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供暖在行动,重点是找到更适合的方式
2020-12-15
“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随着北方供暖季开启,每年此时都会被拿来热议一番的“南方供暖”话题又火了起来。与往年不同的是,“南方城市成暖气片销量增长主力”今年登上了热搜,南方网友喊了这么多年的“集中供暖”真的要变成现实了吗?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具体来说,我国目前的集中供暖地区是指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这几年舆论聚焦的“南方”主要是指长江流域地区,冬季潮湿阴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地区的居民靠空調和电暖器度过寒冬,其缺点显而易见:严重浪费电力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武汉、合肥、长沙等城市的部分城区在冬季已经开始进行集中供暖,还有城市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在贵阳市一些新建小区,供暖企业通过空调热泵技术,将45℃的水送入业主家中的地热管中供暖;在武汉,一些采用集中供暖的新建小区在建造时就已经完成了供热设施的建设。据统计,2019年家用暖气片销量同比增长430%,而销量增长的“主力军”正是上海、南京、武汉等南方城市。
住建部早在几年前就提倡南方地区科学地选择适宜的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来解决个性化采暖需求。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这个问题早已达成了共识,只是在供暖的方式上还存在争论。
南方“是否需要供暖”,是从帮助百姓解决现实问题、帮助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角度来说;而“怎样供暖”,是从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等技术角度来看。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建筑、能源、财政、技术等方方面面统筹规划,“暖房子”的民生议题解决起来很难,但无论如何,南方供暖已经在行动。期待南方地区能尽快通过科学规划,找到更环保、更适合的供暖方式,让南北方的我们都能在冬季里感受如春的温暖。
(摘自央视新闻网 本文作者: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