回来的物品分类消毒,应设有如同物品收取通道一样的单独房间作为物品的放置与隔离。不能碰水的物品先放在隔离间,用紫外线消毒24小时后方可取用;可以水洗的物品用消毒药进行清洗消毒后,可以直接使用。

2.1.6 进入生产区消毒洗澡通道

进入生产区人员消毒洗澡通道指的是进入生产区前,生产人员必须将生活区的衣服、鞋袜脱掉放在指定衣柜里,然后经过消毒、洗澡后,穿上生产区指定工作服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同时,所带进生产区的物品(包括眼镜、手机、钱包等所有物品),必须放到指定的紫外线消毒箱进行消毒,待洗澡更换好生产区专用工作服后,才可取回。此通道的构建好坏,对防疫效果影响意义重大。

2.1.7 进入生产区车辆消毒通道

进入生产区车辆消毒通道主要是对必须进入生产区的内部车辆及物资进行再次消毒。对于饲料可以采用熏蒸的方式进行。

2.1.8 水源和饮水污染要重视

尽量不用地表水和浅井水,采用自来水或深井水,防止因水源污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传播。深水井深度>20m;浅水井深度<20m。猪场水管系统和饮水器要经常清理和消毒,减少疾病传播。

2.2 生产区人员流动管理

减少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需要严守“四口”和控制“四流”。“四口”即大门口、生产区进出口、猪舍门口和出猪口;“四流”即车流、物流、人流和猪流。

因此,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建立及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区域着手,猪场生产区人员是外部病原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播者,人员流动只会加速疾病的传播,因此,管理好人员流动能很大程度降低猪场疾病感染和传播[5]。场内员工非必要情况下,禁止相互串舍;如果需要协作,必须听从技术人员管理与指挥。工作人员在进入猪舍前要换上干净的外套,全身消毒(包括鞋子)后方可进入。每个猪舍都有独立水鞋,进入该猪舍必须换上相应猪舍的水鞋方可进入。

2.3 生产区猪群流动管理

按照生物安全度高低排序,引种隔离猪、种公猪、哺乳母猪、妊娠母猪、保育猪、育肥猪、发病隔离猪和淘汰猪的生物安全等级依次降低,猪只和人员只准单向流动,严禁逆行。凡是从本猪舍走出的猪只严禁再回来,要么隔离区饲喂,要么淘汰。出猪台或赶猪通道是与外界接触的地方,必须设有标识或实物将净区、脏区隔开,严禁净区人员进入脏区。建议种猪场和规模猪场采用场外中转车转运待售猪只,中转场距离猪场至少3公里以上。中小型猪场可采用回廊式移动装猪台,尽量减少交叉污染。

2.4 猪群健康监测与管理

工作人员必须做到随时评判猪群的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快速处理以减少损失。

猪群健康问题分成两大块:一类是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猪只(如腹泻、咳嗽、神经症、消瘦、流产等);另一类是猪群出现亚临床症状表现(采食量下降、排泄物异常、分娩异常、泌乳量不足等非正常现象)。必须每天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并填写相关报表,以便对所有情况进行追踪管理。

2.5 猪群的全进全出和批次化管理

建议有条件的规模猪场采用“批次化管理”,小型猪场至少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以便于猪舍的彻底清洗、消毒和空栏干燥。空栏干燥是防止上一批猪群传播疾病的关键措施,一般建议至少空栏干燥3~7天。全进全出和批次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猪场生物安全风险。

3 小结

总之,生物安全贯穿了整个牲猪养殖过程,也是每个养殖从业者的“必修课”。建立完善的生猪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需要每一个牲猪从业者的共同努力,要切实提高意识、完善设施。加强猪场管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提升养殖产出值,保护牲猪养殖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这也是每个牲猪养殖从业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

猜你喜欢

生产区隔离区猪只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传染病隔离区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质性研究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中国英雄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类型化与规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