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殖业污染危害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0-12-16李翠香
李翠香
(云南省瑞丽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678600)
1 养殖污染的危害性
1.1 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1.1.1 空气污染
养殖过程中,畜禽排出的粪便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有机酸对周围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也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卫生。
1.1.2 水质污染
畜禽和鱼类的粪便中富含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等物质,这些物质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恶化,水质变差;致使水体生物发生病变或死亡,水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最终,水质变成劣质类,既不能再利用,又破坏了生态平衡。
1.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1 被污染的空气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恶臭气体中含有大量硫化氢、氨气、甲烷等200余种有害气体。人体吸入这些有害气体后刺激呼吸道,久而久之会引发呼吸道疾病。
1.2.2 被污染的水体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畜禽和鱼类排泄的粪便中富含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等物质,这些物质严重污染地下水。人饮用这些被污染的地下水会引发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他疾病。
1.3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3.1 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被污染的环境到处散发出恶臭,到处充满着臭气熏天,令人恶心发呕的空气会给当地旅游业带来影响,给旅游经济造成极大威胁。
1.3.2 对投资业的影响
没有干净、卫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外商就不会来投资开发,会严重制约外来资金的流入。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科学整治,依法管理
2.1.1 科学整治
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治理,在兽医业务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指导下科学选址、规范建设。
2.1.2 依法管理
兽医卫生监督部门依法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控与监管工作,严格督查养殖场的治理情况。对辖区内养殖场做统一的科学规划,使其卫生标准能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2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养殖场
2.2.1 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在养殖过程中遵循 “资源—生产—产品—销售”安全型的养殖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2 建立生态养殖场
养殖业应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养殖业的科学化、生态化建设。推行 “畜禽—沼—果”生态养殖模式,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粪污就近消化和综合利用。
2.3 科学饲喂,推广清洁养殖
2.3.1 科学饲喂
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调控口粮。同时,科学合理地饲喂可以减少氨等有机物的排放。
2.3.2 推广清洁养殖
选用高效、低菌、低残留的兽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不滥用抗生素。
总之,养殖污染的防治除要采取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外,还要依法依规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将畜禽和鱼类养殖污染监管列入日常工作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