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工艺

2020-12-15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4期
关键词:系绳斗笠纸鸢

风筝又称风琴、纸鸢。古时候,人们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清明这天,人们会把疾病苦难写在风筝上,将它放飞,然后剪断放风筝的线,寓意疾病苦痛随风飘走。

风筝的传说与历史

风筝的起源大体上有四种传说,但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世界一致公认的。

斗笠、树叶说

曾经有一位农夫在田间耕作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把他的斗笠卷了起来。农夫见了赶紧去追,一下子就抓住了斗笠的系绳,这顶斗笠的系绳很长,农夫拽着系绳,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有趣,之后便经常给村民们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把树叶捆住放着玩,后来逐渐演变成放风筝的活动。

帆船、帐篷说

传说禹时船上就有了风帆。风帆,是借助风力使船前行。后来,人们仿照风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

古时候,人们崇尚飞鸟,因此仿照飞鳥制作出了风筝。据说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制造出来的。《韩非子·外储说》中记载,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鸟,这只木鸟叫“木鹞(yào)”,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作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李邺说

传说风筝是由五代时期李邺发明的。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南北朝时期的风筝

风筝曾被作为通信工具,用于传递军事情报。梁武帝时,侯景作乱,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南京),简文放纸鸢向外求助,结果被叛军发现射落,之后台城沦陷,梁朝从此衰落灭亡。

唐朝时期的风筝

唐代,风筝依然是作为通信工具使用,用来传递军事情报。唐朝将军张怌被田悦的叛军包围时,就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支援,并且最后取得了成功。在唐代,随着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兴起,风筝的用途逐渐产生了变化,清明节放风筝成为了一种娱乐活动。

两宋时期的风筝

唐代以后,风筝逐渐由军事转为娱乐。在宋代放风筝非常流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好此事。据《挥尘后录》记载,北宋徽宗皇帝在处理完政务后,会在宫中放风筝。他后来还亲自编撰了一本《宣和风筝谱》,这本书不仅记载了帝王贵族玩赏风筝的情况,还记录了大量的风筝的谱式。到了南宋,放风筝更是成为了宫廷和民间一种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由于社会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也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代时期的风筝

到了明代,出现了一种乌鸦形状的风筝,里面装满了火药。它可以飞上天,然后被投放在敌营中爆炸,这种风筝被称为“神火飞鸦”。这是风筝用于明代军事中的最好体现。

清代时期的风筝

清代风筝的盛行与繁荣,以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尤为突出。风筝手艺人除了为宫廷制作风筝,还在京城开设风筝铺,扎制风筝出售。在风筝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有一些文人雅士亲手扎制风筝,除了供自己玩耍,还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并把这视为一件风雅之事。

风筝的种类

软翅风筝一般为禽鸟风筝,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比如鹰、蝴蝶、蜜蜂、燕子等。另外,还有一种可拆装的软翅风筝,是把传统的上下分开的风筝翅膀,改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于折叠收藏,放飞效果十分逼真。

硬翅风筝一般为米字风筝、花篮风筝、鸳鸯风筝、沙燕风筝等。这种风筝的翅膀是固定的,翅膀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会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

板式风筝又叫板子风筝、拍子风筝,是最早用于竞技和比斗的风筝。板式风筝扎制工艺简单,飞升性能好,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

立体风筝是一种中国传统风筝,也叫筒子类风筝、桶形风筝。立体风筝具有升力大、飞升稳定的特点,放飞条件较为苛刻,但放飞效果十分逼真,深受人们的喜爱。

龙型风筝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龙型风筝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

运动风筝也称做竞技风筝,和中国传统风筝相比,运动风筝造型非常简单,大多为三角形和滑翔翼型。运动风筝不仅有单线的,还有双线的、四线的,可在空中做一些动作。如水平移动、俯冲、绕八字、转圈等。运动风筝飞行时速最高可达150公里/小时。

猜你喜欢

系绳斗笠纸鸢
趁着海风放纸鸢
航天员出舱可伸缩安全系绳设计与验证
基于模糊应力-强度模型的空间系绳碰撞可靠性
忙趁秋风放纸鸢
奶奶的斗笠
汉字买斗笠
春暖花开放纸鸢
空间长系绳系统动力学与释放方法研究
空间系绳的安全性设计准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