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猪瘟强制免疫后对农村散养生猪猪瘟防控的思考
2020-12-16蒋先彪
蒋先彪
(广西阳朔县农业农村局 50190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高度致死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也未能幸免。其特征是病猪高热稽留、全身广泛性出血,呈现败血症状或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家猪及野猪是猪瘟病毒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该病毒可经过口鼻、精液、胎盘传播。我国于2007年起将猪瘟纳入强制免疫范围,于2017年取消该病强制免疫,防疫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笔者将回顾猪瘟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讨论取消猪瘟强制免疫后猪瘟的防控方法及措施,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1 猪瘟临床症状与诊断
1.1 临床症状
猪瘟临床症状通常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3种类型[2]。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呈现稽留热,喜卧、寒战,食欲减退或废绝,结膜发炎,上下眼睑可见脓性分泌物,流脓性鼻液。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粪便恶臭,带有黏液或血液,黏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逐渐发展为出血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病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可表现流产、产死胎、胎儿干尸化畸形和产出震颤的弱仔猪或外观健康但已感染带毒的仔猪。
解剖可发现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汁、充血、出血,呈暗红色,切面周围出血明显,整个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纹理;脾脏表面及边缘可见出血性梗死,最具有猪瘟诊断意义;肾脏表面有密集或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盲肠、回盲瓣口及结肠黏膜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纽扣状溃疡[4];喉头、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及心外膜等也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迟发型通常是先天感染的后遗症,感染猪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表现症状,数月后出现胸腺萎缩。轻度厌食、结膜炎、后躯麻痹,但体温正常。
1.2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流调及病理解剖可做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可通过病原学诊断方法,如病毒分离培养、荧光抗体试验、RT-PCR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采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5]。
2 猪瘟强制免疫的优缺点
我国于2017年取消猪瘟强制免疫,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因病设防”。猪瘟强制免疫历时10年,对我国猪瘟防控起到积极作用,使用政府采购的猪瘟疫苗进行强制免疫减少了养殖场 (户)的养殖成本,各养殖场 (户)猪瘟免疫水平保持基本一致,在疫情严重时起到重要作用。但强制免疫也存在不利因素,政府拨款采购疫苗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政府采购程序复杂,统一发放疫苗需要时间安排,疫苗运输及保存系统成本高,加上各乡镇上报的畜禽存栏数据不准确,导致疫苗浪费。其次,政府采购往往会出现疫苗厂商的畸形竞争,导致疫苗价格、质量的非正常态。强制免疫往往局限于春秋两防,虽然各区县兽医实验室不定期的抗体水平监测可发现抗体不合格的生猪,但补免措施往往很难落实。
3 取消猪瘟强制免疫后农村散养生猪猪瘟防控
猪瘟是否采取强制免疫,预防为主的防疫方针不变。实施猪瘟强制免疫阶段,农村散养生猪猪瘟的防控关键在于春秋两防,从政府采购合格的疫苗到疫苗注射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疫苗运输,二是疫苗接种。在运输环节,冷链系统是疫苗有效性的保障,接种环节中防疫员的专业水平是免疫成功的关键。
取消强制免疫后养殖场 (户)可自行采购猪瘟疫苗,疫苗经销商的售后服务直接对接养殖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此时猪瘟的防控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而不局限于春秋两防,可以保持猪瘟抗体水平持续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另外,取消猪瘟强制免疫后,实施猪瘟病毒净化是必然选择,各区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养殖场或划区域为单位逐步开展病毒净化。
4 思考
我国于2007年起将猪瘟纳入国家强制免疫范围,于2017年取消猪瘟强制免疫。强制免疫时猪瘟疫苗的免疫往往局限于春秋两防,某些乡镇只为完成任务,这与合理的免疫程序不相符,导致全年免疫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强制免疫的一大问题;另外,政府发放免费疫苗,各种原因导致疫苗浪费,给环境和财政都造成巨大压力。
目前使用的猪瘟疫苗有单苗和联苗两类,猪瘟单苗有组织苗 (脾淋苗/乳兔苗)和细胞苗 (犊牛睾丸细胞苗),联苗为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疫苗毒株为猪瘟兔化弱毒株(C株),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强。但用活疫苗免疫后,现有血清学方法无法区分感染猪与免疫猪的抗体,因此,一些国家限制此疫苗的使用。在我国,各区县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主要还局限于血清学水平,疫苗使用不利于目前病毒净化工作。疫病均以预防为主,除了疫苗接种获得某些疫病的抗体,采用消毒、隔离等综合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失为一种可靠的防疫措施。运输环节要注重清洗消毒,严把检疫关;养殖环节同样要注重消毒、合理的免疫和饲养管理,一方面是设施设备的不断升级改造,如消毒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另一方面完善生产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管理及技术水平。总的来说,以净化病菌为主的防疫方式是未来养殖业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