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防治疾病之中医所见
2020-12-16任丽燕
任丽燕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农业农村局 067400)
1 防治疾病的根源
肉鸡发生疾病不外乎是内部原因和外界原因相结合才诱发的。中医分析疾病原因是很广泛的,不仅考虑内部自身机体的病理变化,而且要考虑外界的致病因素,还将肉鸡的生理发育特点:周龄、公母、体重等这一切体质因素都分析明白。所有的病情都是机体发生了病理变化。从中医方面来看,有了发病症状肯定就有发病原因的,也就是有因必有果、因果印证。这些与现代医学的传染病学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传染病学主要关注病原微生物这样的外在因素,而往往忽视肉鸡机体的内在体质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性。
中医学方面一般认为,所有疾病的感染和发展均和肉鸡机体体质的正气和致病因素的邪气息息相关。正气是指鸡体自身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邪气是指外界的致病因素。整个疾病的发生过程都是正邪互相斗争的最终产物。
虽然邪气可以导致机体发生疾病,但疾病的好转和痊愈往往取决于鸡只自身体质的正气。正常情况下如果自身体质较好、正气旺盛、抵抗力强,那么邪气就不容易入侵。只有在体质较差、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邪气才会乘虚而入,导致肉鸡鸡群发病。这充分证明了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和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些病学论点。因此,中医学更加重视肉鸡体质的作用,在防治疾病方面更应重视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和调整机体自身机能状况。无论什么时候都应以维护正气为根本,遵循 “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固然邪气很可怕,如果鸡体自身正气充足,也可以将邪气拒之门外,这样防控疾病就容易多了,也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1]。
2 怎样治疗疾病
中医方面诊断和治疗鸡体疾病是根据 “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它的观点是:机体各个脏器发生的病理变化既是发病结果又作为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通常来讲病理变化疾病造成的结果,同时病理变化又可以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更多的病理变化发生。例如:机体受到湿气入侵导致脾脏功能下降、进而造血功能降低,其他脏器缺乏滋养、最终导致心脏和肝脏功能受损。同时,当鸡体脏器发生病理变化时,一般表现功能减退、代谢失调和机能障碍,中医方面治疗疾病的要点是根据鸡只体质来调整其功能,从而达到增加疾病抵抗力和尽快康复的目的。
3 怎样认识肉鸡的体质
肉鸡采食量大、体重增长速度快与心肺功能的发育和自身抵抗力不匹配,很容易感染疾病。一般肥胖者多数情况下湿气过重,所以肉鸡体质属于阴盛阳虚,阴为物质基础而阳为功能基础,即体型过大则是阴足,而相应的抵抗力较差。阴盛阳虚就是多痰多湿的体质,因为阳具有化湿的功能,如果阳虚就不能化解湿气,积聚的湿气会凝结成为痰液,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张口喘气、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炎、气囊炎和心包炎,严重者表现肝周炎、肾脏尿酸盐沉积、腹水综合症和脾胃虚弱[2]。
针对肉鸡这样的体质,中医在防病时应重视发病原因和肉鸡体质问题,做到体病同治,也就是说在治病的同时进一步调理体质,并且在调理的时候也兼顾内部因素的变化。
4 根据生长阶段来防治疾病
从出壳到15日龄为第一阶段,雏鸡早期的体质阴阳都弱,尤其是脾脏和肾脏更为明显。鸡体各个脏器的生长发育靠脾脏的功能来供给,而肾脏决定着生长速度、代谢水平、抵抗疾病和应激的能力。因此改善脾肾的功能,能够达到改善机体体质,达到防御外界病菌入侵的目的。
16~30日龄为第二阶段,肉鸡生长速度加快,开始出现阴盛阳虚。这样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扰的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发生疾病。所以在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较大时,可以诱发鸡群感染疾病。这时需要加强皮肤和口、鼻等防御功能,建议使用一些温性中草药物:桂枝、黄芩、白术等来防止外寒入侵,既调理鸡体质又可以防治疾病[3]。
31~42日龄为第三阶段,肉鸡增重速度很快,体质已呈现明显的阴盛阳虚或多痰多湿,体内湿气积聚更多,疾病也会不断发生,再加上阳气不足,更应注重扶阳除阴、阻断病邪进入机体,达到体病同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