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地区多头切花菊周年栽培技术

2020-12-15范方喜郭承芸张远福陈远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2期

范方喜 郭承芸 张远福 陈远华

摘要    本文從多头切花菊茬口安排、扦插繁殖、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其周年栽培技术,以期为赣南地区花卉蔬菜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多头切花菊;周年栽培;赣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8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2-012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史[1]。切花菊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产量居四大切花之首[2]。其中,多头切花菊因其花色花型丰富、着花繁密、开花齐整、花期长等特点在国际切花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礼品花卉、庆典活动及美化居室等方面[3]。近年来,多头切花菊在国内市场用量快速攀升,已成为欧美、日本等花卉消费市场的主要种类之一。据报道,日本菊花的年进口量21亿枝,且有上升趋势,因而切花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国内普遍存在品种老旧、栽培技术落后和品质低下的问题,导致我国切花菊的出口量不甚乐观。

赣南地区发展多头切花菊产业具有四大优势,一是赣州市东接福建,南至广东,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二是投入成本小,赣南地区地租便宜,人工成本低;三是赣南地区热量丰富、严寒和酷暑时间短,无霜期长;四是政策优势,近年来赣南地区将发展“现代农业”列为六大攻坚战之一,设施大棚资源十分丰富[4]。因此,将多头切花菊和富硒蔬菜有机结合起来,探究切花菊+蔬菜栽培模式,制定周年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1    茬口安排

赣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时间短,无霜期长[5]。针对赣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多头切花菊的品种特性及定位,宜采用大棚多头切花菊双茬与一茬蔬菜的栽培模式(即春茬菊花+秋茬菊花+冬茬蔬菜)。一般春茬多头切花菊市场价格更好,秋茬多头切花菊品质更佳,而冬茬蔬菜的市场价格更为坚挺。因此,采用此栽培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好。

春茬菊花主要供应传统节日清明节,应以黄白菊为主,如黄金岛、露西尔等多头切花菊品种,12月定植,4月采收。秋茬菊花主要供应传统节日国庆节,应以红色系、粉色系、复色系等为主,可选闪耀红、波波粉、绿森林、安葵等花色鲜艳的多头切花菊品种,7月定植,10月采收。冬茬蔬菜可选用上海青等抗性强、病虫害少的蔬菜品种,以缓解因切花菊连作导致的土壤板结、土传病害频发等现象。

2    扦插繁殖

2.1    穗条选取与扦插时间

切花采收后,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为母株,将母株修剪1 cm左右高度,加强水肥管理,若日照时间小于12 h,需人工补光,以抑制花芽分化。扦插的穗条一般采用母株的顶芽,穗条长度控制在7~8 cm,长势保持基本一致,不宜过粗也不宜过细,剔除有病斑虫眼的穗条。

不同季节,切花菊的生根需要时间不同。春季温度低,切花菊扦插生根需35~45 d,一般需拱膜保温保湿,并需补光,以抑制扦插生根期间花芽分化,且补光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扦插生根的时间。秋季温度高,切花菊扦插生根需20~25 d,一般需要做好遮阴、保湿、控温等工作。

2.2    扦插

扦插前,先将插穗基部插入吲哚丁酸200倍液中5 s,以促进生根。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用泥炭∶蛭石∶珍珠岩=2∶1∶1的混合基质扦插,成活率在98%以上,且根系发达。扦插可在苗床或穴盘中进行,若扦插后需要短距离搬运,可使用苗盘,扦插密度500~600株/m2,扦插深度 2~3 cm。扦插生根期间,苗床湿度大、温度高,易诱发灰霉病和根腐病,为获得健壮无病虫害的扦插苗,可每隔2~3 d用多菌灵800倍液均匀喷洒扦插苗床或穴盘。春、冬2季气温低,需覆膜保温保湿;秋季气温高,需遮阴降温,并增加扦插苗喷雾补水的频率。待扦插苗根系较为发达后(一般在定植前3~5 d),开始炼苗,炼苗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开正午太阳曝晒,并保持苗床湿度。

3   定植

定植前,对棚内土壤进行深耕细耙,若土壤较为黏重,要添加谷壳、榨渣等改良土壤。施足基肥,遵循有机肥为主、无机化肥为辅的原则,施腐熟的花生饼肥3 750~4 500 kg/hm2、复合肥450~600 kg/hm2。土壤需消毒、杀虫、除草,可喷洒毒死蜱、咪鲜胺及适量生石灰,并用旋耕机将基肥、农药与土壤混匀。在定植前5~7 d,起垄做畦,床高25~30 cm、宽1.2 m;定植前1~2 d浇透水。春季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春茬菊花的定植密度相对小,60~70株/m2;秋季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故秋茬菊花的定植密度相对大,80~90株/m2。

为防止多头切花菊在生长过程中弯曲倒伏、杂草丛生,需在定植前覆盖防草地膜和支撑网。支撑网的口径不宜超过10 cm×10 cm,支撑网四周需用木条或竹子固定,且可上下移动,以便支撑网随切花菊的生长而升高。定植时,按相应的种植密度在支撑网的网孔中栽植,定植后浇透水。

定植后,需及时遮阴,以防因蒸腾作用植株水分流失太快,导致部分植株矮小或死亡。一般遮阴2~3 d,秋茬切花菊可根据实时温度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5 d,以防植株徒长。

4    定植后管理

4.1    補光遮黑

定植后,需开灯补光。一方面,延长切花菊的日照时长,加快切花菊营养生长的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另一方面,防止春茬菊花和冬茬菊花因日照时长短,植株营养生长缓慢,提前花芽分化,最终影响切花品质。补光的光照强度为每12~15 m2安装1个600 W的灯泡,补光时长不低于16 h,以18~20 h为好。当切花菊株高达到35~40 cm时,关灯停止补光,开始遮黑,遮黑原则是暗期时长不低于13 h,以14~16 h为好。遮黑可使用黑色塑料膜,优点是成本相对偏低,缺点是透气性差,容易造成水分凝聚;或使用菊花遮黑专用网,缺点是成本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遮黑材料。

4.2    水肥管理

多头切花菊定植后,第1周需保持土壤湿润,每隔2~3 d灌溉1次;第2周需控水,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停灯前每隔3~4 d灌溉1次,每次灌溉的水量逐步增加。停灯后,需控水,以促进花芽分化,灌溉频率为每10~12 d灌1次。

多头切花菊施肥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停灯前,施氮肥为主,适当施用磷钾肥,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停灯后,以施磷钾肥为主,以促进花芽分化及花蕾膨大。

4.3    抹芽、去蕾

植株生长过程中伴随腋芽的生长,当腋芽2 cm长时,应及时抹掉。抹芽过早,腋芽小,不易操作;过晚,腋芽基部木质化加重,抹除时伤口过大,不易愈合,且容易损伤主干。当植株顶端主蕾有绿豆大小时,应将主蕾及时抹除。过早,操作困难,易伤花颈;过晚,侧枝花茎变长,整体花形变差,影响切花品质。

4.4    激素调节

停灯前,多头切花菊因水肥、个体差异等原因而长势不同,或高或低、或粗或细,针对矮小的植株喷洒赤霉素并施氮肥。若植株细长,可喷洒B9并增加光照时长。植株现蕾后,在抹除主蕾后,需喷洒B9 300倍液,隔5~7 d再喷洒1次,以调节植株花脖子长短;破蕾后不可喷洒,以免抑制花瓣伸长,使花变小[6]。

5    病虫害防治

多头切花菊病虫害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定植前1 d,对扦插苗喷洒广谱性杀菌剂和杀虫剂,定植后每隔1周左右喷洒1次,以预防病虫害发生。广谱性杀菌剂和杀虫剂需替换使用,以防多次喷洒产生抗药性。

5.1    病害

目前,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为灰霉病和茎腐病。主要物理防治措施是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化学防治措施是喷洒甲霜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5.2    虫害

常见虫害为蚜虫、青虫、潜叶蝇。蚜虫用噻虫嗪防治;青虫用联苯菊酯和康宽;潜叶蝇用5%阿维菌素防治。

6    采收

多头切花菊一般在花蕾期采收,花蕾发育不充分不能采收,一般花径5~10 cm为宜[7]。若用于出口,应根据各国对切花菊的要求进行采收和分级。采收时间宜选清晨或傍晚,清晨采收应待露水干后进行,以防植株叶片、花蕾含水量过高,诱发病菌侵染。

7    参考文献

[1] 关柏莉,张道旭,郭春,等.北方周年生产切花菊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园艺,2007(6):193-194.

[2] 张彦娟.日本切花菊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6):39.

[3] 朱安超.“绿心”切花小菊管状花绿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4] 黄志远.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 释放赣州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J].江西农业,2017(12):12-13.

[5] 张静燕,申昌优,谢丽芳,等.赣南地区辣椒种质资源调查与利用对策[J].现代园艺,2018(5):43-44.

[6] 李新,王庆蒙,王明.切花菊大棚周年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0(10):78-79.

[7] 罗善妙.鲜切花白菊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J].东南园艺,2015,3(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