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探讨
2020-12-16刘海霞
刘海霞
(天津环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我国是世界人多的国家,也是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努力奋斗,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一定发展,解决了农村温饱问题,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降低了城乡经济差距。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农村更是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贫富差距大,农村医疗设施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探索农业农村发展创新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1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农产品供需关系不协调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供给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基础。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市场以及宏观调控的影响,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关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导致农产品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存在过剩,也存在不足,受到市场经济影响比价大,从而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当前,受到农业技术以及供需关系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在质量安全问题上不能有效保障,从而在市场中流入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净化农产品市场,不能有效的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会影响到农村品的整体的销量和质量口碑,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
1.2 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低
农产品的供需问题,需要减少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其可以形成农村农产品市场的自动调节。而对于农民收入水平,却需要加大国家的宏观调控。随着我国工业以及服务也的发展,农产品经济发展的人口比例减少,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限制。农村生产力较为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单一的通过扶贫,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很难解决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因此,国家通过精准扶贫政策,不断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1.3 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政策都不同,这也导致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周边城市发展的影响。比如,在东南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还可以获得省市内经济扶持,得到政策上的优惠,有效的缩短城乡差距。但是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农村,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在转型方面非常困难。例如,在一个散落的小村镇,想要在经济上获得发展,没有周边城市的帮扶,没有打造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没有根基。
1.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显示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但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原因的限制,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存在落后、滞后的现象,影响着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村人口正在流失,农村常驻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低,公益性不强,也缺乏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达标。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在维护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缺乏资金会导致维护不利,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破旧与落后。
1.5 农村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我国自然资源有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消耗越来越严重,对环境的破坏力度也越来越大。在农村地区,耕地不断流失,水资源浪费,生活垃圾堆积,农作物生产效率低等现象越来越多。因为人们的文化素质不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肆意砍伐树木,使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农村的环境保护。
2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新模式的可行性措施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促进农业经济长久稳定发展。我国是人口大国,而在人口比例中,农民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均GDP,影响到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以往,我国低端制造业发展比较快,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但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环境遭到了非常的破坏,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经济模式创新中,必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激发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潜能。当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改革,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精细化农业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对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研究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的民生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在农业农村发展中,首先应该关注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国家应该遵循农村市场发展规律,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对农村农产品质量问题解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针对农村农产品供给过剩以及供给不足等问题要进行解决,农产品的过剩对于农民生产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农产品卖不出去会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会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而还有一些农产品的供给不足问题,也影响到农业市场的平衡。因此,把握市场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网络大数据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取信息,把握市场方向,对农产品的市场供给情况进行掌握和预测,定向制定合理的生产方向,避免出现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对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淘汰,提升农产品整体质量,打造农产品的品牌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村人口提升经济收入,降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2.2 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农民收入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需要国家的加大宏观调控,提升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农业生产注入动力。首先,农业生产需要农业生产人口,需要农业生产有活力,必须调整农业人口生产结构。而当前有很多农业村青年到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生产的大多都是一些老年人,导致农村生产人口结构老龄化。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农业进行补贴,在农村建设项目,吸引年轻人回乡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人口的结构,加强对农村经济的建设。其次,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大原因在于小农思想,现在农村生产大部分还是小农经营模式,生产效率低。因此,应该推进现代化、产业化以及集群化生产,使农业生产可以标准化、专业化、科技化,提高农业生产,推进农业技术发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民的整体经济收入。
2.3 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合理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工业与服务也的积压越来越严重,农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也在不断下滑,如果对产业结构不能及时调整,不能有效的转型,在未来发展中会越来越艰难。比如,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将退耕还林与旅游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将农业经济逐渐向旅游业转型,不仅可以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挥出来,还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3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的建议
3.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强的综合性。农业经济发展中包含林业、种植业、水利、环保等方面。政府部门需要积极的引导,调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以提高效率。因此,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财政投入。首先,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注入资金,发展农业创新模式,引导工业、服务也反哺农业,吸引更多的资金发展农业,发展农村。其次,完善土地政策,不断推广土地承包政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抛荒以及私建现象,保证耕地面积。最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中农作物的比重,调整劳动力结构,让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产带来知识也技术,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劳动力。
3.2 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研究及推广
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技术的支撑。因此,应该结合各个区域不同的点,开展集成性农业发展模式,实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将农业发展与农业技术紧密的联系起来,为农民科普宣传,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通过多种模式建立农业示范基地,加强对新模式的宣传工作,不断交流与学习,推广农业创新模式。
4 结语
总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应该结合区域不同的特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转型,激发农业生产的动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护农村环境,环节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农业人口结构不均衡的状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与农业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发展规模性经济,提高生产的专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