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诗词感发人心

2020-12-15周南

人民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诗心叶嘉莹故土

周南

很多喜爱古诗词的人都听过叶嘉莹的名字。这位“诗词的女儿”,一生读诗、释诗、写诗、讲诗,与诗歌结下不解情缘。最近,一部关于叶嘉莹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映,通过银幕光影,我们得以走近这位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去感受她跌宕起伏却写满诗意的一生。

叶嘉莹诗心早慧,却一世多艰,遍尝生死不能相见、故土不能相还的寥心荼苦。是诗歌如日月光华,照亮了她生命中的灰暗时刻;又如一叶轻舟,渡她涉过生命的长河。在故土沦陷之时,她写下“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的哀婉之声;在女儿遭遇意外的时刻,她用“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书写椎心之痛;漂泊海外时,她注解杜诗“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以浇胸中思乡块垒……那些与生命相融合的感发,那些以诗词为舟楫的依托,让她免于“在苦难中被磨碎”,也塑造了她一生的温润沉静、坚韧持守。

为什么让更多人走進诗歌如此重要?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的栖息地,而诗歌里正有慰藉人生的精神养分。当你通过诗歌,与作者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那些古典诗歌中蕴含的审美趣味,那些涌动着的生生不已的精神力量、那些穿越千年的诗心诗意,就能给予我们美好和希望,就能让我们在人生风雨袭来时获取勇气和力量。闻一多曾指出,“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当我们看到挥汗如雨的劳动者“劳者歌其事”、写下动人的诗篇;看到走南闯北、日晒雨淋的快递小哥,时刻把《唐诗三百首》放在行囊;看到农民大姐以诗词为精神良药,走过与病魔抗争的日日夜夜,我们就更能体味叶嘉莹“用诗词感发人心”的苦心,也更能明白诗词之于人生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诗心叶嘉莹故土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学人书话·叶嘉莹与徐培均
叶嘉莹:如朗月照人
故土情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
叶嘉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诗心依旧(节选)
菊品与诗心——论欧阳修十年迁谪期的菊花诗
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