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2020-12-15
【原文】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
【出处】
《史记·殷本纪第三》
【大意】
汤征讨无道的诸侯。葛伯废弃祭祀之礼,汤从他开始讨伐。汤说:“我曾说过这样的话:人看水能照见自己的形象,看民众能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不好。”伊尹说:“英明啊!能倾听良言,在善道上才可前进。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有善德的人都应授予官职。勉励吧,勉励吧!”
以人为镜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能够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后宫,见到了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这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我实在忍受不了了!”
长孙皇后听后,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的满腔怒火浇熄了。
后来,唐太宗不但不记恨魏征,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真实性情的展现。”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为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为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而且注意减轻百姓的劳役,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君瘦天下肥
唐玄宗时期,任用了一个叫韩休的大臣做宰相。韩休为人正直,办事认真,他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得很多大臣都惧他三分,连玄宗也不敢肆意妄为。
有一次,玄宗在宫里举行游宴,吃喝弹唱,和眾嫔妃尽情地享乐。忽然,玄宗想起了韩休,赶紧问手下的人说:“韩休知道我在这里玩乐吗?”
玄宗的话音刚落,部下立即汇报,韩休的谏书送来了。玄宗打开一看,韩休在谏书中对玄宗这种纵情声色的行为进行了一番指责。
玄宗看了以后,也没有心情继续玩乐了。他命令众人撤去宴席,自己也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后宫。
回到了后宫,玄宗拿起镜子,看着自己的脸默默不语。他左右的侍臣说:“自从韩休当上了宰相后,皇上您瘦多了,韩宰相也太严厉了,您为什么不把他撤掉呢?”
玄宗放下镜子答道:“我虽然瘦了许多,但天下却肥了不少。韩休是位良相,自从他当宰相以来,我的日子是不太顺心。他从来不顺从我的旨意,任何过失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我虽然不能为所欲为,但天下的百姓却更加顺心如愿。我总不能为了自己的肥,而让天下人瘦呀。”
【拓展延伸】
有如此开明的皇帝和认真负责的宰相,才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国力强盛。人民,常常被比作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叶的根本。只有以人民群众为镜子,多照多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