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过程的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2-15唐志强李秀梅
唐志强,李秀梅 ,王 庆
(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2.黄冈师范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专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列入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为现代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对高素质技能型林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华中地区唯一的生态类高校,长期以来,为推动学院做大做强,各相关专业走的是外延式扩展发展道路,以扩规模、求生存为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涵式发展,从而导致专业建设和林业生产、行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人才目标定位模糊、培养质量不高、社会影响不大等问题。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1]。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林业技术专业结合生产过程以及湖北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2015年7月开始,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基于生产过程重构了课程体系,依据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更新教学内容,紧跟职教特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把专业建设落到实处。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专业的“林”字特色更加凸显,专业已成为同类院校中的示范引领专业。
1 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1.1 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明确专业定位
湖北省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其生态地位极为特殊,既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现代林业的发展,把林业产业建设放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调查,湖北省林业人才断层极为严重,林业人才缺口巨大,尤其缺乏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能够在林业基层从事森林培育、资源管护、勘察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从表1可以看出,截止2019年底,全省涉林的企事业单位共计1875家,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如果以每家企事业单位每年需要新增1名林业技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计算,则全省每年至少需要近2000名相关专业人才。而从全省林业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规模来看,各高校林业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不到300人,存在着较大的供需缺口。基于此,林业技术专业确定了立足全国、面向湖北,培养森林培育、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湖北省林业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中部地区高素质林业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库”。
表1 湖北省涉林企事业单位数量及需求岗位分析
1.2 对标国家职业大典,进行岗位分析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林业技术专业主要职业类别为林业工程技术人员(2-02-20)和林业生产技术人员(5-02),其中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涉及6个职业细类,林业生产技术人员涉及5个职业细类[2]。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座谈会、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了解到林业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私营苗圃、林业事业单位、林业勘察设计公司及有关测绘企业工作,从事苗木培育、苗圃管理、森林调查、森林区划、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测量测绘、林政执法等相关工作。为使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契合行业和岗位需求,学校组织由林业行业能工巧匠、毕业生代表、学校教师、院校同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确定了林业技术专业的三大主要岗位群,具体职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见表2所示。
表2 林业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1.3 紧贴林业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更新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应主要决定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视授课对象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更应该随着行业技术革命与时俱进、调整创新。随着林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以及新理念、新标准的推广和应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当前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导航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逐步普及,无人机技术在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病虫害防治及监测等领域逐步推广,这些新的变化都倒逼本专业必须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林业科技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善教学条件,优化课程体系,适时调整、修订、创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契合行业实际需求。
2 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1 基于生产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对专业岗位群、职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构建了基于林业生产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3]。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基础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为导向,形成了按照不同年级分层递进的课程结构(表3),其中基础通用能力模块设置12门课程,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设置6门课程,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设置5门课程,专业拓展能力模块设置10门课程。
表3 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在构建的课程体系中,基础通用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特别是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专业基础能力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林业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培养,旨在强化学生的岗位核心技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专业拓展能力模块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2.2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应当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 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及主要特征,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出发点, 来建立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全面提升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4]。林业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基于林业生产过程、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开展植物识别、测量与制图、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和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调查等综合实训,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以植物识别能力为例,这种能力是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是本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基础。为加强识别能力培养,学院除了开设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外,还分别在秋季和春季设置1个实习周,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训。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具体见表4。通过强化训练,学生可以掌握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树木的形态变化、树种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主要职业能力进行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教学学时数,使实践教学学时占专业总学时的比重达到52.2%,同时为支撑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院积极推进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紧密型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有效的提升。
表4 林业技术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2.3 主要教学内容选取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认定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5],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这要求教师教学的内容必须与新的技术、新的职业标准、就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对接,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更加侧重于学生今后就业需要的主要技能点。比如,近几年在各类林业调查外业工作中,原来进行小班调查都要将数据记录在小班调查卡片上,数据记录也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现在由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普及,所有的外业调查工作都可以在装有专门调查软件的平板电脑上实现,外业数据采集工作更加便捷,后期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也不再需要重新将数据输入电脑中,直接将平板电脑中的数据一键导入桌面端平台即可。基于以上思路,林业技术专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用人单位需求、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教学资源条件,把教学内容与林业职业标准、林业新技术、岗位规范进行对接融合,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构建生产性学习情景。林业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见表5。
表5 主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选取
2.4 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实施
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经过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教研室严格落实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任课老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经教研室审核同意后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研室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杜绝了以往因人设课、人为调整教学进程、无标准进行授课等情况的发生,确保教学工作安排的逻辑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同样的课程即使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任课教师授课,也能做到标准统一,从而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一致性。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升级,其重点与核心是对教学流程实施优化重组,对教学内容予以拓展创新[6]。由于林业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新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寓教于乐。在学习情境的设计环节,以现实中的技术项目为引领,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来驱动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通过教学做一体,真正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如森林经营技术专业的课程项目“森林抚育间伐”的实施实例(表6)中,教师课前在职教云学习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分组和工作任务清单,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小组互评,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和答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过程考核。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各个环节,切实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率和实践率。
3 新的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评价
3.1 新旧课程体系对比
2013年之前,林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国家教学标准,将课程体系架构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三大模块,设置核心课程7门,即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森林经营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森林调查技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产评估。2015年6月以来,专业教研室每年都通过企业实地考察、毕业生回访等方式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适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主要有如下变化:一是教育教学理念发生变化,专业建设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二是课程体系结构从原来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三大模块,调整为基础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组成的“四段式”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三是课程设置依据岗位群和林业生产过程进行了重构,如《森林调查技术》调整为专业基础课程,把森林资产评估课程整合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内容中,专业基础课程《森林植物》拆分为春秋两个学期,体现了林业从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资源管理及到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过程和林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新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对照情况见表7。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林业生产的一般规律,更加适应企业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需求,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和行业特色的有机统一。
表7 林业技术专业新旧课程体系对照表
3.2 新课程体系实施成效
3.2.1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2015年实施新的课程体系以来,本专业学生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呈现稳步提高趋势。2016至2019年,本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通过公开招考进入林业系统工作的毕业生比率也逐年攀升。近几年,有8名林业技术专业毕业生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十佳林科毕业生”和“全国优秀林科毕业生”,有2名同学获得湖北省教育厅“长江学子创业奖”,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中获得银奖2个,铜奖1个,在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林木种子质量检测”、“林分调查技术”、“林业3S技术”、“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赛项中获得奖项6个。根据麦克思公司的跟踪调查,近年来我校林业技术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高达85%,对母校的推荐度高达90%。正是因为人才培养质量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逐年提高,专业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近几年来林业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年之前年均招生人数不足100人,计划完成率低于75%。课程改革体系实施以后,2016年至2019年年均招生人数在150以上,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相关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形成了“进出两旺”的良好局面。
3.2.2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倒逼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林业技术专业立项为湖北省职业教育品牌建设专业,经过三年建设,2018年通过验收批准为省级品牌专业;2016年立项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019年林业技术专业团队被批准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专任教师通过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教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近几年,本专业的相关专任教师先后参与了教育部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标准制定,参与了教育部林业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得到了学界的充分肯定。2017至2020年,本专业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微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建设完成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校级精品,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10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科技进步推广三等奖各1项。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对于以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言,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更为艰巨,也更加迫切。四年多的人才培养实践表明,本专业新的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条件建设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有效提升了专业建设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林业技术专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也为本专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现代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能力形成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林业发展,为林业行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做的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