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2020-12-15夏士刚
夏士刚
摘要:指出了落叶松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适应能力较强,在多数地区均可造林栽植,其用途广泛、实用性强,发展的前景广阔。结合实践,对落叶松的育苗造林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包括选地与整地、种子的处理、栽植造林、造林后的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供参考。
关键词:落叶松;育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3-0180-02
1 引言
落叶松,学名为Larix gmelinii (Rupr.) Kuzen.,是松科落叶松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是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等地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耐瘠薄、抗干旱的特性,在土层浅、肥力低、土质差以及水分少的北方山地也能快速生长,并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林时间早、出材多、材质好、用途广等优点,既是我国山区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也是薪材、造纸以及绿化景观的主要树种。进行落叶松的育苗造林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一般苗木的类型不同,育苗造林的技术有所差异,对于容器苗来说,其苗木根系带土坨,可以在栽植的过程中保护根系免受损伤,因此苗木容易成活,造林技术的难度也相对比较简单,而裸根苗不带土,在起苗、运输、栽植的过程中细小的根容易受到损伤,对其成活率产生不利的影响。苗木造林的成活率一般受到苗木的质量、树龄、栽植的时间、栽植的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移植苗有着长势发达的根系,茎粗壮,造林的成活率一般比原生苗要高。落叶松的造林一般选择生长2~3年的苗,可有效提高成活率,如果栽植地上杂草长势繁茂,造林可选择生长3~4年的幼苗[2]。现结合笔者实践,对落叶松的育苗造林技术进行简要的探讨与总结。
2 选地、整地
落叶松的育苗地土壤要求疏松、有良好的排水条件、pH值在6.5~7.5的偏中性条件或者微酸性条件的壤土、沙土。土层的厚度要求至少在50 cm,土壤的肥力水平佳,地势平坦,有较为便利的灌溉条件,尽量避开风口地、爽口地。切记土壤过于黏重的黏土、草草炭土、涝洼地不可用于落叶松的育苗[1]。
落叶松幼苗的根系长势弱,扩展力不强,因此苗圃地土壤要求有较好的透气透水性,要求做好土壤的整理工作,包括翻耙、清杂、整平等工作。整地可分别在春季、秋季进行,秋季整地要求在土壤上冻之前进行,整地深度控制在25~30 cm为宜,整地后及时耙地,为积雪、土壤的风化创造条件;春季整地一般在土壤解冻之后进行,整地深度在20 cm左右为宜,之后进行耙地,深度至少达到10 cm,随时整地随时耙地,确保表层土壤细碎、没有大坷垃[1]。翻地耙地结束后及时做苗,落叶松不耐涝,可做高10 cm左右的高床,长、宽分别在20 m、0.8~1m左右。
3 种子的处理
落叶松种子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首先将种子浸泡到0.5%高锰酸钾溶液中4 h进行消毒处理。之后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转移到温度约45 ℃的清水中24 h再次进行浸种处理。之后捞出将种子充分沥干,并与3倍体积的锯沫进行混合后放到发芽坑(位置选择在背风向阳处,深×宽分别为50 cm×50 cm左右)中进行催芽,上方覆盖1层塑料薄膜,晚上再覆盖1层草帘。每天翻動种子1次,当发现30%以上的种子咧嘴时即可播种。
落叶松的播种最合适在地表的温度稳定超过10 ℃时进行,播种前先对苗床灌入足够的底水。播种方式选择条播,沟幅宽、间距、深度分别控制在10 cm、20、1 cm,播种结束后在种子上方依次覆盖1层过筛的沙壤土(厚度约1 cm左右)、1层稻草,要求地面全部被覆盖住即可,覆盖结束后及时浇水。之后每天勤喷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上处于湿润的状态即可,一方面起到保墒保苗作用,另一方面创造适宜幼苗出土的条件、防止发生日灼现象。当30%~50%的幼苗出土时即可将覆盖的稻草部分揭开,当苗齐后全部揭完稻草,要求在傍晚或者阴天揭草,之后及时浇水1次。播种量控制在75~90 g/hm2,产苗的数量可达到156~225万株/hm2。播种还可以采用容器育苗的方法,将提前进行浸芽、催种处理的种子点播在提前装满基质并消毒的容器袋内,播种量控制在3~5粒/穴;播种结束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最后每天加强水分管理,少量多次喷水;其他的管理同常规。一般来说容器育苗的成活率更好、苗木的品质佳、抗病能力更好,目前在苗圃育苗中推广比较多[2]。
4 苗期管理
落叶松的苗期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后期。出苗期即为从播种到幼苗出齐这段时间,此阶段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水分运筹,保持垄面处于湿润状态。生长初期即为齐苗到快速生长期之前的阶段,此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土壤的水分及温度调控,通过除草松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幼苗的抗性水平,为幼苗尽快进入旺盛生长期奠定基础。快速生长期是苗木的新梢长出到高快速生长结束这段时间,此过程中主要是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进行追肥、灌溉,为苗木的快速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及水分条件,培育出更多的大苗、壮苗。
5 造林
5.1 造林地的选择及整地
造林之前要选择适合的造林地,半阴坡、半阳坡、阴坡、沟谷地等均可作为落叶松的造林地,造林地适宜的海拔高度在800~1600 m,随着地理位置的由北向南分布,造林地的适宜海拔高度逐渐增加[3]。造林地的土壤要求土质疏松、有良好的透气性,土壤过于黏重的湿地不可用于落叶松的造林。此外,林地土壤的酸碱度也是影响落叶松造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要求pH值处于中性水平或者微酸性,总盐碱度在0.1%以下。
造林之前对造林地进行整理,先将地块上的杂草消灭干净,一来可以有效积蓄土壤水分、促使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二来可以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创造适合落叶松幼苗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整地一般有3种方式: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对于坡度比较平缓的草地上或者没有经过伐根处理的旧采伐迹地上,可采取全面整地的方式,将土壤中的草根、石块等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对于坡度较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块上,可采取等高水平带状整地,带的宽度及行距分别以1.5~2 m、1.5~2 m为宜。对于较稀疏的灌木林地或者伐根没有清除的旧采伐迹地等,整地可选择块状的方式。整地的时间一般在雨季进行。
5.2 苗木的选择
造林后苗木的成活率及保存率直接与造林苗木质量的选择密切相关,质量好、顶芽饱满、长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幼苗造林的效果明显比劣质苗的效果好[1]。因此要求选择优等落叶松苗进行造林。一般选择生长2~3年的健壮苗,可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如果栽植地上杂草长势繁茂,造林可选择生长3~4年的健壮幼苗。
5.3 起苗运输
起苗要严格按照技術要求实施,要求综合栽植地及苗圃地的气候条件,一般起苗的时间适合在10月中下旬,起苗前的4~5 d浇透水1次,确保土壤的湿润松软,便于起苗、防止对根系产生损伤。起苗要求主根长度必须在20 cm以上,动作尽量轻缓,不可使蛮力硬拉。起苗后按照不同的规格捆好,每捆的苗木数量为100株。苗木运输之前要对根系进行蘸根处理,并包裹1层湿润的草帘,避免运输过程中根系失水过快,期间要及时喷水保湿。
5.4 栽植造林
落叶松的造林在每年的春季、秋季均可进行。造林时要求边填土边提苗,确保不发生窝根,且要求将苗扶正、填土后充分踏实。为了避免出现“冻拔”现象,可在造林后的第2年春季土壤化冻后再对苗木的根系土壤进行踩踏1次,以确保土壤与根系接触紧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3]。
6 造林后的管理
落叶松造林后的前5年采取除草松土、抚育等措施,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创造利于幼苗生长的环境。8~10年后林分即可郁闭,此时可结合实际条件开展修整抚育等措施,以合理地调整林间的光照透风条件。造林15年后在林间进行伐除定株、疏伐等,以控制林间的密度处于合理的水平[4]。
落叶松林间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落针病、松毛虫等。立枯病的防治,可在齐苗后7 d左右选择1%波尔多液、40%多菌灵溶液等对准幼苗喷施,用量控制在1500 g/hm2左右,每隔10d左右喷1次,连续喷3次。在落针病的防治上,可选择40%多菌灵溶液等对准植株喷施,对病害的扩散蔓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松毛虫的防治上,尽量不要将落叶松与其他松树进行混合造林,最好与阔叶类树木进行混植[5,6]。
参考文献:
[1]曲 颖.浅析落叶松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109.
[2]于性军.浅析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1.
[3]于立今.试论如何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J]. 农技服务,2017,34(5):120.
[4]崔香今,金正律.浅谈落叶松的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49.
[5]于青春.浅谈如何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J].现代农业研究,2016(4):40.
[6]郝长彬,于洪侠,李成河.如何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J].黑龙江林业,20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