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垃圾治理探究

2020-12-16李智添

广东蚕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村民

李智添 高 微

农村垃圾治理探究

李智添1高微2

(1.福州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福建福州350715;2.福州工商学院福建福州350715)

文章从垃圾分类的角度浅谈建设美丽乡村的方式,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处理手段以及应对方法。

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节奏下,作为国家“十三五”时期建设的主力,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开发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现阶段,各地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更美、环境更好、村民更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于实施正确的战略,坚持优先发展农村、农业的理念,坚定走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最终目标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整治乡村风气、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美丽乡村的内涵在于如何促进环境友好和执行资源节约,如何真正做到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当下,各地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风气正盛行,无数可见或未见的艰难困苦如同大山,怎样解决生活垃圾或其他废弃物处理便是一座大山。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道要求,垃圾分类工序必不可少,而又与传统城市垃圾分类方法处理不同,乡村地多半具有地广人稀、垃圾分布稀散等特点,需保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结合实际,又要不失简约地开展建设工作。

文章就建设美丽乡村,垃圾分类行为先行的角度,以福州永泰县葛岭镇为例,展开简单论述。

1 区位概括

永泰,别称“樟”,隶属福建省会福州市管辖县,坐落于福建省东部,全县约有2 243 平方千米,共有9镇12 乡255 村,位泉州、三明、莆田等地交接处,实属一道重要的交通接口。而葛岭村系福州市永泰县葛岭镇的一个行政村,是葛岭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永泰县东大门,西与九老、溪西村相邻,东与塘前接壤,北接龙村村,距福州约40 公里,大樟溪和203 省道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全镇生态基础条件优良,生活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由于早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失误,全镇并未有较为正规的垃圾处理中转站,简单的垃圾处理设施也未完善,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然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度。

2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意义

在时代的大背景前,“垃圾分类”话题早已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在其他城市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垃圾更被公认为是一种最容易被忽略的“城市永不枯竭资源”,是一种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可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人群里不乏热烈赞同的一方,认为垃圾分类有利于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反对的人则认为垃圾分类应该是政府的事情而不是市民的义务,政府不能把垃圾分类处理的前置环节转嫁到市民身上。而更多的群众是选择处于旁观或者将信将疑的一方。

下面从中立者的角度来讨论美丽乡村建设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明确提出建设的重点,是在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生态宜居、环境友好,注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现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显著标志之一。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各项因素中,生活垃圾应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治理,成为首要解决问题。农村是农民世代生存家园,是新农村建设者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新时代下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村容村貌的形成,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状况都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因此要实现乡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策略,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3 永泰县葛岭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农村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是不同于城市、城镇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而农村生活垃圾指在农村区域范围内,农民因日常生活或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葛岭村系福州市永泰县葛岭镇的一个行政村,村里的垃圾以生活垃圾为主,成分简单,含水量高,以有机垃圾为主,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废纸张、废塑料、废电池及其他废弃不用的生活用品。

目前,据永泰县范围内不完全统计调查,绝大多数葛岭镇村民表示,对于农村垃圾分类改造不感兴趣,或者说对于垃圾分类改造行为持握较保守的态度。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其实也不难令人意外。从在统计永泰县人口分布的调查时,就可以看出这期间存在的问题,村民对于这些具有延迟性效应的幸福并不认可。例如对于近几年永泰县的人口流动,以往福州省城里涌进居多,本地则以老人与留守儿童为主,整体居民年龄分布呈两极化,再加上整体人民文化水平稍有欠缺,在他们的感知里,并未真实感受或了解垃圾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危害,给乡村生态建设带来阻碍,无法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长远效益。在他们看来,可能原本简单的垃圾处理方式有了条框约束后就会变得很复杂,容易占用他们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再加上在相应环卫工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造成表面的利益损坏,在短期的直观感受上难以让他们接受。其中也有村民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提出,即便垃圾分类行动在这里顺利实施,村民也容易因自身文化水平和见识有限,对垃圾分类模块等专业知识有欠缺,难以融入这次行动并颇感不适,以及这次行动对乡政府等相关上级组织未给予相应引导和带动,容易缺少领头羊等。这些都是村民最直观的感受和体会,是他们难以接受的理由,也是我们待以解决的事情。可以说,垃圾分类行动道阻且长,也刻不容缓。

葛岭镇作为以旅游业为建设发展目标的乡镇,保持最基本的环境整洁是给予游客最好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对于乡村这类以土地资源为主要资源的特殊区域,垃圾分类行为地位突显得尤为重要,在地广人稀的乡村里,倘若连最简单的生活垃圾都不能得到回收管理而遍布郊野,美丽乡村建设便难以进行至下一阶段。

4 葛岭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整个葛岭镇农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原有的生活模式已逐步被现代化生活方式所取代,人们的消费方式在改变,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更加多样化,应如何建立与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相配套的体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精细化管理,将是本次项目研究的重点。

4.1 加强领导者对垃圾分类行动引领作用

领导者需清楚认识到,在村民持反对票或者中立票僵持的时候,最容易做到打破僵局的,就是来自乡政府等上级组织领导者态度的引领。目前,有国家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背景下,领导者需抢抓此次机遇,先行积极学习相关思想与知识,牢牢掌握必要技能,做到真正参与进来,而不再是旁观或者简单地指挥,才能更好引领村民建设乡村。领导者自身便需要领会到垃圾分类处理后带来的长久效益,做到以身作则,特别是葛岭镇作为一处小有名气的旅游小镇,每天量产的垃圾多半源于旅游区域,而旅游区域容易具有季节效应,淡季、旺季等,由这些垃圾频发时易产点调查并针对,再制定合理制度,设置相应垃圾收集和中转站,让村民或者游客做到有序有依据地将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提高旅游的整洁度和美观层次。领导者便抓住这个思路开头,循序渐进,逐渐将垃圾分类意识渗透到村民的生活,从而就可以把垃圾分类工作拓展开来。

4.2 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

在领导者正确的引领下,村民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逐步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和意识。首先,村民们要做到从思想上发生改变,从自身行动发生改变,逐步认可垃圾分类行动的存在,并在活动前期发起的宣传工作中,做到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所学即有所用,勇于将所学投入实践,从身边简单生活垃圾做起,从自家垃圾开始,由小及大,由少积多,积绵薄雨露为涌泉,化些许涌泉为江海。在一次次的垃圾分类活动中,加大村民自身参与感,增强获得感。

4.3 加强宣传和监督力度

在活动前期进行时,难免要进行相应活动的宣传,后期完善也要有相应管理者来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些都是在垃圾分类活动进行时所要面对的难题,但都不是问题。在如今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宣传并非难事,几乎每家每户都少不了与网络媒体接触的机遇,简单的网络媒体宣传完全可以满足,线下宣传也不能落下,只是需要消耗更多的物质和时间成本,方便将垃圾分类思想全面引入村民生活。在后续的监督管理中,也可以采取必要的奖罚措施,从而加大对垃圾分类制度的影响力。

4.4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努力是积累的,成果是长远的。真正全面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需要结合葛岭镇自身实际,进行一次完整的规划改造设计。例如葛岭镇本身基础设施建设就较为简陋,很难要求做到对高昂费用科技产品的越位,这就可以从最简单的角度切入,如增加垃圾回收处的数量,并对原有垃圾回收处进行适当的改造,增设垃圾投入时的选项,选项从简单的生活垃圾与产业垃圾两个大类出发,再进一步精分等。改造速度与改造程度以前期宣传工作和对村民进行教育后得到的反馈来决定,确保垃圾分类是为了让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精致,而不是成为一道新的负担,做到真正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5 结语与后话

现如今,垃圾分类行为已然是时势所趋,在永泰县葛岭镇的背景下,如何做到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同感,如何确保垃圾治理可行性,迫切需要一次合理且明确的规划设计,需要组织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规划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经济、交通、文化、政治等因素,做出对城乡发展最有利的选择以及最合理的预期方案。结合实地情形,在新式理念上高重视,从传统陋习中做出改变,是在规划永泰县葛岭镇农村垃圾治理方案上进一步的动态过程。在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农村振兴战略,一直是我们规划建设的初衷,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1]张志红.推广垃圾分类应因地制宜[N].海口日报,2019-08-26(003).

[2]潘铎印.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建设美丽乡村[N].青海日报,2019-07-29(009).

[3]邵晨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J].美丽乡村,2017(10):42-44.

[4]李秋元.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考——以南京市高淳区花奔村为例[J].哲学与人文科学,2019(4):219-220.

[5]周荣光.因地制宜搞好乡村垃圾分类[N].经济日报,2019-08-16(013).

[6]武晓霞.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肥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N].经济日报,2019-08-16(013).

2020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智+”E医通

高微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2.65

X799

A

2095-1205(2020)12-131-02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垃圾去哪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