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2020-12-16
山西:临猗依托项目做大做强果业
本刊讯临猗县果业资源丰富,全县10万hm2耕地中,果品种植面积达7.4万hm2,其中苹果 4.7万 hm2,枣 1.3万 hm2,桃、梨、石榴等1.4万hm2,年产各类水果250余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之首;全县无公害认定面积3万hm2,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2万hm2。在临猗县农业结构呈现70%的耕地栽植果树,70%的农民从事果业,农民收入的70%来自果业的特点。临猗果业具有起步早、上市早、规模大、品类全、品质好、贮量大、出口多等七大优势,先后入选“中国苹果二十强县”和“中国枣业十强县”行列,被评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十强县,并成功创建山西省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临猗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临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果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放大临猗果业优势,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果业发展新高地。目前,临猗县一批果业发展建设项目在全县果区全面铺开。
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占地6.6 hm2,其中试验地 4.7 hm2,主要任务是区试试验、示范引领、培训推广苹果新品种和新技术;在万荣县、平陆县、芮城县和盐湖县等地建立了苹果示范基地12个,成为引领运城乃至山西现代果业发展的新引擎。
临猗县智慧果业技术集成中心是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确定的苹果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综合运用各项网络技术,推动智慧果业发展。试点可以实现针对农户的个性化技术指导、对示范基地进行远程智能操作、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追溯、对销售数据进行订单生产、对优化果业种植结构提供依据等五大功能。
临猗县王万保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集种植、贮藏、出口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现有社员2 160名,辐射种植面积6 700 hm2,收购范围涉及运城5县市的380个村,营销市场遍布全国25省(市),56座大中城市,出口印度、俄罗斯、迪拜、孟加拉、泰国、越南等11个国家和地区;合作社销售总量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农民增加收入4亿多元。目前,该合作社正在建设高标准现代果品出口基地,将继续以“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带动果业转型升级和果农增收致富。
山西御品一园合作社电商销售采用 “前店后仓+基地”模式,2019年新开淘宝网直播售货,主要经营果品、蔬菜等种植、贮藏、销售、技术和信息服务;合作社日均发货6万件,今年以来已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在全国同类果品销售店铺中位于前列。
国家现代苹果产业(东卓)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7 hm2,2020年3月开始对老果园进行更新建设,以国际视野规划,以国家标准建设,以南果战略推动,以引进新品种、集成新技术、运用新模式示范引领,致力打造“抗重茬、双脱毒、免套袋、少拉枝、宜机化、早丰产”的现代化苹果示范基地。
庙上乡农文旅融合设施鲜枣示范基地,是集科研推广、枣果生产、集散流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设施枣业示范基地,是中国鲜枣出口的重要集散地。庙上乡现有鲜枣5 400 hm2,采用暖棚、春棚、遮雨棚设施栽培,近年来,先后与中国林业大学、中国干果学会、西北农林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及时把枣树管理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授给枣农,进一步提高了效益,成为中国枣业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
大嶷山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区以北辛大嶷山为核心,规划占地面积666.7 hm2,坚持“品种先进、品质一流、品牌知名”理念,主要建设老果园间伐示范区、老果园高接换优示范区、矮化密植新品种示范区、有机农业示范区、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等五大示范区。
(王秋萍)
山西:垣曲西瓜产业助脱贫
本刊讯7月15日,在垣曲县华峰乡西型马村的冷棚西瓜基地内,务工群众正在大棚里给西瓜秧苗做清园前的处理,这标志着该村151个西瓜冷棚在完成使命后即将谢幕。
西型马村共有388户1 118人,耕地157.87 hm2,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371人。自运城市供销社和后河水库管理服务中心驻村帮扶以来,先是协调帮扶资金57万元,后来坚持每年至少注入帮扶资金10万元。依托专项资金扶持,西型马村建成百亩冷棚基地,选定了151个冷棚发展西瓜产业,成为当地支撑贫困户脱贫摘帽的支柱产业。本着“西瓜为媒,做出产业大文章”这一指导思想,驻村帮扶工作队紧紧扭住短平快项目不放松,帮助西型马村成立了绿福瑞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聘请专家办班培训,为产业良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并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不懈地打好“产业牌”,促使该村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西型马村共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就有73户常年在基地从事经营管理事宜,他们是西瓜产业的直接受益者。
(王秋萍)
安徽:宿州强力推进西甜瓜化肥农药双减成效显著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 笔者从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局会获悉,近期,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在当地举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西甜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应用现场观摩测评会。
经过专家组随机抽样测产,该区八张村示范区栽培的西瓜平均单瓜重4.9 kg,比传统栽培的西瓜单瓜重增加1.2 kg,产量52.2 t/hm2,较传统栽培增产31.4%,西瓜糖度与传统栽培相当。专家组表示,该减肥减药综合技术模式效果显著,可在全省西甜瓜产区扩大推广应用。该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郝彩霞表示,近两年来,全区 8 650 hm2西甜瓜减少化肥用量2 000 t多,减少农药用量68 t,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科技创新为农业提质增效和产业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福建:山地果园轨道搬运机助力顺昌果业发展
本刊讯7月18日,顺昌县仁寿镇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富石村购买安装了山地果园轨道搬运机,大幅度帮助农户减少运输成本,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据顺昌县仁寿镇科持特派员工作站负责人陈圣桂介绍说,山地果园轨道搬运机作为农机购置补贴新产品试点范围列入《2018—2020年福建省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即农民安装山地果园轨道搬运机可依据轨道长度,分档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
福建省云宇机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主要由传动装置、离合装置、驱动总成、制动总成、单线轨道、运货斗车和主机架等部分构成,稳定可靠,具有山地爬坡、转弯、前进、倒退以及随时制动等功能,运行速度约0.7 m/s,爬行坡度45°以内。主要适合于地形较复杂的山地果园运输果实、农药、化肥等农产品和生产用料,运输能力达500 kg。顺昌县仁寿镇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惠农强农政策,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富石村广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指导农户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手续,落地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兴农政策,加速农机产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陈国仁 饶道湘)
广西:荔枝“光驱避法”绿色防控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据广西农业农村厅网站(罗红卫)有关消息,近日,广西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组对灵山县龙武农场实施的“光驱避法绿色防控技术完全替代杀虫剂防控荔枝蛀蒂虫为害项目”进行现场查定。经现场查定,发现试验示范基地荔枝蛀蒂虫虫果率为0,常规杀虫剂防控管理的荔枝园虫果率为1%,空白对照荔枝园虫果率为54%,说明利用“光驱避法”绿色防控荔枝蛀蒂虫的效果十分显著。
荔枝“光驱避法”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利用荔枝蛀蒂虫的畏光性,利用光照干扰其行为活动,让其在夜间持续光照下不进行交尾产卵活动,从而消除蛀蒂虫对荔枝果实的为害,实现防虫保果目的。该技术夜间光照强度在3~70 lx之间,于荔枝收获前一个月19:00至次日06:00开灯照明。
全国:79个水果品牌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近日,笔者从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290号公告获悉,312个农产品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其中含79个水果品牌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包括:
江苏10个,东台西瓜、潼阳西瓜、王庄西瓜、马山杨梅、桐山金杏,陈集葡萄、东山白沙枇杷、泗阳白酥梨、魏营西瓜、凤凰水蜜桃;
广西8个,象州沙糖桔、凤山核桃、灵山荔枝、浦北妃子笑荔枝、兴安蜜桔、南宁火龙果、大新龙眼、北流百香果;
浙江8个,丽水枇杷、二都杨梅、仙居杨梅、嵊州桃形李、婺州蜜梨、桐琴蜜梨、江山猕猴桃、临海蜜桔;
安徽6个,长丰草莓、三潭枇杷、闻集草莓、怀远石榴、蒙城篱笆黄花梨、砀山油桃;
贵州6个,兴仁猕猴桃、湄潭红肉蜜柚、凤岗红心柚、紫云冰脆李、紫云蓝莓、龙里刺梨;重庆5个,巫山脆李、奉节脐橙、丰都锦橙、二圣梨、太和黄桃;
湖南4个,水云峰黄桃、逥峰蜜柑、永顺猕猴桃、永顺蜜桔;
甘肃4个,通渭苹果、秦州大樱桃、麦积核桃、花海甜瓜;
河北3个,赵县皇冠梨、阜城杏梅、马营西瓜;
福建3个,度尾文旦柚、云霄枇杷、一都枇杷;
广东3个,东源板栗、雷州青枣、麻榨杨桃;
山东2个,李桂芬梨、商河魁黄金丝小枣;
陕西2个,孟家原桃、城固猕猴桃;
1.临床基本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问诊。直肠触诊有疼痛感,同时也会出现靠近尾部的腹痛、腰痛以及下肢僵硬。由于前列腺的肿大会压迫到膀胱,使得犬的排尿出现异常,可能会出现尿淋漓。
四川2个,德昌草莓、井研柑桔;
湖北2个,松滋蜜柚、江陵三湖黄桃;
海南2个,三门坡荔枝、澄迈无核荔枝;
内蒙古1个,喀喇沁山葡萄;
辽宁1个,岫岩软枣猕猴桃;
吉林1个,白山蓝莓。
广西:认定6家水果专业合作社为区级示范社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7月中旬,广西公示了39家合作社为2019年度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其中包含广西隆香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北流市日日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玉林市福绵区领鲜水果专业合作社、环江木连生态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象州县农城水果专业合作社和象州县罗秀镇吉鑫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水果合作社。
据悉,这些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按照“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目标,建立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较强的合作手段和突出的产业优势,实现明显的增收效果,达到示范作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要求50人以上参与,并能够带动水果专业户100户,主要果园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达到50%以上,或果品统一销售率达到50%以上。
山西:第二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果业产业发展协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运城召开
本刊讯7月16日,第二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果业产业发展协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运城市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该协会是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以果业为纽带合作发展的行业组织,是全国唯一的跨省(区)果业协会组织,对推动各地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协会成立以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就“现代水果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项目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为三省四市果业部门与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络通道;联系专家,举办座谈,收集资料,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多次组织专家开展调研,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三省四市果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在果品包装、品牌宣传、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研发等方面为政府出谋献策、为企业分忧解难、为果农指导服务。
会议号召三省四市加强联络,当好桥梁纽带,发挥组织引导、生产服务、行业自律等作用,建设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引领果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让黄河金三角果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果业的效益越来越高、果农的收入越来越高。新当选的理事会会长杨良杰表示,将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为政府主管部门服务、为会员单位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赵玉山)
广西:第十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在灵山举行
本刊讯 (特约通讯员钱开胜)6月19日,由广西、广东、福建、海南4省(区)农业主管部门共同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广西)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在钦州市灵山县举行,本届活动主题为“搭建平台、产销对接、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活动期间举办了荔枝展销洽谈、参观灵山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及加工企业、开展荔枝龙眼产品推介及产销签约等活动。来自全国荔枝龙眼产区近百家荔枝龙眼生产、加工和经销企业(合作社、大户)200多名代表参加活动。活动还依托300多家电商企业和508个电商服务点进行线上销售。本次荔枝龙眼现场产销对接签约额达2.35亿元。
据了解,作为荔枝龙眼产量占全国80%以上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4省(区),为推动荔枝龙眼产业的健康发展,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跨区域合作,并轮流举办荔枝、龙眼销售协商暨订货会。通过17年的连续努力,逐渐把全国的荔枝龙眼与终端市场联系起来,为产销连接搭建了广泛的互动平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荔枝龙眼产品促销压力增大,这次活动及时搭建了荔枝龙眼生产及销售精准对接平台,拓宽了荔枝龙眼流通渠道。
广西:灵山举办“相约广西·分享荔枝”为主题的媒体采风活动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6月中旬,新华网、中新社、经济日报、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进入灵山县开展 “相约广西·分享荔枝”为主题的广西荔枝媒体采风活动。参与活动的相关媒体相继进入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千年古荔园、荔枝加工生产车间和农村果园进行深度采访。此次媒体活动对推介提升当地荔枝品牌,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据悉,灵山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主栽品种有三月红、黑叶荔、妃子笑、灵山香荔、桂味、无核荔等。目前,全县种植荔枝面积2.76万hm2,2019年,该县荔枝总产量12.24万t,鲜果产值达15.68亿元,荔枝加工产值达16.3亿元;预计2020年产量达到12.8万t。该县在荔枝产业发展中,积极推行水果生态栽培和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特别是通过加强对荔枝果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培育了一大批绿色、生态、无公害生产基地,荔枝产量与品质得到很大提升。而今,已在全县培育成“种植生产、分级处理、贮藏保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荔枝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