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高热病治疗注意事项及措施
2020-12-16刘献军
刘献军
(河南省内黄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456300)
生猪高热性疾病具有高发性、高传染率和防治难度大的特点,发病后,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继发性感染,加剧病情发展,也会增加疾病治疗的难度。在现阶段规模化养殖为主的形势下,生猪高热性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提升。主要是由于其症状与其他病症的症状差异较小,诊断难度相对较大,且病原体的类型偏多,引发疾病的因素复杂。为降低该类疾病的影响,需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措施。
1 生猪高热性疾病治疗时的主要注意事项
1.1 控制应激反应现象
从早期生猪养殖工作中来看,应激反应现象是影响生猪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更换生产环境或长途运输情况下,均可能产生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现象的产生很可能诱发高热性疾病。在进行疾病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采取注射抗生素的方式,此时也会形成应激反应,不仅无法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还可能加剧病情,甚至导致生猪死亡。此时,要求相关人员能认识到应激反应现象对生猪健康的影响,在日常饲养过程中,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和水分,同时保证生存环境的整洁性。尤其是在进行抗生素注射时,应保证注射器的清洁性,保障用药的合理性,以免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1]。
1.2 不得随意使用退烧药
由于高热性疾病在发病后会出现体温明显升高的症状,部分养猪户为了达成降低体温的目的,随意使用退烧类药物,但实际上高热性疾病的症状表现虽然相同,但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却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为病毒感染所引发的高热性疾病使用退烧药物不仅不能达成退烧效果,还可能会加剧病情。为此,要求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应首先明确发病原因,从根源上解决疾病问题。也可优先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相对来说治疗效果较好,且很少产生副作用。
1.3 掌握治疗疗程
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对于治疗疗程的控制极为重要,一般而言,在不同的发病时期,生猪机体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体内病菌发展状况也不同,要求兽医人员应根据生猪病情状况和机体状况制定治疗方案,适时调整药量,当生猪病情有明显好转后,也需持续用药,直至病情稳定。
2 生猪高热性疾病的治疗措施
2.1 预防措施
首先,应做好幼猪选购工作。大规模养殖场幼猪选购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为了保障幼猪质量,应在选购前对猪苗厂及所在区域进行全面勘察,确定所在区域为非疫区,养殖场的养殖环境符合安全养殖要求,且幼猪无病菌携带后再进行幼猪选购。避免由于幼猪携带病菌对养殖场中的其他健康猪构成威胁;其次,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定期清扫饲养圈舍,适当通风,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生猪免疫力;最后,控制疾病影响。当发现高热性疾病症状时,需要及时联系当地防疫站,了解治疗方法,并及时观察各类病猪的病情发展状况,及时消毒圈舍,以免疾病范围扩大。
2.2 治疗措施
(1) 鉴于高热性疾病属于生猪养殖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应在发病前期就做好相关的防治准备工作。为避免出现药物使用不当的问题,应对各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疗效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验室研究的方式,明确不同病情的用药方案,争取在发生高热性疾病时能合理用药,有效控制病情[2]。
(2) 进行高热性疾病治疗时,首先确保明确病因和病源方能保障用药的准确性,引发该类疾病的原因大致可被分为病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两大类,用药时也需按照病情表现选择最佳的药剂。要求在发生高热性疾病后,应由专业的兽医进行疾病诊断,确定病因后指导用药,以免药物使用不当,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或对病情造成不良的影响。常用的退烧药物应选用中药为主的柴胡颗粒。
(3) 为了有效控制应激反应的不良影响,在用药时可将药物直接与水或食物混合,同时保障饮食卫生和饮用水卫生。此外,还可通过及时清理圈舍垃圾与粪便,为其营造一个较好的治疗环境,以免细菌大量滋生,影响生猪的机体抗病能力。还可通过更换饲料的方式帮助其调理肠胃,增强系统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3 结语
生猪高热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对生猪养殖效益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生猪养殖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大对此类疾病的防治力度,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降低疾病发生率。同时,采取有效的饲养技术提升生猪抗病能力,控制各类疾病影响,保障生猪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