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与疫情处置
2020-12-16古丽给娜阿力青
古丽给娜·阿力青
(新疆乌苏市夹河子乡畜牧兽医草原工作站 833000)
牛结节性皮肤病也被称之为牛结节性皮炎,皮疹,属于急性牛传染病。2019年我国新疆伊犁发现了首例病例,医学专家加强了对该疾病的研究,并开展了疫情处置计划,笔者针对该疾病的特点进行相应分析,现将其阐述如下。
1 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病特点
1.1 病理分析
致病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属于双股DNA有囊膜病毒,目前已发现一个血清型,和绵羊痘的基因同源性十分相似,病毒的耐受能力极强,可以在皮肤结节中生存一个月以上。常用的消毒剂如氢氧化钠,氯仿,福尔马林均可抑制该病毒,但患病群体特殊,难以杀死病患结痂内的病毒。
1.2 流行病学特点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易感染对象为畜牧牛类,奶牛更易感染,病患潜伏期为0.5~1个月之间,康复的牛群可以获得终身免疫能力。且改进的传播途径有病牛污染物,配种,牛哺乳,血吸虫等,常见于温暖多雨的季节[1]。
1.3 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病特征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特征为皮肤感染,在表面发生大量结节,且病牛常伴有流泪,流鼻涕的现象,直接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患病牛营养吸收能力降低,会迅速出现淋巴结肿大,产生明显的皮肤结节,严重时威胁患牛生命,让其产生原发性,继发性肺炎。患病母牛会直接并发子宫内膜炎,造成流产,公牛会永久不育[2]。
1.4 检疫方法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起源于非洲,在撒哈拉和马达加斯加呈地方流行,欧美国家鲜有发生,我国境内尚无牛结节性皮肤病。疫病流行的非洲等地区和国家,该病检测技术主要有病原分离鉴定、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疾病类似于亚急性和非典型性病例,和绵羊痘病情类似,疾病牛存在牛疱疹性乳头炎、嗜皮菌病、癣、昆虫或蜱的叮咬、贝诺虫病、金钱癣、牛皮蝇叮咬、过敏、牛丘疹性口炎、荨麻疹和皮肤结核等,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只能用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2 疫情分析以及处置
2019年我国发现了首例牛结节性皮肤病,该疾病主要是从非洲大陆传播到中亚、欧洲,随着我国种牛引进出现感染问题。对此,我国针对该疾病进行有效分析,采用口岸监督管理等措施,加强疾病管理,改善和预防该疾病传播。
2.1 疫情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最早于1929年赞比亚发现,1989年传入西亚地区如以色列,2015年俄罗斯国家首次通报疫情,2019年我国于新疆伊犁发现首次病例。目前, 《陆生动物疫苗及诊断手册》中尚未提出活体动物作为国际贸易的首选诊断测试方法,大多是因为动物体内牛结节性皮肤病感染主要引起细胞免疫,血清检验方式敏感性不高[3]。
此外,牛结节性皮肤病疾病和绵羊痘病毒同源性高,多存在交叉感染等问题,采用血清学检验方式不适合病毒区分,且现有的检验方式有PCR、病毒分离等方式,电子显微镜成长检验方式也制定了可鉴别LSDV及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发现,该疾病和山羊痘病毒等存在明显差异,也没有交叉反应。
2.2 疫情处置方法
我国确诊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后,要求农业农村部门前往病情位置及时扑杀所有病牛,对疫情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灭菌,杀死昆虫媒介,对已扑杀的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限制牛群移动,并在患病地域设置限制要求,严禁活牛调动,疫情发生后及时对周边地县及以上的动物防疫机构进行培训指导,告知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疾病的发病特点,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抗凝血,唾液等样本成本检验法,对不同地区发现的首例疑病进行确诊分析,再将其送往中国动物卫生部门和流行病学中心备份,及时通报疫情,做好留置处理和流动调配任务。
3 结语
综上所述,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特殊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严重威胁我国牛类生产和养殖质量,对此,相应部门应加强监督防疫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疾病监测和诊断分析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从业防范意识,提升安全养殖认知,减少病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