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中国蘑菇节”对乡村旅游的启示*

2020-12-16周菲菲

中国食用菌 2020年7期
关键词:漳州蘑菇食用菌

周菲菲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019年漳州举办了第13界“中国蘑菇节”,在“中国蘑菇节”中分别就“一带一路”倡议、蘑菇栽培技术、蘑菇医用价值、蘑菇跨境电商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国际性探讨。在“中国蘑菇节”的推动下漳州城市品牌得到了彰显,也带动了当地食用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面对全国各地大量涌现的乡村旅游项目,如何从漳州“中国蘑菇节”的举办中获得启示,将关系到能否增强当地乡村旅游所形成的商业聚合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食用菌产地构建乡村旅游的商业聚合力,将为打通食用菌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流通渠道产生积极影响[1]。在以生鲜食用菌产品生产流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中,需要架构起前置性流通渠道。所谓“前置性流通渠道”是指,应将渠道商吸引到食用菌产地完成订货活动,并在整合渠道商订单资源的基础上,实现食用菌供应链规模化运营的常态化目标。为此,在食用菌产地的乡村旅游项目中培育重要的时间节点,便显得十分重要。

1 漳州“中国蘑菇节”所提供的启示

1.1 实现范围经济效应

漳州“中国蘑菇节”所形成的商业聚合力,其本质便属于范围经济效应。

“范围经济”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关联性产品在同一品牌下所产生的“1+1>2”的经济价值现象。由于聚合品牌下的若干产品能够赋予消费主体完整的使用价值,所以这就能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漳州“中国蘑菇节”中围绕着食用菌所开展的技术研讨、商贸洽谈、跨境电商合作、冷链物流方案设计等,便是在“中国蘑菇节”的品牌下所存在的关联性产品,在范围经济效应下能够吸引四方宾客前来聚集,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同一品牌下各产品的关联度。

1.2 实现品牌经济效应

品牌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各经济主体极为重视的无形资产。品牌能赋予品牌下商品的市场识别度,品牌能赋予消费者一种层次性和文化感,品牌能赋予产品在价格制订上的比较优势。

漳州在“中国蘑菇节”13年的举办中构建起了城市品牌。在该城市品牌的支撑下便为本土食用菌产品提供显著的市场识别度,并为食用菌乡村旅游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品牌价值[2]。当然,品牌经济效应能否最终实现,不仅与产品的营销策略有关,也与产品为消费群体所带来的使用价值程度有关。漳州“中国蘑菇节”为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交流契机,所以逐步形成了属于它的品牌经济效应。

1.3 实现技术经济效应

与新疆博斯腾湖的“苇菇采摘节”不同,在漳州“中国蘑菇节”中凸显了技术元素。如在活动过程中邀请中外专家围绕食用菌的使用价值,共同研讨食用菌的医用价值和技术转换问题。

实现技术经济效应,能够带动漳州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转型升级步伐。使当地的食用菌产品作为食材的使用价值范畴,更与对标大健康的内在要求,契合消费群体对健康自我管理的需求偏好。反观目前我国各地所涌现的食用菌乡村旅游项目,在缺乏技术经济效应的情况下,不仅陷入到了低水平发展之中,也使这类旅游项目落入同质化发展的困境。

1.4 实现产业经济效应

产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范畴,漳州“中国蘑菇节”的举办也为当地的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从全产业链视角来考察当地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食用菌培植技术、食用菌商贸、食用菌保健品、食用菌电商物流等,都成为了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也带动了本地菇农的家庭经济发展。

2 在启示引领下食用菌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1 范围经济效应的实现路径面临挑战

漳州在举办“中国蘑菇节”时拥有自身的区域比较优势,如与厦门毗邻,并根植于台海经济圈之中。然而,我国大多数食用菌乡村旅游项目所在地却不具备这样的区位条件,而是根植于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之中。这就决定了,各地在发展食用菌乡村旅游时难以形成商业聚合力,即范围经济效应的实现路径面临挑战。

2.2 品牌经济效应的目标定位面临挑战

品牌经济效应的实现依赖于清晰的目标定位,即以核心产品品牌塑造为切入点,在核心产品品牌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培育关联性产品的品牌。在漳州“中国蘑菇节”的称谓中可知,其核心产品为本土食用菌,并围绕着食用菌技术、保健开发为特色的活动中,逐步塑造了该活动的品牌经济效应。

2.3 技术经济效应的类型识别面临挑战

不难理解,食用菌乡村旅游项目往往根植于村社环境之中。在当地农业社会环境中似乎并未形成足够的技术积淀和技术创新文化,所以这就使技术经济效应的类型识别面临着挑战。

在漳州“中国蘑菇节”中,能够清晰识别出食用菌康养技术类型、食用菌跨境电商技术类型、“一带一路”供应链技术类型等。在开展本土化再造时,破解这里所面临的挑战则需根植于村社环境下的生态技术要求中,以绿色发展为技术经济实现的价值取向。在食用菌乡村旅游中不断融入绿色发展的技术元素和技术特色。

2.4 产业经济效应的初始培育面临挑战

食用菌乡村旅游融合于食用菌产业发展之中,因此以食用菌乡村旅游来促进当地食用菌产业经济效应的实现不存在难度,但产业经济效应的实现程度则取决于食用菌产地资本投入的初始规模。调研发现,大多数食用菌产地主要以“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菇农”的形式开展食用菌栽培活动。由菇农的家庭经济现状所致,难以实现规模化投资。占比为2/3的食用菌产地在食用菌深加工领域面临技术和资本瓶颈,且供应链系统也不甚完备。

3 提升食用菌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策略

3.1 以大健康食用菌乡村旅游整合产品资源

需要以大健康食用菌乡村特色旅游来整合项目内的产品资源,以增强产品之间的关联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

1)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应充分融入大健康的核心要素,如游客对健康自我管理的需要,再如,游客对调适身心状态的需要。通过突出乡村旅游的大健康主题,便能为加强旅游产品的关联度创造条件。

2)围绕着“大健康”这一主题,可以集中精力开发食用菌生态园观赏项目、食用菌加工体验项目、食用菌饮食、住宿项目,在项目开发中需体现出绿色、健康的元素。

3) 需要对健身步道进行合理规划,即健身步道应能合理连接上述所提到的项目。并在满足游客健康自我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增设自由活动场所,如在步道与步道的节点处可以开辟出休闲活动场域[3]。

3.2 聚焦食用菌文化元素识别核心产品类型

在培育食用菌乡村旅游的品牌价值时,应沿着“核心-外围”的结构逐步展开。这里便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何为食用菌乡村旅游的核心产品[4]。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必然需围绕着食用菌的栽培、加工、饮食、住宿等项目来识别。在识别核心产品时应聚焦食用菌文化元素,如食用菌饮食文化。

3.3 在食用菌乡村旅游中构建循环经济系统

在食用菌乡村旅游中探究技术经济效应的实现路径,在缺乏漳州那样的区位条件和“中国蘑菇节”的品牌号召力的情况下,则需在食用菌乡村旅游中构建起循环经济系统。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前来实地考察和研讨,从而在为本地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提升了本土特色食用菌品种的海内外知名度。

3.4 培育食用菌商贸会促进加工技术的发展

目前,资本规范仍是制约食用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需推动本土食用菌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培育食用菌商贸会促进食用菌加工技术的发展。食用菌加工技术瓶颈是阻碍食用菌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破除该瓶颈面临着资金约束。在食用菌乡村旅游项目中设置商贸平台,便能在食用菌商贸交易中为打破加工瓶颈,提供资金支持[5]。

4 总结

2019年漳州举办了第13界“中国蘑菇节”,在这次“中国蘑菇节”中分别就“一带一路”倡议、蘑菇培植技术、蘑菇医用价值、蘑菇跨境电商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国际性探讨。在“中国蘑菇节”的推动下漳州城市品牌得到了彰显,也带动了当地食用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从中得出4点启示,即实现范围经济效应、实现品牌经济效应、实现技术经济效应、实现产业经济效应。在启示的导引下,提升食用菌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策略包括以大健康食用菌乡村旅游整合产品资源、聚焦食用菌文化元素识别核心产品类型、在食用菌乡村旅游中构建循环经济系统、培育食用菌商贸会促进加工技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漳州蘑菇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