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2020-12-16董恩昌许蓉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政治

董恩昌 许蓉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在正确认识思政课教学主渠道地位的基础上,把互联网技术和思政课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的协调联动。

一 互联网时代坚持和发展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坚持和发展好高校思政课,是落实好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思政课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以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但从工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互联网这一新型工具性载体的运用,来更好地为思政课教学服务,“在这里,网络只具有工具性的意义,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意义相同,只不过多一些特殊性罢了”。失去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即使在方法方式上推陈出新,也无法获得实质上的进展。

高校思政课的固有优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替代的。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高校思政课虽然有很多亟待改进之处,但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碎片化倾向和不稳定性相比,思政课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系统性和权威性,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企及的。在互联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坚持并发展好高校思政课的基础性作用,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还是检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出的各种价值观问题根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实际效果如何,也要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才能够检验。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从根本上要以现实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为检验标准,而思政课所具有的考核功能为其成效的检验提供了直接现实的平台和标准。

二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所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具体来看表现在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这几个方面。

(一)对教育者提出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给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带来了挑战。在传统信息环境中,思政课教师凭借知识储备量和信息掌握量上的绝对优势,可以比较容易地建立起并巩固好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简易化使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各类知识和信息,也会看到一些不同于课堂教授内容的观点和价值判断,使甄别能力尚且不强的大学生产生很多困惑和不解,对教学内容和教师产生怀疑。再加上大学生又是接受新事物的前沿群体,在新媒介、新信息的掌握上经常会先于教师群体,因此教师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的情况也就更容易出现。

互联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但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构成上,尚缺乏一支兼具坚定政治信念和过硬业务本领的网络教育管理队伍,来具体负责互联网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教学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性队伍建设的不成熟,既不利于互联网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良性结合,又影响到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主阵地的占领。

(二)对教育内容提出的挑战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有了独立获得信息的便利渠道,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而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内容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即政治导向性与个体针对性之间没有实现良好的契合,现行的思政课的内容既需要就学生个体发展遇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回答,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灵活调整。再加上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时效上又较为滞后,吸引力和影响力被弱化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人在课堂心在课外”的现象高频发生。

(三)对教育方式提出的挑战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堂上,教育者处于信息和经验上的优势地位,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地位,因此教师多采用单调的灌输式讲授法开展教学。但在互联网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已经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相较于被动地接受信息,大学生更偏爱于对信息进行自主的选择和接受。因此,单调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已难以契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接受特点,这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对考核评价方式提出的挑战

考核方式是影响思政课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高校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尤其是开卷考试法和论文考察法很难发挥有效的考核效果,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获取“规范答案”用来应付考核。单靠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来区分大学生的思政课成绩,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变得较为困难。

三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是把双刃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行动,顺势而为,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一)教育者层面

调整师资培养政策,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对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科研轻课堂的心理。诚然,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能否具备更高职称的标准,但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更重要的职责是通过教书而育人。因此,高校思政课的师资培养体制应在互联网时代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政策保障上为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吸纳网络技术人才,拓宽教育者队伍。面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的教育者队伍建设提出的挑战,一方面要吸纳一批网络信息技术过硬的人才加入高校思政课教育者队伍,通过这支队伍与思政课教师的相互配合“把校园网络建成教学结合、学用结合的桥梁”。另一方面,思政课教育者队伍要主动以意见领袖的身份进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组织地占领那些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易产生舆论话题交锋的网络社区,如新浪微博、豆瓣网等,化被动为主动,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

(二)教育内容层面

联系时事热点,提高课堂时效。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在以教材为主线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与时事热点相联系的内容,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和吸引力。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为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提供了便利,通过在课堂上对时事热点进行探讨分析,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定位学生特点,满足发展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交互平台服务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可以实时地反映出使用者的实际思想动态,这是改进思政课内容的一项宝贵的财富。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网络数据信息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和需求,准确定位不同专业和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效提升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导向性和学生特点的契合度。

(三)教育方式层面

重视学生参与,更新课堂模式。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不再甘于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是要求平等交流的教学互动。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运用网络和媒体技术来更新课堂模式,借鉴翻转课堂、慕课等相关课堂改革的先进经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借助网络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有利条件顺势而为,创新教学方法。例如,结合当代大学生习惯于自主进行线上自主选择性学习的特点,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百家号、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将思政课教学的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发布辅助教学的相关信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权威引导,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有利熏陶,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四)考核评价方式层面

更新考核理念,注重发展性评价。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学生线上成长档案、学生思想动态评估软件等发展性考核新形式,改进思政课平时成绩的考核方法。如可以运用将师生智能终端设备互联的“雨课堂”,实时在课堂上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以此为依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激励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

运用网络技术,改革考核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技术对思政课的效果进行考核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基于网络平台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新的考核体验,而且还能取得更加客观科学的考核结果。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发云题库、在线答题软件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更加灵活的线上考核,还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线上展示,进而激励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以此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政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