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12-16生鹏
生 鹏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这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开展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构建历史情境及优化合作活动、提出探究问题的形式,逐步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能深化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认知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那么,如何基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结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逐步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一、基于素养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课程具有统领性的作用,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指向课堂中学生将会发生的某种变化。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当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细致分析,从而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之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策略的针对性设计,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认知中国梦的本质与内涵,以及“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等;
(2)时空观念:让学生感受现如今我国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3)史料实证:使学生了解中国梦的提出历程;
(4)历史解释:使学生理解中国梦提出的目的;
(5)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要坚持学习,努力工作,都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历史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教师以上述教学目标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内容的针对性设计,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构建历史情境,培养历史素养
历史是一个宏观概念,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果教师直接将教材中的内容讲解给学生,那么势必会因为时代的断层,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效果,也为了促进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将直观历史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直面过去的历史情节,从而在深入情境中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前,教师通过关键词“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海量数字资源中找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视频,以及近些年10月1日阅兵的视频。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提前制作好的关于开国大典和阅兵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直观、动态的视频中,直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恢宏壮观,以及现如今我国国力的日益强盛等,形成时空观念等历史核心素养。
不难看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历史情境之中,使学生在直面历史情境的同时,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进行古今对比,从而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优化合作活动,促进素养提升
合作学习策略是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已然成为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一项传统。历史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学生从合作学习活动中汲取养分,促进自身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如何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开展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不同,进行组员的优化分配,引导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中,互相帮助,逐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教学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将学生划分为家国情怀素养发展程度较好、一般和较差的学生。随后,教师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家国情怀素养发展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家国情怀素养发展程度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最后,教师向学生安排“为什么我们要将香港和澳门收回呢”的合作讨论任务。由于同一小组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存在差异,所以对于上述问题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引导小组中家国情怀素养较好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向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理解方法的渗透,促进小组成员在相互讨论中互帮互助,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不难看出,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历史素养发展情况,优化组员的分配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提出探究问题,强化素养渗透
问题是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载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问题检验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同时,学生也会以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教师可以构建探究情境,强化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作用是什么”“我国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的作用是什么”等具有探究性元素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中,进一步深化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践行的外交政策”“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和作用”以及“求同存异”等相关知识的认知,从而加强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节课中史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可见,在历史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效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史料的理解和认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总而言之,历史核心素养是对传统三维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作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历史教材内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