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禽流感的分析诊断和防控措施

2020-12-16余乐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致病性家禽禽流感

余乐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新疆 奇台 831800)

人们所说的禽流感疾病是指由于禽流感病毒造成禽类出现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此种疾病不仅使得家禽受到感染,而且人类也有可能会被感染。作为接触性传染疾病,在全国各地范围内都有可能爆发,甚至在国外也时常出现疾病,尤其是在东南亚气候条件燥热区域,此种疾病严重影响着家禽安全。

1 禽流感诊断分析

1.1 病原分析

禽流感病毒属于粘病毒A型,其特征是核蛋白以及基质内蛋白抗原性相同,在血清学上使用琼脂凝胶进行免疫扩散试验来鉴定[1]。依据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以及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把AI病毒分为16种血凝素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其中多数AI病毒属于低致病性,部分H5以及H7型的AI病毒对鸡而言是高致病性。

1.2 流行传播

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分布范围广泛,在世界各地均有所分布,甚至从临床表现较好的海鸟以及迁徙水鸟中经常能够分离出病毒,偶尔在进口处的宠物鸟中也能分离出病毒。村庄和庭院饲养的鸡群中以及通过活禽市场售卖的其它禽类中都有可能存在病毒,但是发达国家饲养的大部分家禽都没有AI病毒。由于部分LPH5和H7病毒变异产生HP病毒,造成大面积流行。使用扑杀方式能够迅速消灭病毒。病毒的潜伏期差异较大,从几日到两周。鸡群之间传播病毒的方法主要是采食和吸入。在自然和试验条件下,欧亚系一株高致病性H5N1病毒可使得猫和犬遭受感染。通过呼吸、采食以及与其他病鸡接触都能造成感染。

家养宠物很可能是养殖场传播病毒媒介,但是其他的AI病毒,包括H5N1病毒毒株,感染宠物程度还不清楚。已经进行感染试验的其他动物包括大鼠、兔、小鼠、水貂、雪貂以及灵长类动物,甚至人也有可能感染疾病。通常情况下养殖场内发生禽流感是由于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主要指的是在家禽运输、设备以及衣物上有呼吸道分泌物导致的。

1.3 实验诊断

在实验室中诊断禽流感病毒方法有多种,包括病毒分离、血凝以及血凝抑制试验、LAMP检测方法、荧光定量PCR以及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是病毒分离,将发病死亡的病鸡病料组织使用灭菌生理盐水研磨成匀浆,再使用过滤器除菌后接种10日龄SPF鸡胚。鸡胚在接种后的48~72h内死亡,收集死亡鸡胚中的尿囊液,将其刨开观察鸡胚病变。禽流感病毒能够造成鸡群死亡,接种的鸡胚全身都出血,并且发育缓慢,检查各个组织器官可以看到出血明显。鸡胚的尿囊液具备血凝性,能够凝聚1%的鸡胚红细胞,再进一步进行血凝抑制剂测验,加以诊断。

PCR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具有良好特异性,依据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检测引物,再依据扩增片段大小诊断疾病。通过使用三重RT-PCR检测的方法,完成禽流感病毒分株鉴定。荧光定量PCR在普通PCR基础上融入探针和荧光染料实现PCR扩增,和常规PCR相比较,荧光定量PCR敏感性更强,并且能够进行定量检测。近些年最常见检测方法是胶体金,借助胶体金颗粒显色特点,产生明显沉淀线,完成快速检测,尤其适合应用在临床快速诊断中。使用LAMP检测方法能够肉眼可见病毒症状,并且对实验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只需保证水浴锅具备恒定的温度就能实现核算扩增,也是快速便捷检测方法。在临床病料检测中通过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开展试验检测,保证疾病早期诊断,为预防疾病奠定基础。

2 禽流感临床症状

2.1 高致病性禽流感

即使没有继发性的病原体,HPAI病毒也会使得鸡、火鸡以及其他家禽出现严重全身性疾病,并且死亡率较高。最急性的疾病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或者大面积死亡。而在急性案例中,火鸡头、冠、肉鬓以及肉垂出现水肿;胫部和脚因为皮下淤血出现水肿和褪色,内脏器官以及肌肉伴有点状出血;口腔和鼻腔中分泌物伴有血液。最急性感染存活的鸡出现CNS症状,主要表现为歪颈、运功失调、麻痹和翅膀下垂。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部位和严重区域差别较大,多种脏器、皮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出血和细胞坏死。

2.2 低致病性禽流感

低致病性禽流感AI病毒能够使得家禽出现典型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泪、咳嗽、流涕以及窦肿胀现象。家鸭、火鸡和鹌鹑等常见症状是鼻窦炎。呼吸道典型病变包括气管肺脏充血和炎症。产蛋鸡或者种鸡产蛋率下降,卵泡破裂、退化、输卵管腔内部有黏性分泌物。部分蛋鸡出现急性肾衰竭和内脏痛风,如果没有继续引发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会降低。

3 禽流感防控措施

3.1 制定免疫程序

依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严格规范疫苗免疫流程。在引入禽流感疫苗时应当充分保证从大规模厂家引进,确保引入的疫苗在当地区域具备较高适用性。保证物流和贮存模式满足有关要求,疫苗在有限时期内加以使用。在开展免疫工作之前,将疫苗从低温环境中转到正常温度条件下,等到疫苗温度回升到25℃再加以使用[2]。开展免疫工作应当确保疫苗总量不能低于有关标准,同时疫苗注射位置和方式也要适度。与此同时也要保证对疫苗产品外包装和用具等物品及时进行清理。通过注射疫苗能够预防临床症状和死亡。与此同时,经过接种疫苗后的家禽,呼吸道和消化道中病毒复制和排毒会有所减少。使用自家疫苗或者相同血凝素亚型AI病毒研发的疫苗,能够提供特异性保护力。目前,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采用强制性免疫制度,覆盖率高达100%,抗体的合格率大于70%。

3.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养殖场发生禽流感疾病前提,科学良好饲养管理能够保证家禽健康,使家禽具备较高抗病能力。养殖场的选址应当远离水禽以及野生鸟类栖息的河道;避免水源或者饲料受到野禽污染;饲养的管理人员应当在进入生产区时穿戴专用衣、帽和鞋靴。定期开展养殖场和周围消毒工作;定期消灭养殖场内有害的昆虫、老鼠以及苍蝇等;针对病死鸡必须立即进行焚烧和深埋处理;坚持全进全出以及自给自养饲养模式,当引入外来品种时,品种一定要选择来自无禽流感的养殖场;尽可能避免发生应激反应;尤其在秋冬和冬春交替时节气候变化大,应当做好鸡群保暖工作[3]。

3.3 建立消毒制度

一方面,外堵。第一,养殖场应当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在整个管理期间仅仅允许医疗人员进出养殖场,无关人员不能随意出入,包括养殖场中员工也不能随意进入养殖生产区。第二,自给自养。当幼鸡刚刚出生时,应当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展开检疫活动,确保鸡群在无菌区域内进行。经过一定时期观察后,明确没有个体鸡携带病菌,再重新采用混群管理模式。第三,禁止养殖场外畜禽出现在养殖场内。在家禽活动范围内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外部的畜禽不能进入养殖区域内,避免给内部设施软件以及养殖区域带来细菌。第四,在养殖区域内部安装具备消毒功能的设备,避免将养殖场外部细菌带入内部。另一方面,内消。加强对家禽活动区域消毒清洁工作的重视。在家禽的活动区域内应当建立完整消毒清洁系统,定期对活动范围内外区域、工具以及栏杆进行消毒工作。通常情况下,养殖场只要执行标准科学的消毒制度,就能取得显著效果。

3.4 加强监管力度

有关部门不仅应当在“看得见”位置贯彻落实监督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也需要重点关注普通情况下难以看见的工作,加强各个地方养殖场监管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禽类运输和销售市场监管工作,从生产、运输到消费整条生产链中,将每个环节工作紧密联系,尽早开展排查工作,对于发现的有可能发生疾病的家禽要立即进行采样送至专业检测机构。在活禽的消费市场,禽流感病毒经常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和传播,甚至许多禽类在养殖场内被宰杀后直接送至餐桌中,在此过程中容易使得已经感染禽流感的禽类将病毒直接传染给人类,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开展检测工作。此项工作是预防受到禽流感危害的重要防线。在禽类销售过程中,遵循“规模化饲养、集中屠杀、冷链运输以及冰鲜上市”等程序,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彻底阻断。

4 结语

禽流感是一种接触性的传染疾病,带来的损害较大,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应当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禽流感检测、诊断以及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辛和系统性的工作。全面落实养殖场内部日常消毒管理工作,开展疫苗免疫接种工作,降低禽流感病毒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保护人类健康。

猜你喜欢

致病性家禽禽流感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禽流感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
发现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