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球虫病的防治
2020-12-16贾恩泽
贾恩泽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畜牧兽医站 226521)
猪球虫病顾名思义是由球虫感染而引起,而球虫属于胞内寄生性原虫,可寄居在肠道上皮细胞中,破坏肠黏膜,引发肠炎表现。本病在全球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报道,但一般不会出现集中暴发的现象,以散发为主,主要危害仔猪,环境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更要重视本病的防范[1]。下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本病和大家作一下详谈。
1 球虫简介
球虫属于原虫的一种,常寄生于动物的肠道中,临床划分为多种属,如艾美耳属、等孢属、温扬属、泰泽属等。猪球虫病主要由艾美耳属球虫和等孢属球虫感染所引起,以狄氏艾美耳球虫对猪的致病力最强。球虫的生活史分为不同阶段,环境中的孢子化卵囊经猪口腔进入消化道后,在小肠部位破壁逸出,侵入黏膜上皮进行裂殖生殖。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卵囊会逐渐孢子化,从而具备感染力,被猪食入后,开始新一轮的发育。
2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由于虫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育更快,故夏秋季节发病率显著高于寒冷的冬季,每年的7~11月份是本病的高发期。在我国,南方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北方,沿海省份的猪场发病率高于内地猪场。环境卫生条件差和管理水平低的中小型养殖场发病率较高,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是本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含有虫卵的粪便如果未得到及时清理,会逐渐孢子化,一旦污染饲料或饮水,就会侵染新的宿主[2]。
3 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本病以仔猪感染为主,7~10日龄是高发期,潜伏期2~5d,病初症状较轻,以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缓慢,粪便不成形为主[3]。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猪粪便开始呈现土灰色或黄色胶冻样,里面混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或奶瓣,有时带有肠黏膜。猪整体消瘦,发育不良,皮肤干燥苍白,被毛粗乱,离群独卧。如果此时还未得到有效治疗,病猪可因长期拉稀而脱水,最终死亡。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器官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尤其是空肠和回肠部位,主见黏膜水肿、充血,表面有局灶性溃疡和纤维素性坏死,肠绒毛萎缩,肠壁因炎性刺激而增厚,肠腔中含有未消化完全的食糜。
4 本病的预防
保持猪场环境卫生,勤清理杂物和粪便,使虫卵失去感染机会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如果猪群中发现有可疑猪只,第一时间隔离诊断,粪便污染的区域用火焰消毒,同群的其他猪紧急灌服抗球虫药。经常受本病困扰的猪场可在仔猪出生3d后,直接灌服抗球虫药进行预防。微生态制剂也可用于本病的防控,益生菌进入肠道中后,可对肠道局部微生态进行调节,且乳酸菌类的益生菌可分泌乳酸、维生素以及黏膜修复因子等,酸性环境有助于减缓球虫的繁殖,维生素可补充营养,黏膜修复因子有助于加速黏膜修复,增强肠道抗病能力。对于饲养密度大的猪场,一定要降低饲养密度,加强猪场通风,保持舍内干燥。夏季可在地面撒生石灰,不但能起到一定消毒效果,还有助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减缓虫卵的孢子化进程。
5 本病的治疗
治疗本病可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缩短疗程。
5.1 对因治疗
对因治疗指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球虫药,杀灭球虫,使机体尽快康复。兽医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磺胺丙氯拉嗪钠、磺胺喹恶啉、氨丙啉、氯苯胍、常山酮、马杜霉素等。某些中药对球虫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旱莲草、地锦草、鸭跖草、败酱草和翻白草等量混合,研磨后以50~100g/头的剂量,用水煎服,每日1次,连用5d即可。由于球虫感染部位在肠道,故用药一定要通过口服途径,这样药物才能直接进入肠道杀灭虫体。
临床研究表明,球虫对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特别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产生更快。鉴于此,临床建议采用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方式,不同批次的猪选用不同的药物,发病严重的猪场,可配伍2种或2种以上的药联合使用。另外,为了降低耐药性产生的概率,建议每次用药3~5d即可,最长不可超过1周。
5.2 对症治疗
因本病死亡的猪,大多是由于营养不良和长期脱水,最终导致机体营养物质缺乏、电解质失衡,机体虚弱而死,故对因治疗的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营养方面可使用高蛋白的奶粉拌入料中饲喂,脱水方面可使用补液盐配合电解多维,添加于饮水中让其饮用。适当提高VK和VC的摄入比例,前者可帮助抑制肠道出血,后者有良好的抗炎、抗应激作用,有助于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