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膜穴播方式对杂交油菜制种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2020-12-15贺连珍胡生隆严文善李长满贺生彪蔡有华赵洪朝
贺连珍 胡生隆 严文善 李长满 贺生彪 蔡有华 赵洪朝
摘要 为了研究覆膜穴播方式对杂交油菜制种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地膜穴播方式较白地膜、露地播种在生育期、产量、效益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异的表现,相比露地播种,最终可增收6 153元/hm2,较白地膜穴播方式增收4 848元/hm2。因此,杂交油菜制种大田生产应优先选择黑地膜穴播方式。
关键词 杂交油菜;覆膜穴播方式;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2-000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为研究不同覆膜穴播方式对杂交油菜制种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油菜品种青杂5号的亲本,即母本105A,父本1831R。
1.2 试验设计
在塘川镇大庄村设置黑地膜覆膜及露地播种对比试验,分别观察、记载生育期,测定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在互助县威远镇余家村(海拔2 500 m)设置黑地膜穴播、白地膜穴播及露地播种对比试验,分别观察、记载生育期,测定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
1.3 试验过程
1.3.1 精细整地。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熟化土壤,合理灌溉,耙耱收墒;覆膜前浅耕,平整地表。
1.3.2 施足底肥。由于地膜覆盖之后,对土壤肥力消耗很大,后期易出现缺肥现象,且追肥不便,因而应一次性施足基肥。施肥量一般比常规露地增加10%~15%,同时要求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1.3.3 土壤处理。播前要进行土壤处理,用40%辛硫磷乳油7.5 kg/hm2兑水750 kg/hm2,进行喷施,由于种植区域杂草较多,再次选用48%氟乐灵乳油兑水后喷施[1-2]。
1.3.4 地膜选择。黑地膜选用厚0.010 mm、宽205 cm的抗老化地膜;白地膜选用厚0.010 mm、宽120 cm的抗老化地膜。
1.3.5 苗期管理。①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看缺苗现象,缺苗严重处及时补苗,一般选择带土移栽,确保其后期正常生长,并查看苗穴错位、地膜压苗问题,及时放苗。②间苗。待苗长至三叶期及时除草间苗,遵循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和去密留匀的原则。③定苗。待苗长至五叶期进行第2次间苗,并定苗,每穴留1株苗。④除草。结合2次间苗、定苗合理人工除草,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养分、水分及光照等条件的竞争。⑤病虫害防治。幼苗期普遍发生的虫害是黄条跳甲和茎象甲,主要选用高效、低毒且无残留的农药进行合理防治,如10%高效氯氢菊酯乳油、高氯马等。一般间隔10 d左右喷施1次,若虫害发生严重,可增加喷施频率[3]。⑥合理灌溉。根据降雨情况,在种苗现蕾前进行第1次灌溉,若降雨量充足,可不灌溉。⑦追施叶面肥。现蕾前喷施1次叶面肥。
1.3.6 蕾薹期管理。蕾薹期主要是病虫害防治工作,易发生虫害有露尾甲和菜青虫,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未发生前每隔10~12 d采用高效、低毒和无残留农药进行喷雾,控制虫害的发生。若虫害发生,每隔5~7 d喷施1次,并插放诱虫板辅助药剂防治。
1.3.7 花期管理。花期主要是预防病虫害,易发生虫害有蚜虫,采用高效、低毒和无残留农药进行喷雾,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出苗期:全田75%的苗出土,子叶平展的日期。初花期:全田25%的植株主花序开花的日期。成熟期:全田80%的角果变色变黄呈现成熟特征的日期。全生育天数:播种至成熟的天数。株高:成熟期测定从子叶节至植株顶端的长度。有效分枝数:观测着生在主茎上的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上含有1粒以上饱满或半饱满种子的全部角果数。角果粒数:每个角果所结的饱满或半饱满种子的粒数。千粒重:按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3 543—83)规定的方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对杂交油菜生育期、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覆膜的种植方式较露地可提早出苗12 d,初花期可提早13 d,成熟期可提早21 d,整个生育期可提早19 d。覆膜方式较露地株高明显增高约10 cm;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等产量影响因素都显著增加,有效分枝数增加1个,单株角果数增加40个,每角粒数增加5粒,千粒重增加0.4 g,且覆膜方式较不覆膜方式茎杆粗壮、不易倒伏;产量较露地不覆膜方式增产17.7%,增产明显。
由表2可知,白地膜覆膜方式较不覆膜露地出苗期提早12 d,初花期提早4 d,成熟期提早15 d,全生育期提早15 d;黑地膜覆膜方式较不覆膜出苗期提早14 d,初花期提早13 d,成熟期提早24 d,整个生育期提早23 d;黑地膜较白地膜出苗期提早4 d,初花期提早9 d,成熟期提早9 d,全生育期提早8 d。株高白膜较不覆膜增高5.7 cm,黑膜较不覆膜增高9.3 cm,黑膜较白膜增高3.6 cm;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等产量影响因素表现均为黑地膜>白地膜>不覆膜,黑地膜较白地膜有效分枝数增加0.5个,单株角果数增加18.7个,角果粒数增加3.2个,千粒重增加0.1 g;黑地膜较不覆膜有效分枝数增加1.4个,单株角果数增加38.6个,角果粒数增加5.4个,千粒重增加0.4 g;白地膜较不覆膜有效分枝数增加0.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19.9个,角果粒数增加2.2粒,千粒重增加0.3 g。产量表现为黑地膜>白地膜>不覆膜,白地膜较不覆膜增产4.2%,黑地膜较不覆膜增产14.8%,黑地膜较白地膜增产10.2%,黑地膜增产幅度最显著。
2.2 不同种植方式对制种成本及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黑地膜方式与露地播种相比较,物资成本多1 350元/hm2,人工成本可节省3 450元/hm2,主要体现在除草这一环节,可节省3 000元/hm2,最终节省成本2 100元/hm2,最终利润可增加6 153元/hm2。白地膜方式与露地播种相比,物资成本多1 050元/hm2,人工成本节省1 200元/hm2,最终节省成本150元/hm2,最终利润可增加1 305元/hm2。黑地膜较白地膜物资成本多300元/hm2,人工成本可省2 250元/hm2,最终节省成本1 950元/hm2,最终利润增加4 848元/hm2。
综上所述,黑地膜较白地膜、露地方式收益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黑地膜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自生油菜及虫害等[5-6]。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方式较露地播种可显著提早生育期15~20 d,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等产量影响因素也可显著增加,且黑地膜增加效果更加显著,黑地膜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防止自生苗生长,降低制种生产成本,从而增加最终收益。因此,在油菜大田实际应用中应优先选择黑地膜覆膜方式播种。
4 参考文献
[1] 席迎.高原春油菜机械覆膜穴播技术试验[J].农业工程,2019(7):16-18.
[2] 胡新洲,杨进成,李红彦,等.不同栽培方式与品种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39.
[3] 何文旭.高寒陰湿区油菜覆膜穴播与露地撒播种植对比试验初报[J].农艺农技,2017(3):80-82.
[4] 赵向田,李继强,程红玉,等.不同覆膜对制种油菜生长及土壤水热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7,36(7):28-32.
[5] 唐国永.特早熟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关键技术研究[J].作物杂志,2013(2):151-154.
[6] 范连益,陈卫江,曲亮,等.杂交油菜制种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湖南农业科学,200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