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苜蓿常见病虫害分类

2020-12-16毛东宇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瓢虫苜蓿侵染

毛东宇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123100)

1 苜蓿叶部病害

1.1 苜蓿锈病

分布:多在温暖湿润地区的夏秋季节发生,属局部发生的病害,一般不会引起大面积流行,在干旱地区零星发生。

症状:锈斑会出现在叶部的下面,呈现疱疹状,灰绿色,后表皮破裂后会露出粉末状孢子堆,呈棕色。

发生规律:病菌常以冬孢子在苜蓿残茬根茎处越冬。风雨传播造成多次侵染。

1.2 苜蓿霜霉病

分布:此病多发生在早春阴湿的条件下,对第一茬的产量影响最大,也会导致秋天种植的苜蓿死亡或不能越冬,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苜蓿病害。

症状:病株矮小,染病后出现的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楚。病叶多向下卷曲,病斑占据叶面大部分,严重时病叶会坏死腐烂。

发病规律:病菌通常以残枝上的休眠孢子越冬,早春时随风雨传播侵染,幼嫩的叶片易染病,春季较重,秋季也是高发期。

1.3 苜蓿褐斑病

症状:植株下部的叶片最先发病,叶片正面出现褐色至黑色,直径0.3~3mm的圆形小病斑,边缘整齐,互相不融合,后期病斑中央形成直径1mm左右的浅褐色盘状增厚,叶片变黄,提前脱落。

发生规律:苜蓿生长季中后期多发,阴凉潮湿条件的秋季多发,对第一茬苜蓿基本不造成伤害,病菌随风雨弹射在下部叶片上侵染,在田间多次侵染。

2 苜蓿根部病害

2.1 苜蓿炭疽病

分布:整个生长期持续危害,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易发病,最严重时导致苜蓿减产25%

症状:主要危害植株茎部,对叶和荚果危害小,植株上呈现大片凹陷的菱形或者椭圆形病斑。病斑呈稻草色,边缘为棕色。病斑通常扩大连成一片,将茎秆围绕起来杀死几个茎秆。

发生规律:在我国北方地区,苜蓿炭疽病发生一般在5月上旬到9月上旬,7月份进入发病高峰[1]。病菌在植株残枝上越冬,雨水、露水及喷灌均有助于病菌的传播,夏天高温季节病害发展迅速。

2.2 苜蓿根腐病

分布: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以苜蓿镰刀菌和丝核菌为主的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的毁灭性病害。在各个生长期均可造成严重危害。

症状:苗期全株叶片发黄至红褐色,黄褐色小病点逐渐扩大,呈黄褐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呈圆形,长圆形病斑,由根毛逐步向根尖和茎基部扩展。成株发病时,根尖和根的中柱黑色腐烂,皮增组织至木质部变为黄色至褐色,根茎和根中部变空,侧根大量腐烂,主根呈红褐色至暗褐色,最后全部死亡。

发生规律:该病菌在土壤和残茎中能长期存活,土壤湿度大或者田间积水易发病,在第一年的幼苗上很少发病,多数是从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开始,通过侵染根部或者颈部伤口进入植株,引起植株组织变色至之鞥个植株萎蔫[2],发病苜蓿在越冬时易死亡。

3 苜蓿虫害

3.1 蓟马

蓟马是微体昆虫,成虫产卵于花、叶、茎组织中,长约0.5~1.5mm,个体细小,成虫灰色至黑色,若虫灰黄色或者橘黄色,跳跃性强,危害隐蔽,检查时将苜蓿枝条拍打到白纸板和手掌上肉眼可见。发育历期短,危害时间长,在苜蓿植株上从春季返青到霜冻持续危害。花期时蓟马会进入花内,平时侵害苜蓿心叶和嫩叶,严重者整叶发白卷缩,降雨虽然能抑制该病,但雨后种群数量很快恢复。

3.2 蚜虫

苜蓿彩斑蚜体黄色,背部有彩色斑点。瓢虫是苜蓿斑蚜的优势天敌,主要种类为多异瓢虫和七星瓢虫,多异瓢虫占天敌种群数量的38.71%[3]。苜蓿斑蚜在宁夏地区普遍发生,造成大面积苜蓿萎蔫、缩短和霉污[4],该虫害发生时对苜蓿商品草产业造成重大损失。该虫通常以雌蚜或卵在苜蓿根茎部越冬,随着气温升高,在返青时成蚜开始出现,降雨量大时病害受到严重限制,对第一茬和第二茬危害严重,重者百枝条蚜量可高达一万倍以上。

3.3 病虫害防治

鉴于苜蓿的特殊用途,防治苜蓿害虫基本要求是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可以建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5]。在集约化种植的情况下控制害虫严重发生,需要充分发挥天敌等自然控害因子的作用。

猜你喜欢

瓢虫苜蓿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小小瓢虫
飞呀,小瓢虫
苜蓿:天马的食粮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要造就一片草原……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