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2020-12-15林院珊
林院珊
摘 要:一轮又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在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基于此,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就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及优化措施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育;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05-02
逻辑严密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关键,在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心理品质,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现如今一线数学的教学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概述
小学数学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仍然有许多地方同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不相匹配的内容,需要每一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深入思考。
第一,重成绩,轻能力。数学学习的特点是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数学困难重重,因而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十以内加减法为例,在教学之初利用摆小棒的方式,一方面将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但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唯成绩论,重分数,轻能力等现象屡见不鲜,仍然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练习试图让学生熟能生巧,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变通能力差,做过的题会做,没做过的题不会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如果学生学习都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知识层面,那么在学生之后的学习中就难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别说将未知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学习中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帮助学生之后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二,重经验,轻创新。数学教学的特殊性在于,数学课堂多是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答案、练习巩固的主线进行的,习惯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惰性,形成固定的惯性思维,而缺少创新,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没有益处,甚至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多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重教材,轻学生。现如今,学校教育系统的评价模式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因而无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学生在家学习中多是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学习,事实上,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工具,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一节数学课上如果出现更值得探讨的问题,完全可以将原本计划的教材内容先放一放,选择探讨、思辨、解惑,换一种思路进行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会更好,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这是对教师教育机制的考验,但由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课时的紧张、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往往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的进度进行课堂教学。这不仅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初衷,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的数学课堂中仍然有许多不足,需要一线教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数学课堂上作为目标的思维能力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而且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资源丰富的今天,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将数学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实践中。
(1)创设情境教学,建立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基础上。“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一个好的导入对数学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堂的另一个特点是严密的逻辑性,天马行空的想象对数学的学习有害无利,因而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把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导入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导入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在创设情境中也可以使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卡通人物和角色,如《西游记》中的师徒、米小圈等,教师对学生平时的生活有足够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抓住每个课时的核心,提炼出最基础、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课堂设计,同时还要注意课堂之间的衔接,最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中这节课的设计是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类比学习的方式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和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相似,最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规中矩的一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除此之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向了终点,实际上这节课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创设情景導入,在课堂之初展现两个卡通人物:熊大和熊二,以熊大熊二分地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帮助它们判断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哪块地比较大引出问题,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有几种计算方法,学生会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拓展了思路,而且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如此一来,面对更多的数学难题,学生更乐于去尝试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愈挫愈勇,对学生而言是受益终身的事。
(2)创新教法学法,营造积极探索的课堂环境
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学生的领路人,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脚步一步不落地开展数学的学习。初入小学,就要引导学生善思乐学,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學生手中,让学生越来越多地从“扶着走”到“自主行走”,为了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的教法学法上需要有更多的改变,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教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高年级学生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饼的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二,到底哪份月饼多?引导学生先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画图过渡到通分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数的比较的具体算法,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知识,也发展了数学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塑造系统完整的核心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数学的实用性
在数学的学习中除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型的学习,还有和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数学知识,在这类知识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如统计类知识,最基本的四则运算等在生活中是切实用到的实用知识,其实在数学学习之初,学习数的认识和加减乘除基本运算都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的,只是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丰富,专业性的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性的关注越来越弱,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项学习任务在进行,联系实际的能力也逐渐被削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条形统计图》为例,可以在备课时提前一个多星期给学生布置一项需要进行统计的作业,如每位同学对自己一星期的到校时间进行记录,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这节课的知识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到校情况做自己的到校时间条形统计图,并讨论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不仅学习了统计的知识,更切身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还可以运用到自己做作业时间的统计、睡觉时间的统计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和别的同学之间的差别,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作息,为数学的学习增加更多的人文气息,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创新作业布置,在练习中提升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在作业布置中,多采用习题进行巩固,复习亦是如此,题海战术下的教育只是应付考试,但从长远而言,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塑造。因而在数学的练习和巩固中教师创新数学作业布置的形式和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在作业中理论联系实际,甚至可以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等,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3.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导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课堂内外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从课堂的教法学法,课外的数学学习的辅导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关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相统一的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小霞. 浅谈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01):8-9
[2]蒋燕.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和数学思维能力提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