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育肥肉羊伊维菌素中毒诊断与治疗
2020-12-16褚洪忠刘宜勇丁克奇吐来力江李涛陈春华杨光维艾比拜木扎依达
褚洪忠刘宜勇*丁克奇吐来力江李涛陈春华杨光维艾比拜木扎依达
(1,新疆伊犁州畜牧科学研究所 835000;2,新疆尼勒克县畜牧兽医站 835700)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有良好驱杀作用[1,2],在兽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1 病例介绍
1.1 发病情况
2019年10月,伊犁州某县一肉羊养殖户在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注射驱虫2h左右,个别羊只出现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并伴有大量流涎等症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发病羊逐渐增多,2只重症羔羊死亡,畜主发现后前来就诊。
1.2 临床症状
发病羊只多为当年春羔,体格相对较小。整体精神沉郁,被毛潮湿,大量流涎,肌肉震颤,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走路摇摆,重症羊只站立不稳或摔倒;检查病羊眼睛可见眼结膜潮红,瞳孔散大;部分羊瘤胃臌胀,反刍停止,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消失;测量体温36℃左右。
1.3 病理剖检
对死亡的2只羔羊解剖检查发现,羊前肢腋下注射点肌肉上有注射针孔,针眼周围水肿;心脏浆膜出血;肺脏现淡红色伴有出血斑块;气管、支气出血;肝脏肿胀、切面外翻,切口流出大量紫黑色血液;胃肠浆膜、黏膜有少量的出血点。
1.4 诊断
对发病与死亡羊只称重,通过计算药物使用量为2~3mg/kg,达到伊维菌素安全抗寄生虫有效剂量的10倍左右,且注射方法未能完全按照说明书要求采用皮下注射法,部分羊只由于注射方法不规范,将药物直接注射进入肌肉。诊断为伊维菌素中毒。
1.5 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伊维菌素中毒的特效解毒药。
治疗原则:抗应激,强心补液,保肝利肾,加快代谢,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1)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只。
(2)10%葡萄糖50ml静脉注射;肌苷1ml+三磷酸腺苷10mg+Vc注射液2ml(0.2g)溶于1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 连用 3~5d。
(3)出现并发症羊对症治疗:瘤胃鼓胀的羊及时放气,对出现前胃迟缓等并发症的羊及时采取对症治疗。
(4)密切观察整群羊,积极采取抗应激治疗,采用VC+电解多维饮水。
1.6 结果
治疗发病羊11只,治愈9只,治疗期间2只羊因体质过弱而死亡。
2 讨论
伊维菌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用量小,药效持久,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3]。抗虫谱极广,在临床中有三纲12目73属寄生虫对其敏感,一次投药可同时驱杀体内外寄生虫,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类高效抗寄生虫药[4]。该类药物是当前防治畜禽寄生虫病的最佳药物之一[5]。
2.1 发病原因
伊维菌素安全抗寄生虫有效剂量为0.2mg/kg,注射剂一般仅限于皮下注射,肌肉、静脉给药易引起中毒。该养殖户超剂量注射伊维菌素,且存在注射操作失误将药物直接注入肌肉的情况,故引起中毒。
2.2 中毒机理
伊维菌素能与靶虫细胞上的特异性、高亲和力位点结合,改变细胞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进而使节肢动物肌细胞和线虫神经细胞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 (GABA)释放增加,GABA作用于突触前神经末梢,降低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少,去极化程度达不到阈值而无法进入兴奋状态,从而引起抑制,虫体麻痹、死亡[6]。伊维菌素对家畜毒性反应较低,其治疗剂量 (0.2mg/kg)对各种动物都十分安全,正常使用剂量一般无法突破哺乳动物血脑屏障,不会引起中毒。幼畜因其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较成年动物敏感。但在短期内多次重复用药或超大剂量用药情况下,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剂量超过GABA激动剂的阈值时可引起动物急性中毒反应,以神经症状为主,如精神沉郁,共济失调,肌肉震颤,甚至死亡,未见呼吸频率和幅度,心律、心率、血压等指标的改变[7,8]。
3 小结
伊维菌素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体内外寄生虫作用,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故超量用药导致的中毒病例也时有发生,所以,预防家畜伊维菌素中毒在畜牧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伊维菌素驱虫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使用,重复用药需间隔1周以上;在采用注射驱虫时,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注意操作方法,避免肌肉注射;伊维菌素中毒的治疗无特效解毒药,一般采取抗应激,强心补液,保肝利肾,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整群羊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