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进展

2020-12-16滕伟国蓝必忠汤庆坤董桂清李安华贾雪峰宾荣佩张桂征

广西蚕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蚕养蚕桑叶

滕伟国,蓝必忠,汤庆坤,董桂清,李安华,贾雪峰,宾荣佩,张桂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53000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桑叶养蚕优势正在逐步降低,急需进行产业转型和技术变革。人工饲料养蚕被蚕业界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部分蚕区家蚕农药中毒和蚕病时有发生,降低了蚕茧产量和质量,使得农民利益受损,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部分蚕区桑园面积大幅减少,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学者们普遍认为只有人工饲料养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发展人工饲料养蚕已迫在眉睫。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的一项革命性技术,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相关研究,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目前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家蚕人工饲料成本高,无法在生产中实现全龄人工饲料育,主要采用稚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的形式。随着我国养蚕劳动分工的细化,稚蚕共育逐渐盛行,2019年中国最大蚕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稚蚕共育率达到83.40%,为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推广提供了良好平台。本文研究了我国目前稚蚕人工饲料育在实用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探讨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以供业内参考。

1 人工饲料稚蚕育的历史和意义

1.1 人工饲料稚蚕育的历史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1953年日本就已经成功在1~3龄使用人工饲料饲养家蚕。1960年有相关报道显示,日本的福田纪文等[1]使用人工饲料全龄养蚕取得成功,使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成为可能。1977年日本国内已经开始主要推广“稚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模式,即用人工饲料养蚕至3龄或4龄,再改用桑叶育[2]。人工饲料全龄育虽然很早就取得了成功,但由于人工饲料成本较高,大蚕食量较大,使得养蚕成本太高,一直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开展了家蚕人工饲料育进一步的研究[2]。但由于过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力廉价且充足、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对该项技术需求程度不大,所以在生产上一直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1.2 我国发展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蚕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蚕比较效益的降低。由于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及其他产业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使养蚕比较效益降低,从事养蚕人员减少。二是蚕桑产业机械化、规模化比较困难。养蚕环节多,工序复杂,难以全面机械化,在从事养蚕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情况下难以实现规模化。三是养蚕人员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外流主要是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小孩留守家中,养蚕的主力变成了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创新能力低。四是蚕病多发和农药中毒严重威胁养蚕生产。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蚕桑产业已难以为继,逐步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政策后,基本维持了蚕桑产业总规模的稳定[3]。但是,随着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蚕桑产业的优势也在逐步下降,急需进行产业转型和技术变革。

人工饲料育是养蚕技术上的重大变革,是实现蚕桑现代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其重大意义在于,使养蚕过程便于机械化,容易实现养蚕工厂化、规模化,养蚕可以不受自然条件和气候的限制,可以有效防止蚕病的感染,避免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同时对优化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4]。稚蚕人工饲料育是家蚕人工饲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民间常说“养好小蚕一半收”,说的就是稚蚕饲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在部分规模化稚蚕共育中得到了应用,证明了家蚕人工饲料育能够实现养蚕工厂化、规模化,减少稚蚕育的用工,降低了小蚕发病和农药中毒的风险,增加了稚蚕育的批次和饲养量,从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蚕桑产业的衰退,加快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2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劳动力日益紧张。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蚕桑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使得生产上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求变得迫切[5]。但在现实生产中,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推广缓慢。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人工饲料成本高,降低了养蚕效益,农民难以接受。二是人工饲料养蚕质量与桑叶育相比要略逊一筹,由于缺乏适应性好的家蚕品种及饲料配方,导致蚕体发育不整齐,弱小蚕偏多,张种产茧量低。三是蒸煮人工饲料的工序繁琐,不利于贮存和运输,容易污染变质,对饲养环境和养蚕设施的要求高。颗粒人工饲料则有较大改善,贮运方便,对饲养环境和养蚕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养蚕效果仍比桑叶饲养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科学家对人工饲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用途分类,可把家蚕人工饲料分为稚蚕饲料、壮蚕饲料和原蚕饲料。根据人工饲料的形状也可把饲料分为粉体饲料、湿体饲料和颗料饲料[6]。由于粉体饲料和湿体饲料使用方法比较复杂,高温灭菌后导致饲料营养成分损失,容易受到污染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研制出了颗粒饲料。与粉体饲料和湿体饲料相比,颗粒饲料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便于贮存和运输、给饵方法简单、有利于保持饲料营养成分的特点,受到了蚕业学者们的青睐和关注,并对其做了改良和应用研究工作[7]。

2.1 人工饲料配方的研究

家蚕人工饲料一般由桑叶粉、脱脂大豆粉、玉米粉、桑绿枝粉、纤维素、成型剂、维生素类、防腐剂、无机盐等几十种成分配比组成,能够适应蚕的食性,满足蚕的营养需求,以及具有适合的物理性状和较强的防腐性能。目前的人工饲料配方有很多,大多数改进主要是针对这几个方面:一是降低人工饲料成本;二是改良饲料的营养成分;三是提高家蚕的摄食性;四是提高防腐性能。

2.1.1 降低饲料成本方面的研究 饲料成本高是人工饲料育技术未能实用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工饲料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型剂和桑叶粉的成本。以廉价的代用品取代成本昂贵的成型剂或降低其使用量,或减少饲料中的桑叶粉含量,是人工饲料配方改进的重点。进口人工饲料以琼脂作为成型剂,价格昂贵。蔡幼民等[8]研究用甘薯粉作为成型剂,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促进蚕的生长发育。崔为正等[9]研究用玉米粉作为人工饲料的成型剂,成本约节约40%。黄健辉等[10]从明胶、卡拉胶、海藻酸钠、焦藕粉、石花菜、羧甲基纤维素钠、魔芋、果胶等8种成型剂中筛选出了成本低、效果好的卡拉胶作为人工饲料的成型剂。缪云根等[11]把收蚁用的人工饲料桑叶粉的最佳含量优化为20%~25%,利用畜禽用粗制维生素替代原有配方中的维生素B混合物,并降低维生素C的用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张亚平等[12]研制了以桑绿枝粉代替昂贵的纤维素。通过学者们的努力,国内人工饲料成本已经大幅度下降,促使稚蚕人工饲料育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但是壮蚕人工饲料育仍然无法达到实用化,主要是由于壮蚕食量大,人工饲料消耗多,养蚕成本太高。因此要实现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必须继续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降低人工饲料的成本。

2.1.2 改良饲料营养成分方面的研究 家蚕人工饲料配方中桑叶粉和大豆粉的含量占比最大,是人工饲料的主要成分,二者的含量、比例、质量对人工饲料的质量影响很大,是影响稚蚕饲育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学者们进行人工饲料营养成分改良的主要方面。张亚平等[13]以桑叶粉和脱脂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人工饲料配方中,桑叶粉的最佳比例为35%~40%,大豆粉的最佳比例为33%~38%。顾寅钰等[14]研究认为,桑叶粉含量在35%~55%之间为宜,大豆粉含量不宜低于30%,与张亚平的结论大致相同。吴小锋等[15]在人工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豆腐渣,同时减少大豆粉和桑叶粉的含量,发现含35%豆腐渣的饲料养蚕成绩优于对照,且生产出的茧丝质量优于普通饲料及桑叶育。蔡幼民等[16]认为桑叶粉和大豆粉主要是为家蚕提供生长必要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蛋白质含量在25%左右时,蚕儿发育良好,能完成发育的要求,将大蚕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34%左右,能显著提高茧质。小蚕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宜高于大蚕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在3%左右可满足家蚕的发育需要。胡增娟等[17]利用线性规划法对人工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研究结果与蔡幼民的结论大致相同。

维生素是家蚕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程安玮等[18]在人工饲料中添加VB、VC后发现,添加适量的VC能够促进小蚕的生长,而添加VB对小蚕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分析认为,人工饲料中的桑叶粉、大豆粉、玉米粉等物质所含的维生素能满足小蚕的生长发育。但在膨化或蒸煮过程中VC会高温分解,含量下降,所以在人工饲料中需要适量添加。颗粒饲料膨化过程高温时间短,VC分解少,只需在饲料中添加0.25%,而蒸煮饲料高温时间较长,VC分解较多,需要添加1.00%左右。

通过研究人工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对家蚕生长的影响,基本了解了家蚕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但由于饲料原料中还包含一些对家蚕生长不利的物质,如阻食物质、妨碍营养消化分解物质等,在养蚕试验过程中,表现出人工饲料养蚕的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并且蚕体体重和整齐度均低于桑叶育。未来应着重研究如何去除或改变阻食物质,增加促食物质,促进营养分解吸收等方面。

2.1.3 提高家蚕对饲料摄食性的研究 相对于桑叶养蚕,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较差,产生了群体发育不整齐、弱小蚕多、淘汰率高等问题。研究证明,柠檬酸和大豆粉是阻食的主要成分,而桑叶粉、蔗糖、肌醇等是促进摄食的物质。学者们认为,饲料中的阻食物质和促食物质的含量比与相对刺激性的大小,是决定家蚕取食与否的关键因素。崔为正等[19]在普通饲料中按照一定配比分别添加一种或几种促进物质,发现15%桑叶粉促进家蚕取食的效果最好,1%肌醇次之,5%蔗糖的促食效果最差,几种促食物质同时添加具有一定的累加效果。用阻食物质进行相同的试验,结果相似,混合添加有显著的累加效应。在促食物质对阻食物质的抑制作用影响试验中证明,促食物质可以解除或掩盖阻食物质的抑制作用,而且多种促食物质添加仍然具有累加效果。崔为正等[20]在对大豆粉中家蚕忌避因子的阻食机理及理化性质研究中发现,饲料中的阻食成分为皂甙类物质,但无法确定具体物质。顾寅钰等[21]用乙醇和热水浸提饲料,可以去除饲料中的阻食成分。

人工饲料中除了阻食物质和促食物质对蚕的摄食性产生影响外,饲料的部分理化因素也对蚕的摄食性产生影响。蔡幼民等[22]对蒸煮饲料的含水率、pH研究认为,对蚁蚕的摄食来说,饲料的含水率在77%左右为宜,大蚕用饲料的含水率在71%左右为最佳。不同发育阶段的蚕儿饲料pH值为5左右为妥。程安玮等[23]在颗料饲料中加水量对家蚕摄食的影响试验中发现,小蚕用颗粒饲料的加水量以64%左右为宜,大蚕用饲料加水量以61%左右为宜。说明无论是小蚕还是大蚕,颗料人工饲料的加水量均少于蒸煮饲料。

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好坏对养蚕成功与否起着决定作用,也是人工饲料对家蚕品种适应性的最直观指标,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养蚕过程中蚕吃得好不好,是由摄食性决定的。家蚕摄食性好坏主要由阻食物质和促食物质的含量比与相对剌激性的大小决定。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通过溶解萃取方法去除阻食物质或添加促食物质以掩盖阻食物质,通过化学、物理等方法使阻食物质变性的研究不多。

2.1.4 提高防腐性能的研究 人工饲料的营养丰富,喂蚕时需按配比加入水,在高温多湿的养蚕环境下,易腐败变质,严重影响养蚕效果。因此,在加工人工饲料过程中,必需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和抗菌素。科学家们对大部分食品用防腐剂和抗菌素进行了筛选,寻找价格低、防腐性好、养蚕优的防腐物质。崔为正等[24]对人工饲料的防腐剂和抗菌素进行筛选,结果发现防腐剂中的山梨酸无论养蚕效果还是防腐性能都表现最好,苯甲酸钠养蚕效果次之,但防腐效果最差,丙酸钙养蚕效果次于苯甲酸钠但防腐效果却比苯甲酸钠好,DF的防腐效果较好但对蚕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抗菌素中一定量的强力霉素和BCM对家蚕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结果推出了以山梨酸、强力霉素和BCM按适当比例混合的复合防腐抗菌剂。缪云根等[25]对山梨酸、丙酸、苯甲酸钠的筛选结果与崔为正的研究结果相近,但考虑到成本问题,推荐小蚕饲料采用丙酸代替山梨酸,大蚕饲料使用廉价的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防腐剂不是家蚕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部分防腐剂对家蚕取食人工饲料有一定的阻食作用。因此在工厂化、无菌化养殖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防腐效果差但养蚕效果好的防腐剂,对家蚕具有阻食作用的防腐剂使用量减少甚至不使用。

2.2 人工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人工饲料的加工使用,一般要经过原料制备、原料的粉碎与贮存、干粉的调配及湿体饲料调制的过程。饲料中的大豆粉、玉米粉、纤维素、成型剂、维生素类、防腐剂、无机盐等原料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购买,不需要制备。所以学者们主要是研究桑叶粉的制备及部分原料的粉碎、贮存及调制工艺。蔡幼民等[22]、崔为正等[26]、张传溪等[27]、张亚平等[28]分别研究了加工工艺对饲料质量的影响,认为桑叶的干燥方法各有优劣。阴干法制备的桑叶粉饲料养蚕质量最好,但不便大量生产。烘干法虽然快捷但制备成本高。日晒法最简单方便但养蚕质量要略低于阴干法。从大量生产应用的角度考虑,认为日晒法最为有利[26]。试验证明,小蚕人工饲料的桑叶粉、大豆粉、玉米粉等粒度以0.075~0.150 mm为最好,大蚕用以0.180~0.425 mm为宜。在人工饲料中,氯化胆碱和无机盐等成分会破坏其他营养成分,最好单独包装,使用前混合。混合料宜在低温、干燥、黑暗的条件下贮存[28]。

3 人工饲料家蚕品种的选育

判断一个家蚕品种是否适合人工饲料饲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收蚁24 h疏毛率、群体发育整齐度、减蚕率和眠蚕体重。群体发育整齐度、减蚕率和眠重都与收蚁疏毛率密切相关,所以在筛选家蚕品种过程中,都是通过收蚁24 h的疏毛率来评价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优劣。张亚平等[29]筛选了山东省的7对现行家蚕品种及国内18对杂交种、21个中系原种及20个日系原种。叶爱红等[30]筛选了浙江省农科院蚕研所保育的59个品种。李秀艳等[31]筛选了浙江的34个家蚕品种。张月华等[32]筛选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386个家蚕品种。顾寅钰等[33]筛选了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保存的115个家蚕品种。王冰等[34]也对山东省的30个蚕品种进行了筛选。众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杂交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优于原种,原种之间一般是日系种优于中系种,中系种优于欧系种。这些研究结果大致明确了我国的家蚕品种资源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概况,为未来筛选和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的家蚕新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内培育适合人工饲料家蚕品种的方法多为两种:一是利用广食性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较好的优势,配制适合广食性家蚕品种的人工饲料或对人工饲料进行改良,使家蚕人工饲料育达到实用化的目的。二是针对成本低或使用方便的人工饲料,筛选适合的家蚕品种及对家蚕的摄食性进行改良,从而选育出摄食性好的品种。徐欣等[35]筛选了与广食一号家蚕品种适应性好的人工饲料。崔为正等[36]筛选出了与颗粒人工饲料适应好的广食性杂交组合家蚕品种。张桂征等[37]对广西现行家蚕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徐孟奎等[38]选育了人工饲料摄食性好的蚕家品种GSC5和GSJ1。李卫国等[39]选育了适合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R9501×RB”。选育出来的品种对人工饲料都有较好的摄食性,这些研究极大推进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进程。

4 我国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研究概况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人工饲料育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饲料的配方多种多样,饲料的配制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人工饲料的使用方法,可把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分为3类:平板饲料育技术、条状饲料育技术、颗粒饲料育技术。平板饲料育技术一般是1~2龄或1~3龄一回育,饲育期间不扩座、不给饵,十分省工省力,但所需蚕座面积大,饲料浪费多,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比较少。条状饲料育技术优点是比较节省饲料、眠起处理及匀蚕方便,家蚕的发育整齐度好,是目前生产中使用比较多的饲育技术。颗粒饲料育技术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不仅拥有条状饲料育技术的各种优点,还比条状饲料更容易配制和使用,但与之相适应的家蚕品种选育时间短,品种少,是限制该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随着品种选育的推进,该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稚蚕人工饲料育的主推技术。

4.1 饲料的配制和贮存技术

平板饲料育技术和条状饲料育技术使用的是粉体饲料或湿体饲料,粉体饲料加水搅拌蒸煮后成为湿体饲料。粉体饲料的优点是耐贮藏,在温度5℃、黑暗、干燥、无污染的条件下,保质期可达200 d以上。湿体饲料虽然使用方便,但使用有效期短,同等情况下一般只有30 d的保质期。经过特殊包装的火腿肠型湿体人工饲料在常温下保质期也只有60 d,低温下(5℃)保质期为120 d。

粉体饲料加工方法:粉体饲料按比例加水搅匀,装入保鲜袋擀平封口,饲料厚度为0.3 cm左右,然后蒸煮灭菌,灭菌后冷却至常温,再擀平一遍,防止饲料松散。平板饲料育时可在冷却后直接使用,如果使用条状饲料育最好在5℃的冰箱中存放2~3 d以上,使饲料更硬实,使用前切成条状。

颗粒饲料育技术使用的是颗粒饲料,颗粒饲料加工简单,把粉体饲料按比例混合再膨化即可,保质期长,使用时按配比加水后即可喂蚕,简单方便。

4.2 人工饲料的稚蚕饲育方法

虽然平板饲料、条状饲料和颗粒饲料的加工、贮存和使用方法有所差别,但稚蚕饲育的技术大致相同。

4.2.1 收蚁 在收蚁前准备好计划用量的人工饲料,配制留用,按照蚕座面积一次性撒入或放入。再把蚁蚕均匀地抖入饲料中。如果用收蚁袋收蚁,收蚁时撕开收蚁袋,将有蚁蚕的一面放在饲料上,让家蚕自行爬到饲料上,剩余的少量蚁蚕再抖入饲料中即可,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4.2.2 饲育的温湿度及光线 人工饲料育的蚕儿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稚蚕饲料育需要的温度要略高于桑叶育。1龄蚕需要的温度为30℃,眠中29℃;2龄蚕需要29℃,眠中28℃。1~2龄龄中保持湿度85%,眠中保持湿度为75%左右。采用暗饲育,除操作时间外,蚕室内尽量保持黑暗。

4.2.3 蚕座面积 如果采用每龄一回育,每张蚕种的1龄蚕座面积为0.9~1.0 m2左右,2龄为1.8~2.0 m2左右。如果采用1~2龄一回育,直接把所需饲料铺满2龄蚕的蚕座面积。

4.2.4 给饵次数 经过研究,学者认为每龄给饵1次最为科学。给饵次数太多,不但耗费劳力,同时给饵次数太少蚕儿会发育不整齐。

4.2.5 眠起处理 待见少量的眠蚕后,再经过7~8 h,大部分蚕都已入眠并有3%~5%的起蚕时,掀开保湿的塑料薄膜,撒入一层焦糠或止饵剂,使饲料干燥并防止起蚕进食,等起蚕达98%以上且同时向四周爬散时,进行饷食。

5 稚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已经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在山东、四川、浙江等部分地区的生产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

5.1 与桑叶育相比,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发育整齐度和饲育成绩较差

目前任何一种人工饲料的养蚕效果均达不到桑叶育的水平,主要是由于养蚕的发育整齐度差、弱小蚕多、张种蚕茧量低。

5.2 稚蚕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蚕品种缺乏

我国的学者们虽然选育出了不少人工饲料的适应品种,但摄食性和适应性多数达不到生产实用的要求,与桑叶育相比,养蚕的效果明显略逊一筹。

5.3 稚蚕人工饲料育蚕效果不稳定

不同批次人工饲料的育蚕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生产原料不同,尤其是桑叶粉和大豆粉的质量不同,对养蚕效果影响较大。

5.4 稚蚕人工饲料育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人工饲料育的优势就是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劳动效率。学者们比较重视人工饲料及相应品种的研究,对机械化、自动化的相关机械研究较少,没有发挥出人工饲料育提高劳动效率的优势。

6 稚蚕人工饲料育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6.1 稚蚕人工饲料育优势

与桑叶育相比,稚蚕人工饲料饲育具有以下优势:养蚕批次增加,在桑树可以用叶之前就可以用人工饲料育蚕,增加了全年的养蚕时间;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农药中毒等对稚蚕育的影响;无菌饲养,减少了蚕病的发生;可以实现机械化、工厂化,提高养蚕效率;大幅度节约了桑园用地。据报道,每667 m2桑园每年生产的桑叶粉可制造人工饲料3.0~7.0 t,养蚕25~60张,而直接使用桑叶养蚕仅能养4张左右。人工饲料与普通桑叶养蚕相比,1~2龄人工饲料育可节省人工73.33%,1~3龄人工饲料育省工75.03%,1~4龄人工饲料育省工77.55%,全龄人工饲料育可节省工72.08%。如果使用人工饲料的小型给饵机械,2人的养蚕量可达到每年500张左右,工效是桑叶养蚕的10倍以上[40]。

6.2 稚蚕人工饲料饲育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的桑叶养蚕模式成本不断提高,桑叶养蚕的比较效益逐渐降低,且环境污染、农药中毒、蚕病对小蚕共育的威胁不断加剧。江苏省通州市、东台市分别在2003和2006年发生了大面积家蚕中毒[41-42];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市分别在2006年和2010年发生了大面积家蚕中毒[43-44];山东省2010和2011两年在林业飞机防治美国白蛾过程中造成家蚕中毒,损失高达1.6亿元[45]。目前,全国最大的蚕区是广西,2008年广西的融安县发生家蚕大面积不结茧的中毒现象,另外林业飞机防治松毛虫喷撒白僵菌,导致家蚕僵病发生严重。2017—2019年,广西的宜州、融安、忻城、贵港、蒙山、环江等蚕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家蚕中毒现象[46]。环境污染导致的家蚕中毒现象严重危胁蚕桑产业的发展,急需一种有效的措施应对,而人工饲料育被认为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国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已经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可以进行推广应用。从2010年开始,韩益飞等[47]在江苏省如东县开展小蚕人工饲料育的推广应用,在农村开展中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试验证明,利用现有的小蚕共育条件实现1~2龄人工饲料育是可行的。2019年11月,广西小蚕规模化人工饲料共育在广西试养成功,进一步证实了人工饲料稚蚕育具有可行性。

稚蚕人工饲料育面临发展机遇。以前全国的主要蚕区是江苏、浙江、四川等省,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涨,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产业逐渐被其他高效益的产业所代替,人们一直想通过摸索养蚕技术提高养蚕效率,保持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但均以失败告终。人工饲料养蚕就是人们摸索的途径之一,但当时由于技术还未成熟,没能得到推广和应用,蚕桑产业最终转移到广西、云南等西部欠发达的地区。现在广西、云南等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涨,蚕桑产业面临着和发达地区一样的发展问题。人工饲料饲育家蚕全龄的技术虽然还没有成熟,但人工饲料饲育稚蚕技术已经成熟。人工饲料稚蚕育技术的应用能减缓蚕桑产业的转移和衰退。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蚕区,桑园面积居全国首位。2018年广西全区小蚕共育率达82.5%,小蚕共育规模巨大,为人工饲料稚蚕育的推广提供了良好平台。

2012年巴贝集团投资研发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并于2015年取得全龄人工饲料小试成功,2018年正式投产,年产鲜茧1万t。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逐步从理论变为现实,从实验室走到人们的生产中,终有一天会惠及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人工饲料养蚕前景广阔,前途光明。

猜你喜欢

家蚕养蚕桑叶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养蚕不易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宁南全年5批次养蚕模式分析
嫘祖养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