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皮肤真菌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2020-12-16史永胜王康忠
史永胜王康忠
(1,山东省莒南县石莲子动物防疫检疫所 276618;2,山东省莒南县农业农村局 276600)
皮肤真菌病又被称为脱毛癣、秃毛癣与钱癣等,是一种由多致病真菌相互感染下引发的皮肤病总称。作为一种传染性强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会直接侵害猪的皮毛,影响皮毛健康与生长发育速度,加重养殖户饲养成本,甚至会引发猪死亡,猪皮肤真菌病的治疗与防治成为相关人员关注重点。
1 猪皮肤真菌病的症状
1.1 流行特征
受致病真菌影响,猪皮肤真菌病几乎能感染所有的人类与家畜,而猪栏中的病猪是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在被真菌感染后,栏圈、器皿甚至猪舍都会成为真菌传播媒介。除此之外,多变的气候、闷热的空气及猪舍内不良的环境都会加剧疾病传播。从发病时间来看,该病无固定的发病周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表现出地方性流行特征,对断乳后的仔猪影响最大。
1.2 临床症状
发病早期病猪局部皮肤呈现出潮红色变化,2~3d后,潮红色逐渐转变为紫红色,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渗出性炎症;4~5d后,病猪皮肤出现明显的铁锈色及褐色斑块病灶,最后波及全身。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病猪的表皮尤其是颈部、腹部与头部等位置有性状不规则的鳞屑斑,且随着疾病发展,从病灶部位潮红色变化开始,可以发现小水疱症状,且随着病灶面积持续扩大,病变面积超过全身的50%后,病猪开始出现其他症状,包括体温变化、食欲下降及发痒蹭墙等;个别病猪伴有腹泻情况,仔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严重者会因瘦弱而死。
1.3 临床诊断
了解猪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特征,结合病猪临床症状一般可以做出有效判断。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病灶皮肤位置有明显癣斑,且癣斑上还伴有裸突及残毛问题,有时可以发现结痂、皮肤变硬或者皱裂等情况。
也可以用手术刀背后涂抹少许甘油后,沿病灶边缘刮取少量痂、鳞屑后置于玻璃片上,并加入2滴10%的氢氧化钾溶液,盖上玻璃片静止20min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若发现菌丝上生成圆形卵或圆球形孢子即可确诊。
2 治疗与预防手段
2.1 治疗方法
发现病猪后立即对猪场进行检查,出现症状的病猪隔离治疗,用0.5%过氧乙酸或5%的苛性钠消毒能降低疾病传染。治疗时先将患病部位剪毛,用肥皂水有效清除结痂位置后再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兽医与饲养员应注意保护自己,避免传染。
2.1.1 外用药物治疗
取10%水杨酸乙醇或10%硫酸铜溶液,每天对病猪病灶位置进行擦拭,直至病灶消失、症状消除为止。或取鱼石脂50g、水杨酸50g、凡士林600g、硫黄400g自制软膏,每隔3d涂抹1次,一般在涂抹4次后即可取得较好效果。或取凡士林75g、硫酸铜粉25g自制软膏,外涂病灶,每隔5d一次,一般2次后病猪症状显著改善。
2.1.2 内服药物治疗
一旦发现病猪,可在饲料中适当投入VA,以强化猪群抵抗力。药物治疗优先选择灰黄霉素,按照20mg/kg/d的标准添加到饲料中,每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停止用药2d,共实施2~3疗程治疗,根据病猪的治疗效果合理控制。
2.2 预防方法
2.2.1 强化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控制好舍内猪的饲养密度。及时清洁猪的器皿或垫料,随时清除猪舍内的粪便,保证猪舍内部环境卫生、干燥,并配合通风消毒等方法,将猪皮肤真菌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对猪舍消毒可以选择强力消毒灵、百毒杀等药物;对猪体可选择0.1%的过氧乙酸溶液、卫康或强力消毒王等做喷雾消毒。
2.2.2 保证猪群的皮肤清洁
饲养人员要注意保证猪皮肤的清洁、干净,尽量减少皮肤擦伤等情况发生,一旦出现皮肤外伤可以涂抹青霉素软膏或碘酊等药物进行消毒。注意消除猪舍内的各种昆虫,避免昆虫叮咬猪皮肤,进一步降低猪皮肤真菌病的发生率。
2.2.3 保证饲料质量
良好的饲料能强化猪的体质,是降低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饲养员应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饲料发霉等情况,轻度发霉的饲料可以考虑通过严格处理后再喂食;杜绝饲喂严重发霉的饲料。
3 结束语
猪皮肤真菌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牲畜皮肤病,会影响猪群正常生长,猪皮肤真菌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采用内外联合治疗方法,并做好预防,这样才能保证猪群健康,保证养殖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