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文化在文化建园中的应用
2020-12-15梁耀丹
梁耀丹
摘要:指出了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选择特定种类的植物种植协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当前的植物文化内涵相关研究为基础,从不同层面对植物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为植物文化在园林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建园;植物文化;园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3-0066-02
1 植物與文化
作为地球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对地球的贡献甚至比人类对地球的贡献更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挖掘植物身上可以协同发展的精髓,希望加以利用,改善人类环境。为了深入探索植物文化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们开始越发重视植物文化应用方面的研究,以充实植物文化理论,完善植物文化应用体系。
园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独特性质,这种文化表达的是在满足人类的基本物质条件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层面的享受[1]。在这种精神追求的驱动下,园林物质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园林建造和园林文化不会独立存在,也不会相互脱离。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建园”的理念也逐渐萌生。
2 植物衍生的文化内涵
2.1 植物表达意境的精神衍生文化内涵
在西方国家,植物文化内涵包含艺术、宗教、哲学、文学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在我国范围内关于植物文化的观点也很多,难以统一,但是基本思想都是植物文化涵盖了审美理念、思维方式、蕴含意义等多方面内容,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影响植物文化的主要因素有礼仪、民风形态以及民族文化等。有关植物文化的研究,西方首先涉及的学科是园艺,例如在古代被人们发现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大多数都会被应用于园艺栽培中,最早发现植物有观赏价值是在大约3000年前,包括铃兰、蔷薇等植物。18世纪,植物已被广泛应用,直到19世纪植物甚至被当成一种传递爱的方式,并通过不同的植物来体现园林的意境。
2.2 植物文化与农耕
古代的园艺栽培大多为了大量生产,最早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栽培园林有果园、药圃,随着园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桃树、梅树等供人们欣赏的树木和花卉开始出现。纵观来看,中国花卉文化经历了发生、发展、应用和寄意等一系列过程。曾经在《花与中国文化》书中就提到,我国的花卉从文化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也表示出花卉从实用意义到寄意,最后至观赏的一个演变过程。
2.3 植物文化与宗教
在古代,植物与宗教的关系源于人们对生命的自然崇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将特定的植物当做保护神的图腾。比如,在《花与中国文化》中就提到过花草树木与图腾崇拜的关系,佛教通过描写植物自然生长的特性或者描写特定的器官组织,向人们传达当代的社会哲学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念。在道教、佛教中都曾经把植物的生长特性与植物的季相、花叶、形态的一种美学特性、伦理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社会哲学思想等观念进行了融合,这就让相应的植物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文化理念的象征物。
2.4 植物文化与民俗
民俗与植物相互结合后也会衍生出不同的植物文化。比如《花卉文化与园林观赏》中讲述了许多传统的和植物相关的神话故事,在我国历史上这本书可以称作花木文化内涵起源,通过讲述和植物相关的神话故事渲染植物文化的神秘色彩[2]。而在《浅议民俗植物文化》里也曾讲到过民俗植物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从中了解到民俗植物文化并不是通过书面记载的方式保存下来,大多时候也会通过谚语、格言、风俗、信仰、传习、传统、故事、歌曲、民族舞蹈等形式。
3 植物文化在文化建园活动的应用
3.1 乡土植物在文化建园中的应用
不同的地区,适合生长的树种也有所不同,在设计不同地区园林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本土树种以及常用树种,通过定期调查和记录实际的生长信息,总结当地的植物文化特性,然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完成寓意造景,充分体现园林想要表达的意境。
3.2 地域文化代表性植物在文化建园中的应用
在应用园林植物进行造景的过程中,地域的内涵底蕴以及民族风情都可以对造景过程进行指导,继而将地域文化充分展现出来[3]。这就要求在园林造景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植物的基本生长习惯,还要关注当地习俗特点,从人们生活情趣出发,根据植物实际形态特点进行造景,确保形成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的造景模式。具体来说,乡土植物是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元素,因为乡土植物可以更好地适应地域环境特点,同时还可以充分展现地域深层文化。如杭州白堤“一株桃花一株柳”就充分体现了杭州怡人的地域风情。
3.3 古树名木在文化建园中的应用
在任何地方,古树名木都属于地域性的活文物,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如迎客松、山玉兰、唐梅等,都具有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由内向外向人们传达出古朴文化信息。
3.4 市树市花在文化建园中的应用
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各自的市树市花,城市在选择市树市花时通常会重点考虑这些植物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确保其可以代表城市的整体文化和风貌特征。在构造城市园林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应用到这些市树市花,设计者应注意合理配置,以表达植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为主基调,体现园林浓郁的文化气息,满足市民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乡土植物的过程中,挑选市树市花的植物种类工作必不可少,尽可能选择可以较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人们普遍喜爱的植物,视觉上给人一种美观大方的感觉,花木性情积极、文化内涵丰富的植物最适合应用到园林植物景观的打造过程中。
4 建议
(1)认真调查区域内所有的植物种类,按照植物的特定进行划分类,明确适合一起生长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建立登记造册制度。对本土所有的植物生长特定以及形态特性进行调查和登记,便于后续设计和建设[4]。设计工作完成后,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群落等因素,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调整和优化,确保植物与园林的其他要素有机结合。工程竣工后加强养护管理,突出文化理念,切实提高园林文化水平。
(2)深入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将不同种类的植物合理组合在一起,体现园林的文化特性,提升整个地域的人文特色。在植物造景方面,深刻挖掘造园工艺、造景技术,持续推动园林植物文化艺术建设,比如可以利用艺术雕塑等园林小品造景方式展现特色文化内涵。
(3)目前在各个城市内部,综合性公园的建设是主流,为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城市在规划时也要重视其他主题类公园的发展,关注植物景观建设,突出文化主题,比如在建设主题园林时可以将植物文化特色作为主题,或城市内部举办丰富的园林植物文化展示活动,促进不同园林之间文化交流[5]。此外,在对植物文化特性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应将其与文化理念结合起来,更加充分地体现园林文化内涵。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的园林植物品种,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植物所表达的文化特性有所不同,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将生态文化理念和植物文化有机结合,丰富物种、文化内涵,提升园林建设和谐发展。
(4)在建造园林植物景观的过程中,以满足群众观赏需求为基础,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尽可能多在开放的文化场所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亲近自然、感受文化的精髓。园林景观树木尤其是古树名木,通过挂牌识别的方式向市民科普宣传知识,举办多期讲座,给市民传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人们对植物认识,培养种树养花的乐趣。
5 结语
园林工程项目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植物景观的打造离不开植物的栽培,相关园林设计师需要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设计合理的植物景观,体现植物内涵,展现植物景观人文特色。在选择园林景观植物时应该综合考虑植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大众的喜好,合理选择植物配置,营造和谐的景观。本文以当前与植物文化内涵相关的研究为基础,从不同层面对植物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可以为植物文化在园林发展中的应用发挥建议作用。
参考文献:
[1]李 涛,杨柳青,孙 健.园林植物造景中的风水理论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81~182.
[2]姜麗丽,蔡 平,刘 振,等.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风水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5):24~26.
[3]谢祝宇,胡希军.基于风水理念的园林景观植物气场营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6~78.
[4]易绮斐,王发国,刘东明,等.广州市萝岗区风水林植物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1):104~110.
[5]王 芳,吉鑫淼,李卫忠,等.风水文化在寺观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吉县锦屏山公园佛阁寺和黄天后土庙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1):2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