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12-16杨晓梅
杨晓梅
(青海省兴海县农牧局森林草原防火办 813399)
1 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地势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全省有9个草地类型。青海省作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草场面积广大。近年来,受人为破坏和风寒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各类草场退化严重,各种自然灾害使草地有机质大量流失。青海省草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草场生态的破坏使这些资源逐渐丧失,草场超载及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气候让草原保护的难度不断升级。多年以来,青海地区的草原一直在退化,对草原的攫取远远大于对草原的保护。
2 存在的问题
2.1 草场急剧退化,生态环境不合理
青海省草场资源丰富,牧民逐水草而居。由于青海省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环境恶劣,使得牧民的生活主要靠粗放的游牧来维持。久而久之,草场退化严重,生物种群减少,草原的生产力开始退步,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2.2 草原破坏严重,生态环境不协调
草原的退化是长期破坏积累的结果。首先是草群变矮,操场上植被的组成产生变化,毒草开始滋生,土层被破坏,接着草群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生态环境开始变得不协调。人们为了维持生态生产安全,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金。
2.3 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青藏高原草地资源非常丰富,里面孕育了很多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受高原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草原上的生物抗逆力很强,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寒种质资源库。但最近几年,人类对各种草原上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攫取越来越无度,让这些珍稀动植物资源逐渐减少。另外,恶劣的气候环境又使草原上的鼠虫害愈加严重。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草原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各类草畜矛盾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本地区畜牧业的推进。
3 相关建议
3.1 封沙育林,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
草原鼠虫害一直是我国各大草原难以解决的问题,青海地区的草原也不例外。人们对鼠虫害的斗争已持续很多年。从目前情况来看,青海地区草原鼠虫害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而且草原鼠虫害爆发的规律也越来越难以把握。草原的生态环境一直在改变,但每次鼠虫害都能抬起头来继续危害草原。总而言之,草原鼠虫害是草原生态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青海省当前防治鼠害大的常用手段就是C型肉毒杀鼠剂的投放。这种毒素分解速度快,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药效残留期也比较短,不会出现二次中毒现象。当然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方面,投放毒素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草原的建设进程依然要继续推进下去,封沙育林工作刻不容缓。面对草原的持续伤害和水土流失现象的日益严重,封沙育林工作所起到的效果非常明显,草原因此也得到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原先的恶性循环逐渐停止,甚至转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2 提高牧民生态意识,一起行动共同参与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
青海省畜牧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中,其经营方式相对粗放,牧民的生活水平与每年的气候情况有不小关系,土地利用率亟待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牧民宣传科学知识,加强对青海地区牧民的培训,提高其文化水平和畜牧方面的技术,让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深入到牧民心中。把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详细向牧民解释,动员牧民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中,让他们为自己家园的保护尽一份力。只有把所有牧民都发动起来,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3.3 围栏封育,实行轮牧
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所以轮牧制度的实行非常有必要。当然,轮牧制度推行后,再加上围栏封育政策的实行和扎实的灭鼠行动,草原可持续发展就有希望。在生态畜牧业推进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现代化设备作为辅助。让牧民从心底感受到政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毅力,政府也要积极缩短贫富差距,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建立草地资源共享机制并发挥作用。对于与草原生态有关的法律法规也要不断完善,加快土地管理制度的落实,让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落到实处。
3.4 改变经营方式,提升草原生态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对青海地区草地资源进行科学利用,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用组织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等方式来推进草畜平衡,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牧业人口的减少和牲口数量的减少,同时增加农牧民收入和畜牧业的产值。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把合作经济组织当作载体,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其次,健全收入分配机制,用经济利益关系链接生产和经营,提升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第三,坚持科学放牧,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