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胃肠炎治疗策略分析
2020-12-15朱志刚朱慈根
文/朱志刚 朱慈根
(1 江苏省连云港市畜牧兽医站;2 江苏省畜牧总站)
奶牛胃肠炎是指奶牛胃部和肠部的深层组织发生炎症的现象。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按照发病类型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照感染类型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且传染性胃肠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本文主要依据奶牛胃肠炎的发病特征,对该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奶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1 奶牛胃肠炎概述
1.1 发病原因
作为奶牛常见的一种疾病,奶牛胃肠炎的发病原因除了通过传染患病外[2],还包括以下2 个方面:一是奶牛自身免疫力下降。奶牛胃部和肠部含有大量细菌,当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养殖环境恶劣时[3],会导致奶牛免疫机能下降,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从而引发奶牛胃肠炎;二是抗生素的使用。在奶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使奶牛体内的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再使用抗生素就很难起到效果,导致奶牛体内微生物继续危害机体,造成奶牛胃部和肠部的病变。
1.2 临床表现
奶牛感染胃肠炎后的临床症状不同,在不同的患病阶段所表现出的病症也不同,应结合致病原因和患病阶段对患病奶牛进行具体分析[4]。通常情况下,患病奶牛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且伴随着一定的口干和口臭。此外,还可能会伴随着下列4 种症状:一是腹泻、排泄物有异味[5];二是体温升高;三是眼球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四是肌肉抽搐。奶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腹泻相似,会被误诊为腹泻或痢疾[6],使奶牛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增加了治疗成本或传染概率[7]。
2 治疗及预防措施
在进行治疗时,首先应了解其致病因素,切断传染源,然后再根据发病原因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传染性胃肠炎和非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因病因不同,其具体的治疗方式也不同。
2.1 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措施
对于传染性奶牛胃肠炎,建议先根据所检查的致病菌类型注射高免疫血清,随后再进行治疗[8]。在治疗上,建议先采用西药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如通过夕碳银50 g、磺胺脒30 g和次硝酸铋30 g配合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注射。在用药周期上,建议每天2次,每次2 瓶,连续2~3 天,再用葡萄糖溶液配合庆大霉素20 mL、维生素和安钠咖20 mL、碳酸氢钠溶液100 mL进行静脉注射,每天3次,连续注射3~5 天。症状好转后,转用中药配方,处方为黄柏20 g、诃子30 g、郁金40 g、大黄40 g、栀子30 g、黄连18 g,水煎灌服,每天3次,直至奶牛康复。
2.2 非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措施
对于非传染性奶牛胃肠炎,治疗难度稍低于传染性胃肠炎。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9];在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建议停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而转为中药治疗,防止过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而使奶牛产生抗药性。首先可以使用500 mL的葡萄糖溶液配合8 万IU的庆大霉素20 mL、静脉注射,每天2次,持续2 天,之后转为中药治疗。可以使用苦参30 g、猪苓20 g、白头翁40 g、黄连20 g、黄柏20 g、秦皮25 g水煎灌服,每天3次,连续用药3~5天,症状会得到缓解或消失,再根据奶牛自身的康复能力适当给予补气养元和健脾胃的中药材,确保其康复后能够及时恢复[10]。
2.3 预防措施
依据奶牛胃肠炎的致病因素做到全面地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室内的消毒和通风。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内应做到勤消毒、勤通风,尽量保证良好、舒适的养殖环境,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二是加强药物治疗。患病奶牛仅依靠自身的自愈能力无法康复,兽医工作者应在奶牛胃肠炎的发病初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依据患病原因和传染性展开分析,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从而防止患病奶牛病情加重。三是加强治疗观察。对奶牛定期观察,发现牛群中的异常牛只,及时隔离,且对整个牛棚进行消毒,防止对其他牛产生影响,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图片来源:https://unsplash.com
3 小结
奶牛肠胃炎的发病原因众多,临床症状又与其他病症相似,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进行准确治疗的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兽医人员在诊断时要加强奶牛肠胃炎病症和其他病症的甄别,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其发病类型,从而制定合理的隔离和治疗方案,保障牛群健康。