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12-16周光胜邢涛郁星星朱爱军
周光胜邢涛郁星星朱爱军
(1,上海市闵行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9;2,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农业服务中心 201303;3,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 201304)
1 病原学特性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菌,瑞氏或美兰染色后可见两极浓染的短杆菌[1]。本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耐受力不强,阳光直射可导致其迅速死亡,常规消毒药在数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因素
本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猪发病较多,绵羊、兔和家禽也易感染[2]。动物在饲料改变、长途运输、气候剧变等不良应激因素刺激下易遭此病菌入侵,引起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闷热、潮湿、多雨的季节多发。
2.2 传播途径
患病动物通过自身排泄物不断向外界环境排出病菌,污染周围环境。病原可经消化道直接传播给易感动物,或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吸血昆虫作为媒介也可传播本病;也可经皮肤、黏膜的伤口发生感染[3]。
2.3 发病机理
大量研究表明,动物在发病前已经带菌,当各种外界诱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便乘虚而入,侵入免疫力较低的猪群继而引发全身性感染。病原侵入机体的严重程度同其荚膜类型密切相关,高毒力菌株能在体内产生大量内毒素,从而引发全身败血症。
3 临床症状
3.1 最急性型
又称为 “锁喉风”,主要表现为患病动物迅速死亡,病程1~2d,病死率100%,迄今未见有自然康复的病例报道。病程稍长、症状较明显的病例则出现体温迅速升高,食欲废绝,全身无力,卧地不起,极度不安。
3.2 急性型
急性型是猪巴士杆菌病的常见病例,最显著的特征是急性胸膜肺炎,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至40~41℃,早期症状为干咳,鼻流大量黏稠性液体和血液,后期转为湿咳,并伴有剧烈的咳时疼痛。随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可视黏膜呈现蓝紫色,张口吐舌,呼吸极其困难。
3.3 慢性型
此型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慢性肺炎和胃炎,有时伴随有不间断的咳嗽,鼻流少许黏稠性分泌物。患病猪群食欲减退,继而生长发育迟缓,下痢后极度消瘦。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多在2周后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4.1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病例的剖检病理变化为全身黏膜和皮下组织大量出血,最显著的特征是咽喉部和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浸润。心包膜和淋巴结有大量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
4.2 急性型
此病例最明显的病理特征是纤维素性肺炎。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肺呈现相对应的病变区,肺小叶间发生浆液性浸润,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常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腔淋巴结肿胀,支气管、气管内含有大量泡沫状黏液。
4.3 慢性型
尸体极度消瘦,贫血。因疾病不断恶化,肺部病变区不断扩大,并出现灰色坏死灶,外部包裹一层坚硬的结缔组织,内含干酪样物质,严重时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洞,并与支气管相连。心包和胸腔内出现大量黏性液体,支气管及纵隔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灶。
5 诊断
在实践诊断过程中,根据发病动物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特征,结合对发病猪群的抗生素治疗效果可进行初步临床诊断,如需进一步确诊必须借助细菌学鉴定[4]。巴士杆菌败血症病例可从病变明显的心、肝、脾等处采集样品,其他型病例则从渗出物取样,显微镜检查如发现两极浓染的圆形杆菌可确诊。
6 防治
根据多杀性巴士杆菌的发病特点,首先要尽可能避免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应激因素;其次,对病猪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器械及圈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同时应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增强机体抵抗力。一旦发生本病,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防止进一步感染,确诊后立即采取治疗措施[5]。此外,要加强病死猪尸体的无害化处理,严禁其进入流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