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与传播研究

2020-12-15聂凯

绿色科技 2020年13期

聂凯

摘要:指出了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是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建筑群形式构建的一种城市主流文化消费综合业态。阐述了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概念,接下来对其历史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就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传播性,及其传播者、接收者、传播媒介以及传播特点渠道和传播内容进行了分析。为以后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文化建筑传播;文化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3-0205-03

1 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概念

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将城市公共文化,文化综合体建筑,城市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化的角度描述各种城市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将继续成为继承和引领城市文化的文化载体。“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不同于“城市综合体”和“旅游综合体”,主要区别在于“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几乎不强调业务功能。“城市综合体”执行强大的业务功能,尤其是在大型办公建筑中,这些办公建筑可以在综合建筑中租用和出售,而“旅游综合体”通常移植到关键区域的住宅文化综合体建筑中[1]。“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是以文化消费为核心的文化建设集团,其主要内容是文化消费。而这种文化建设群体构成了城市创造文化生态。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组成部分包括城市的特定文化资源或独特的文化基因,宣传,指导,整合城市的文化消费。大多数消费者内容具有文化和创意元素。分布在城市的中部和周边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创意生态系统。

2 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历史发展

2008~2010年,文化产业公司单位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4.2%,远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2]。2010年,中国文化及相关工业企业增加值12720亿元[3]。文化产业变革使得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正在增加。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带动了对文化市场的需求。文化市场的供给也同时增加。过去,文化部门是一个机构,文化体系的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在“十二五”期间,很多地方都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十二五”规划。技术与文化相结合,民间资本的进入使得文化进一步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意味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来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力量的目标。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增强相关产业的文化意義,扩大文化产业链。它在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整合旅游以及促进旅游的文化消费方面发挥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里程碑,中国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文化部前部长蔡武表示,按照平均增长率,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GDP的5%,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4],文化产业的目标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是可以预期的。

3 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规划和咨询的角度来看,文化建筑综合体是面向文化的区域综合发展,这意味着根据特定的文化资源和土地基础形成综合土地开发。全面建设文化园区,文化消费区,文化创意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房地产开发区等,为文化产业提供优质的集会场所。作为收集综合文化产业功能的特定空间,该区域综合发展文化综合体建筑是跨行业的收集区域和区域经济体系,可以作为文化体验的目的地。核心级别: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在有效引导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的前提下,有效地指导文化综合体建筑场地的功能布置和实施,并形成合理,科学,优化的土地利用方法,以有效保护当地生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对大众化,区域和财富关系,设计有利可图的文化商业模式,继续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有效参与当地人民的生活,以使政府满意和企业受益做。对文化综合体建筑进行设计创新。从产品规划到特定的园林绿化布局,建筑和休闲设计都体现了创新思想并塑造了原始的创新效果。主题概念是驱动总体情况的元素,市场指导的核心,文化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概述,土地使用的前提以及业务模型的抽象表示。就文化建筑综合体而言,应反映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即根据文化氛围构成特定假日生活方式的事物。

从规划实践的角度来看,上述4个层次都有一定的进展和深度,旅游规划已从最佳土地利用演变为文化商业模式创新,文化综合体建筑产品设计创新也发生了变化。总体而言,当前和未来的旅游计划将随着“土地价值的优化利用,文化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文化综合体建筑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及主题概念的组成”而逐步发展。

4 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传播

4.1 传播者

第一个是直接沟通者,即建筑师本人,第二个是间接沟通者,包括文化部门的管理层,经理和所有者,他们有权对建筑活动做出决定,控制交流活动。建筑师是大多数建筑物中最重要的沟通者,领导整个设计团队(包括城市,建筑及其他相关专业),并领导建筑物的扩散。与其他传播者相比,文化建筑综合体的传播结构更加复杂,并且包括一些专业的设计师,例如声学工程师和光学工程师[5]。在文化传播中,传播者之间的间接传播有很大的不同,传播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甲方。

4.2 接收者

(1)直接接收者的特征是进入文化建筑综合体并在文化建筑综合体之间直接或清晰地观察文化建筑综合体。与其他接收者相比,接收到的信息是未经处理的直接信息,因此可以确保信息质量中最重要的客观性。员工和所有者:文化公园内文化传播的文化接受者和文化公园结构的直接接受者受众:两个直接接受建筑和内部文化的人。为了接收和学习大量信息,大多数观众进入建筑物进行体验直接观察。

(2)受益人之间的特征是不能直接参观文化公园,但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和其他信息媒体来学习如何建设该遗址。保持兴趣。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将其直接转换为“用户”。

4.3 传播媒介

根据狭义和广泛的媒体认知,可以传播文化复合体的媒体有两种。狭义的含义是建筑信息的直接物质载体。它主要附着于由建筑师和周围建筑元素设计和改造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并且包括一系列纸质或电子文档,例如建筑师的素描概念,图形设计和建筑图纸。除了架构外,广义上的媒体也是公共媒体和舆论的领导者。它主要包括电视组织,报纸和互联网等具有媒体和接收者双重ID的媒体组织,并积极参与主观尝试,以在体系结构报告中传达信息[6]。

4.4 传播特点

(1)广泛的交流。由于公众的开放性,文化园区的开放性决定了交流的范围,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交流的范围非常广泛。

(2)作为当地和公共文化的中心,拥有大量信息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可以最好地反映建筑中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信息的丰富内容和接收者对信息的期望与满足媒体信息需求的其他类型的建筑物基本无法相比。

4.5 文化建筑综合体的传播内容

体系结构可以传达给媒体的信息是有限的,对有限信息的丰富解释是体系结构的吸引力。简而言之,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内容可以分为4个方面:生活方式,美学指导,思想和情感表达以及时空背景。此内容主要表示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并且受到通信环境和其他通信设备的干扰。

4.5.1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发展是建筑最重要的品质。人类对建筑物的使用意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功能的影响和限制,并且通过建筑的发展历史,从只能保护洞穴和房屋的发展不受风吹雨打,已经演变成许多类型的建筑物。它代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复杂的生活方式[7]。这种生活方式与人们的价值体系密切相关,并促进人们的价值体系不断发展。房屋是一样的,其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设计文化建筑综合体时,建筑师使用建筑特征来确保其思想以合理的方式传播。随着信息流通的加速和精神消费的增加,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娱乐和休闲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休闲区的面积比也增加了[8]。

4.5.2 审美的引导

该建筑是应业主要求定制的产品,建成后必须经过公众审查,因此必须基于双方共同的审美标准经过业主和公众的双重批准。建筑作为一种美学框架的媒介是模棱两可的,但作为人类生活的物质环境,它以强烈的存在感培养,映射并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当建筑师,业主和公众之间的审美矛盾显而易见时,建筑师会选择审美标准。当建筑师怀疑传统标准并试图建立新的审美秩序时,公众最初习惯性地拒绝了它,但是如果大多数人能正确地运用和征服它,整个公众舆论就会落入一种新型的审美标准中。在审美交流方面,文化建筑群与其他建筑物没有什么不同,并且由于它们具有满足公众利益和建筑重要性的能力,因此文化建筑群更加深入,广泛和分布广泛。但是,如果建筑师和公众的审美观之间存在差异,那么冲突将变得更加严重,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4.5.3 表达思想和感受

每个设计对象都反映了其支持的思想、感觉和态度。建筑工作向沟通者传達了鼓励和维护,同时还讲述了最适合发展的生活方式。文化建筑综合体为我们提供了庇护所,同时也发出了成为特定群体的邀请。除了功能之外,文化建筑综合体本身的外观通常可以反映人们思想体系的变化。当建筑进入公众视野时,无论人们如何评价,传统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并且正在建立新的价值体系。文化建筑综合体成为我们思想或情感的代言人,建筑物说话的原因之一是其将情绪记忆与建筑物细节相关联的能力。

5 结语

文化中心下的城市综合体是独特的建筑空间设计,景观空间设计和装饰空间设计,用以说明新的综合设计趋势和新的文化设计背景。

参考文献:

[1]陈光辉.城市中心区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理念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9(27):58~59.

[2]娄梦琛,鲍艳红.浅谈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外观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之融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994.

[3]李 冬,韩海龙.浅析城市中心区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理念及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8):15~16.

[4]田 晓.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景观设计探究:评《图解传统民居建筑及装饰》[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36.

[5]王桢栋,阚 雯.城市建筑综合体文化艺术功能的价值研究[J].城市建筑,2015(22):14~18.

[6]周 倜.基于多功能智慧灯杆的杭州市富阳区桂花路智慧街区项目[J].照明工程学报,2020,31(1):3~4.

[7]向 勇.独立书店的价值定位与营造策略[J].人民论坛,2019(23):126~128.

[8]钟 中,马 影.深圳文化综合体的集约化设计研究[J].新建筑,2019(3):71~75.

[9]方利娟.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室外景观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7.

[10]杨涛涛.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组织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11]李铁军.基于城市空间文化的万达商业综合体建筑形式创作研究:以哈尔滨万达商业综合体为例[J].城市建筑,2013(7):137~140.

[12]王桢栋,邬梦昊,戴晓玲, 等.城市综合体与城市步行及地铁系统的整合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9(6):63~71.

[13]朱燕枞.规划思维指导下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策略:以莱芜赢城综合体项目为例[J].规划师,2019,35(z1):27~31.

[14]唐 正.基于空间开放性的城市文化中心设计研究:以南宁市良庆区文化中心综合体建筑设计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15]陆 昊.老旧城区内的文化类建筑综合体:浅析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方案设计[J].建筑与装饰,2020(5):36~38.

[16]李星星.城市建筑与造型无关[J].美术观察,2018(5):20~21.

[17]路 凯.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特性及其设计方法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9(36):42.

[18]童 曦.中国中小城市文化建筑综合体的空间共享化问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19]张孟盈伶.建筑综合体对城市中心区现存问题设计策略[J].大科技,2017(11):303~304.

[20]鲍亚仙.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型文体综合体项目设计初探: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奥林匹克中心项目为例[J].华中建筑,2018(8):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