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研究
2020-12-15刘丹
刘丹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如何培养”的关键环节。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思维敏捷的大学生在网络中接触了各种信息,三观还未稳定的大学生易于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主体和校园文化育人坏境来谈如何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指明了新方向。
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全方面育人、全员育人,那就要始终抓落实,也就是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主要表现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教学质量、文化氛围、社会服务等,努力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能力,这既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全校执行力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习始终,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的落实并未很好地得到贯彻。一方面受到网络大量碎片化信息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另一方面现在个别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表现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不重视,并没有将相关理论入脑入心。即使学习相关内容也是基于考试的需要,而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因其自身专业需要继续学习,但也存在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相关理想的问题,更不用说其他非此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对其引起重视。因此,如何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执行力的落实,确保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成为高校必须正视、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主体、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家庭环境来谈谈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主体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具有单一性,而具有多主体性特点,可以说包括学校领导、各系部中层干部、思政教师、大学生在内的在校所有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思政教师的主体地位被放大,始终过分强调思政课教师单一运用思政课堂来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开展的主要是一种单向型的教育方式,而大学生作为主体之一,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主体性并未被完全挖掘出来,这显然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是不相符合的,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并没有获得最大的获得感、成就感。
生产力要素中其中最具决定性的要素是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如何离不开人的参与,甚至可以说高校每个人的执行力是学校执行力最核心和关键的因素。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是包括广大师生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理论之基,并且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回应学生的困惑。另外,大学生自身要认真对待学习,尤其是重视思政课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学会自主甄别网上信息,学会辩证分析、解决问题,并在批判分析中坚定政治立场。
二是持续发挥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组织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积极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教育者一定要“做足功课”,对受教者的学习、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做到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运用说理引导、实践锻炼等方法,发挥组织者、传授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也可以用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化、生活化、幽默化,进而更易于学生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价值准则。
三是最大挖掘大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学不只体现在教师“教”的层面,也体现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学生有没有获得感是檢验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参照。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片面注重施教者,而受教者的主体性却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也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一方面大学生要转换观念,要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关涉学生要成为什么样人的关键环节,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唯有了解其重要性,大学生才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愿学习,才能主动吸收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知识,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力求突破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而不是作为旁观者或者局外人游离于课堂中。
三、加强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执行力的贯彻落实离不开人这一决定性要素,也需要高校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定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文化一经形成,其因素会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形成系统的模式,并通过各种社会形式以及传播媒介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执行过程中,要对文化环境进行优化。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公民指明了方向。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在思想上明确方向,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时刻牢记自己要往哪儿走,而校园中所营造的育人环境,“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始终弘扬主旋律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二是开展有质量的校园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真正的深入人心,仅仅依托课堂阵地显然是不够,还需要借助校园活动平台开展优质的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进而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认同,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因此,团委、学工部等部门要调动发挥学生组织的阵地作用,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如何培养”开展优质的学生活动,契合学生身边的案例,通过自身实践或者切身体会引起情感共鸣,在生活实际中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强化自身的责任担当,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是抓好网络阵地建设。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高校契合学生的情感好恶,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来展现校园生活、工作,弘扬正能量。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提供了信息的便利,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同时,积极、正面、健康的信息為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提高其思想觉悟和坚定政治立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消极、暴力、不健康的信息,如暴力血腥的电影,黄色影刊等,这都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高校在以网络为媒介进行宣传教育时,既要注重平台的搭建,也要在平台中引导学生学会甄别网络信息,自觉抵制远离不良信息。此外,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塑造先进典型,比如每月推选出“学习之星”“道德之星”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进而壮大主流媒体舆论,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从而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闵绪国,罗洪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6-8.
[4]李朵朵.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0(5).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2020-09-11].http://news.cctv.com/2019/03/18/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135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6)[2020-09-1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