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2020-12-15高建斌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杨震全党强军

高建斌

信仰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它既不时尚,也不新奇,还让人觉得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特别在追求数字和速度的今天,大家甚至无暇问上自己一句:我的信仰是啥?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2019年5月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无论干部党员、青年,常常会提到一句话,叫做“坚定信仰”。那么,究竟什么是信仰,又怎样才能坚定信仰呢?

(一)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信仰的引导作用

显然,信仰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内心世界的不同外在表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仰是行动之母。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为着民众的自由与解放,无数仁人志士向着"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奔跑。那当中,有出自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有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有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是什么让这些不同家庭出身的人们放弃所有,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且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当然是信仰。他们深知只有这种信仰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种信仰才能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正是在信仰的指引下,他们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国为民、奋斗不止的征程。这就是信仰的导向作用。

(二)前进,奋斗在信仰的照耀下——信仰的引导作用

信仰是人生的动力。柏拉图说,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了双重武装。而我要说,如果有了坚定的信仰,"神马"都是浮云。60多年前, 军事医学科学院老专家周廷冲、黄翠芬夫妇,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以后,毅然放弃优越的海外生活,谢绝美国当局提出的丰厚待遇,冲破移民局的百般阻挠,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偷渡”回国,“解放祖国我们没有流血,建设祖国我们要多流汗”,正是本着这样的信念,夫妻两人无私奉献、勇攀科研高峰,才携手书写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为迄今为止我军唯一一对夫妻院士。是什么给了他们难以置信的力量,让他们执著前行、奋斗不止?是信仰。的确,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使我们创造超越生命的奇迹;信仰的力量是无畏的,它可以使我们激发藐视一切的勇气;信仰的力量是无我的,它可以使我们奉献所有甚至宝贵的生命。有了信仰,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始终一往无前。

(三)理性,慎行在信仰的神圣下——信仰的约束作用

约束作用根源于对信仰的敬畏。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而信仰的主义或教义一般都会向其信奉者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如果你胆敢违反,你就会受到惩罚。这种信息足以使信仰者在举手投足之前,在内心做个简单的价值判断以衡量利弊。汉代有个清官叫杨震,曾经举荐一个叫王密的人当了县令,按现在的说法,这叫知遇之恩。这王县长很懂人情世故,有天晚上专门给杨震送去一批金银钱财以示感谢,结果杨震硬是不收,还批评王县长: "过去我推荐你提拔你,是了解你的能力品行,想不到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王县长客气说: "只是一点小意思嘛,这深更半夜的,也不会有人知道。"杨震说: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說没人知道呢? "结果这礼就没送成。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了信仰,就会有敬畏,就会有约束力。 201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江苏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曾谆谆告诫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想都不要想,一触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线。信仰——敬畏——他律——自律,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人有敬畏之心,才能有慎惕之虑;有精神追求,才能更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坚守内心的信念,用思想的自我净化推动作风的主动作为。

一段时期以来,神州大地、全军上下都在热议"强国梦、强军梦"。无论强国梦,还是强军梦,都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向往。涓流汇海,聚沙成塔,只有我们每个人共同"给力",才能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作为这支伟大军队中的一员,只要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记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要求,以进取之心,创业之智,开拓之勇,昂扬之气,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在实现强军目标的进程中,体现出自己辉煌的人生价值!

对于信仰的思考却远不能结束,甚至将伴随我们一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深入地思考信仰这个问题,都能树立正确的信仰,并用一生的实践来坚守信仰。

猜你喜欢

杨震全党强军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强军战歌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从《强军》,看强军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欲“强国”必须“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