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尝试
2020-12-16杨光容
杨光容
●新疆伊宁市第四中学
高中阶段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学生认知能力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学习节奏快,学习速度和效率极大提升。针对这一时期的地理教学,教师必须结合高考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突破,确保学生地理知识的消化程度达到一个阈值,使学生在后续地理教学或试卷讲解中能收获更多。而在教学中,师生互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通过组织形式和学习内容等要素,以激活学生形象思维为前提,充分发挥交流的中心作用。
一、促进和谐向上教学氛围的形成,转化师生关系
在当代教育教学体系中,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有助于班级内学生学习凝聚力的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不自觉地要求学习,鞭策心灵活动。这对于地理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互动,将严肃的师生关系转化为朋友关系。对学生而言,地理教师亦师亦友。在高效率的互动模式下,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又一次迸发。
例如,在讲解各种抽象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应以对话的形式转化师生关系。如在讲“大气的组成与分布”时,教师可以用通俗化的语言讲解气流与气候的关系,对于锋面等知识进行简单模拟,针对气旋中的特例——龙卷风展开叙述。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同时兼备学习道路上的同行者身份,与学生一同了解大气,以各种大气与气流现象为载体拓展地理教学。从密西西比州的龙卷风到南极洲的冰川消融,都与大气知识紧密相关。而在地理互动教学过后,学生也能对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有一定了解,从而在生活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注重地理基础,把握学科特点
高中地理是对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等方面的解读,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地理教学,都应建立在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上。没有地理基础,教学和师生互动就会空泛化。因而,高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夯实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独特的解题思路。另外,把握基础也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科的特色,在师生互动中交换信息,扩大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涉及面,最大限度地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教师应注重学生基础性气候知识与地形知识的学习,然后,用某个地区作为例子评价其地理特点。以刚果盆地为例,学生通过组合热带雨林气候与盆地地形这两者知识,知道大西洋的水汽渗入盆地内部,在离开刚果盆地时受到盆地周围的高地阻挡,积留在盆地内部,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思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学生仅用基础性知识就完成了知识链的衔接,牢牢把握了地理的学科特点。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
三、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紧密联系,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地理知识不能离开实际生活而单独存在。学生要真正掌握地理知识不能分离地理实际与现象。教师应让学生积极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也借助生活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直立物的投影,计算角度,从而判断出当地时间。这样,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另外,学生也会知道经纬度的变化导致时间和季节发生变化。由生活地理导出地理思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为独立自主地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得以提升。互动交流贯穿地理教学的始终,促进了以学生为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强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式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师生互动能极大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课堂的活力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