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流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浅析

2020-12-15叶宏杰徐鑫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空间设计

叶宏杰 徐鑫

摘 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流动壁垒被打破,大批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于是就形成了大规模的农民人口流动,这其中也包括了许多随父母进城的未成年孩子。流动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另外,户外活动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有着促进作用,儿童户外活动的缺失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但事实上,根据查阅资料以及实际调研,我们发现流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现状并不如人意,因此,更需要对流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做出更多研究与探索。本文的研究以流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活动空间和流动兒童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因素,得出流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空间既需要满足流动儿童游戏的功能性需要,还要满足流动儿童心理的成长需求。

关键词:流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空间设计

一、研究意义

流动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接触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会形成自己看待和认识社会的印象以及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方式,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与一般流动人口不同,频繁的流动,会给儿童的心理以及情感归属上造成压力,并且社会适应能力出现困难。户外活动空间是儿童成长的特殊课堂,不同于室内空间的是,儿童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中接触到新鲜事物,释放内心的压力,在玩耍中他们的认知、思维能够得到提高,眼界得到开阔,通过户外活动游戏的方式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利。儿童户外空间的设计通过综合的创意设计理念,为儿童提供一个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游戏场所,充分发挥儿童快乐的天性。同时,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相处玩耍,能够消除心理落差,使流动儿童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绪宣泄得到释放,能够最大程度地缓解儿童负面情绪。同时也为流动儿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奠定基础。此外除了对流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策略进行总结以外,还能为以后针对流动儿童设计的户外活动空间提供一定参考。

二、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一)心理上的自卑孤独感:随父母迀徙的过程中,流动儿童面临角色转换等适应性问题,心理易出现某些变化,同时与城市儿童丰富的生活对比,心理上会有落差感,且对自己社会成员身份的认同以及在情感上对城市的归属程度会存在疑惑。

(二)文化价值上的差异:迁徙前本身所带有的认知与现在的城市有所差距,两者相互作用融汇成共同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易导致儿童出现文化认同障碍,加剧自身的焦虑感和迷茫感。另一方面外界群体的接纳与认同。现如今“农民工子女”等歧义化身份标识易使流动儿童产生受歧视知觉,不适感与陌生感使儿童邻里交往意愿度普遍偏低,与朋辈同学交流减少,难以感知社会接纳与身份认同。

(三)学习上的困难处境:流动儿童随父母四处辗转,各地学校的教育良莠不齐,教学方式存在差异,这容易导致流动儿童的知识结构出现断层,课程无法连贯衔接。同时,家庭经济的限制,以及父母繁忙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成绩,流动儿童的学习方式局限在了课堂。同时父母对于孩子本身的期待过高,让没有达成学习目标的孩子容易有自责感。

三、城市流动儿童的活动游戏现状

(一)学校游戏的设施缺乏: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一些流动儿童就读的民办学校,户外活动空间比较简单且缺乏规划,单一的操场缺乏相应的运动设施。除了集体活动以外,自由玩耍的条件受到局限。

(二)家庭游戏的监管缺失:一方面,由于生活的窘迫,流动儿童的活动范围被拘束在了居住空间,基本的生活空间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缺乏健康有益的家庭生活。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繁忙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空余时间,这也就导致了孩子缺乏有益的课外活动。孩子通过网络虚拟世界以及电子游戏来了解外面的真实世界,虽然有这助于流动儿童学会基本的电子设备操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融入快节奏的城市社会生活,但是毕竟网络游戏是虚拟的,存在局限性,过于痴迷于网络也会影响了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社区游戏的场地隔阂:流动儿童进行的社区游戏是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外来务工人员所租住的相对封闭的居住环境与基础设施的不足,也阻碍了流动儿童将社区游戏扩展至更广阔的范围。且有些流动儿童生活的社区很少有公共活动场地,他们每天放学之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与同辈朋友之间的交流仅保持在学校。

(四)儿童活动空间的现状存在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儿童活动空间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占地空间狭小、娱乐设施设备陈旧单一、整体布局不合理、存在着安全隐患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需要具备创新性,考虑流动儿童实际的情感需求,符合流动儿童的心理期待,而不是照搬照抄,要让儿童能够有兴趣地投入到玩耍之中。

四、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案例简析

关于针对流动儿童校园或者是社区的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案例很少,但通过国内外优秀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结合流动儿童的心理特征,依旧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设计师傅英斌农村留守儿童打造的乡村儿童乐园——乙未园(见图一、二)。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废弃材料被合理利用后,一个属于孩子的游乐园就“诞生”了,在过程中当地村民和儿童积极参与,从“场地”到“场所”这样的设计,显得更有意义!

(二)土耳其绚丽安心的游乐园(见图三)。不同区域类型的游戏设施,给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更多的选择,颜色丰富的游戏器械,除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外,也让孩子在玩耍过程中释放了自我的天性。且高低错落的看台,方便了家长照看游戏中的孩子。

五、流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原则探究:

(一)安全性原则。在儿童开始户外活动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安全性原则,即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在空间环境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免车流量大的地方,在游乐设施的选择和细节把控上,要注意器械边角的保护,最大程度上避免儿童在游玩过程中受到伤害。另外,游乐设施以及场地材质的选择上,要选择对人体无害的环保材料。

(二)主动参与性原则。在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要以儿童为本,应当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行为、喜好、习惯自主地选择游玩方式,甚至在设计过程中,也可让儿童一起参与进来。一些游戏器械甚至可以运用身边废弃的材料,如废旧车箱、车胎等进行废物利用的创作,除了提高主观参与度的同时还能开发流动儿童的思维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

(三)朋辈交往需求原则。针对流动儿童来说,朋辈的交往显得尤为的重要,优质的朋辈交往活动能够帮助流动儿童走出内心的困顿,在游戏的过程中,解放自我。体验感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应当要能在功能分区上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多种交往方式,满足儿童不同要求的游戏体验,提高儿童之间的交往品质。

(四)亲子互动性原则。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除了要以儿童为出发点外,还要考虑成年人的使用感受,流动儿童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游乐设施配置中,也应当考虑儿童和家长一起游玩的器械,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同时流动儿童的父母一般工作较为繁忙,休息座椅等公共设施也应当考虑在内。

(五)寓教于乐原则。流动儿童学习习惯或者学习经验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将学习与游戏结合进场地环境,能够让儿童的学习被动性转化为学习主动性。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以及游戏设施的引导,对儿童的认知、判断以及思维的活跃都有影响作用。

(六)空间内容的丰富性原则。在儿童户外活动中,游戏设施不能过于单一,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组合,如智力型、体力型、冒险型等等,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应当要考虑儿童的感官感受。除此以外,户外活动空间氛围的营造,一些活泼俏皮的景观雕塑小品也可融入其中。

六、总结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流动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大众、慈善机构等的关注,并且予以帮助,但是问题并非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通过资料调查,发现目前大家所重点关注的方面,是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层面上,对流动儿童问题进行讨论以及探究,但却忽略了流动儿童活动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户外活动空间环境为流动儿童提供与周围人交往的平台,是满足其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场所,在户外活动空间中,一方面,游戏可以推动流动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户外游戏,流动儿童能够更好地缓解情绪问题,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Z2):209-213.

[2] 赵倩妤,葛颖.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现状与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7):89-90.

[3] 吴炜.流动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与社会融合[J].体育与科学,2017,38(05):37-43+75.

[4] 周国峰.浅析流动儿童的学习行为特征及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2020(09):31-32.

[5] 林家立.基于自然体验的留守儿童户外活动分析与空间营造[J].艺术教育,2018(10):99-100.

[6] 李宇宏,徐紹民.城市儿童游戏场空间构成研究[J].新建筑,1999(06):13-15.

[7] 杨茂川,唐敏.诱发儿童交往行为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研究[J].创意与设计,2015(01):70-77.

[8] 李洁.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讨[J].大众文艺,2017(22):67.

[9] 宁晓敏,梁亚坤.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趣味性探讨——以公园景观小品为例[J].艺术科技,2016,29(07):341.

[10] 王洪阁.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及游戏行为的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2(05):92-93.

作者简介:叶宏杰(1995—),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学生,艺术设计硕士,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徐鑫(1995—),男,汉族,浙江衢州人,学生,艺术设计硕士,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空间设计
商业综合体中的儿童娱乐空间设计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关于流动儿童融入体育课堂的研究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