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县笋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0-12-15金爱梅
金爱梅
摘要:结合四川峨边县笋竹资源状况和笋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探讨了笋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笋用竹林资源管理、延伸产业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骨干带动作用、建立峨边“一县一品”笋用竹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笋竹资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3-0138-02
1 引言
峨边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峨边县)是竹资源分布大县,主要有三月竹、油竹、方竹、蜘蛛竹、牛尾竹、苦竹等20余种,面积达30余万亩。拥有出笋期长、产量高、口感独特的八月竹、油竹、三月竹等特色竹笋资源[1]。其中三月竹是我国独有的珍稀笋用竹资源,三月笋品质上乘, 因曾上过国宴而闻名遐迩,现有竹笋加工企业13 家,竹笋作业合作社14个,年产值近6000万元,“峨边竹笋”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 竹笋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2.1 竹笋资源情况
该县三月竹林资源分布广泛,测算面积达20万亩左右。相接的马边、美姑县有少量分布,面积约7.5万亩。该县三月竹林面积占全国三月竹林总面积的72.7%,其历史平均理论采笋量,每年可达30万t鲜笋[2],以无污染、肉厚、嫩脆、鲜美可口、富含纤维质而著称。
三月竹林从2008年开始开花死亡。目前,开花面积达20万亩的90%以上,从竹子开花恢复到开花前的竹笋产量,需要8~12年。
笋用八月竹林培育工作稳步推进。该县八月竹林品种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大,适宜发展笋用林的竹林的土地面积很大,生产竹笋食品潜力巨大。截至目前,该县已发展八月竹笋用林2万多亩,14个专合组织,通过“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带动该县林农就业1130户4530人以上,竹笋产业已成为该县笋农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2.2 产品产业链不断健全
现有竹笋加工企业13 户,年加工鲜笋能力总和1.5万t。其中,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户,主要产品为清水笋、盐渍笋、干笋和香辣调味笋。分别取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2018年实际加工量为3600 t左右(外购竹笋 1080 t),营业收入总和约5920万元。
2.3 竹笋产业扶贫作用凸显
该县按照“产业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把培育和壮大竹笋产业作为扶持重点,大力推进“竹笋+脱贫”战略。自2016年以来,结合“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发展八月竹、苦竹等,修建通往竹笋林区的产业路,2018年采笋量1250 t, 收入496万元。带动了1000余户贫困户、53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3 存在的问题
3.1 三月竹生产状态原始
竹林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中、高山林区。长期以来,由于采笋期过量采笋,不留笋养竹,形成“有人采笋、无人管林”的不良局面,三月竹处于自生自灭和掠夺性采笋状态,天然竹笋产量逐年递减,面积逐步缩小、品质明显降低。实际采笋量最高峰(2004年)曾达到15万t,其后逐年递减,2012年采笋量2万t,2018年0.125万t。
全县现有13 户竹笋加工企业,除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户外,均为小型企业,所从事生产加工调味笋、清水笋、笋干、盐渍笋等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笋衣、笋汁饮料、笋汁酒等尚无一家企业开发;严重缺乏笋材保鲜储藏和精深加工的大型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引领,呈现“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特点。
3.2 三月竹笋资源管理体制不畅
目前,该县有20万亩左右的三月竹林面积,大多数生长在天然原始林木下层,属县国有林场,由于种种因素,致使很多笋竹林尚处于荒芜状态,经济效益难以实现。
在集体三月竹林中, 竹林的产权不够明晰, 影响了农民培育、经营竹林的积极性。
3.3 經营管理粗放
由于经营管理不科学规范,竹林普遍存在“一低一多一少一小”状况,即竹笋产量低、挖笋多,投入少,竹子越变越小,低产林较为普遍。本地现有13 户竹笋加工企业中有4个以上商品标识,产品缺乏“峨边竹笋”品牌优势。
3.4 笋竹产业工人缺失
在笋竹种植、抚育、砍伐、产品粗深加工、竹编、竹工艺、家居设计、竹材料处理、竹雕刻、竹家具、打磨、喷漆等工序中,产业工人严重缺失,需要培养大量的竹产业技术工人。但峨边县财政困难,缺乏培训资金,不能有效地开展技术培训。
3.5 资金投入不足
在依托脱贫攻坚、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支持和解决一部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竹基地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地方财力无力承担;同时,农民认识不足,重消耗、轻发展,多渠道引资能力差。
3.6 没有专门的业务指导机构及人员
目前该县竹笋生产尚处在对天然三月竹林的掠夺式采集和人工八月竹林的探索性种植,探索性的发展阶段,缺乏专门的业务指导部门进行专业技术服务和规范化的技术规程指导,靠天吃饭现象严重,经严重影响该县竹笋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3]。
4 对策与建议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县竹笋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使竹笋产业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4.1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资金保障
尝试探索建立峨边“一县一品”竹笋产业的可行性。落实竹产业发展以三月竹为主,八月竹、紫竹为辅,其它竹种为补充的“一县一品”竹笋产业,策划《峨边县“一县一品”竹笋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竹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天然三月竹林低效林提质改造、人工丰产笋用八月竹林培育、竹林风景线建设方面有条件地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4.2 强化资源保护 推进基地建设
建议在加强资源保护工作的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结合《四川省竹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定向培育”和“复壮为主、新造为铺”的思路,切实解决竹类种植过程中的种植、管理等技术规范性难题,指导全县竹农按规范操作。同时进行示范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竹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4.3 延伸产业链 拓宽致富路
不断拓宽全县竹产业链,就要依托脱贫攻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专项建设等项目,扩宽招商引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鲜笋保鲜、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通过森林康养及森林(竹林风景线)观光项目的发展的发展,把竹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融入到其中,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健康发展。把发展竹产业作为推进精准脱贫,富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4.4 重视品牌推广,扩大市场影响
“峨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已经获得原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创建,促进“峨岭云边”、“黑竹沟”等品牌打造驰名商标。推动峨边竹产业发展,提升峨边品牌影响力。
4.5 建设高素质竹产业人才队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骨干带动作用
建议聘请专家研究竹笋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并申报成立竹产业研究专家工作站(所)。深入基层开展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帮助解决竹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利用培训项目,开办竹种植、加工、竹工艺品、竹编等培训班,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育好一批笋竹产业工人[4]。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竹产业的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竹产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5]。
参考文献:
[1]李志宏.峨边彝族自治县竹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魏洪建,陈志平.峨边县三月竹笋产业发展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9(3).
[3]郭亨孝.四川竹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路:在全省竹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J].四川林业科技,2004(2).
[4]陈其勇,王统强,陈元贵.四川沐川县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世界竹藤通讯,2014(4).
[5]王 鑫.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